更新於 2021/06/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情緒勒索

作者: 蘇珊‧佛沃, 唐娜‧費瑟 Susan Forward, Donna Frazier 譯者: 杜玉蓉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7/09/01出現在台灣坊間的,
  本書的作者是率先提出「情緒勒索」這個概念的蘇珊‧佛沃。話說「情緒勒索」這個名詞出現在台灣,莫約還只是三、五年前的事情而已(也許在國外出現的時間更早),不過一旦出現了,就開始在坊間迅速流行起來。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很多人都跟我一樣飽受情緒勒索之苦,可是在此之前卻一直無法明白自己到底遭遇了何種困境,直到這言簡意賅的名詞出現——簡單的四個字(以英文原文來說是兩個字)便解釋了一輩子的痛苦與來源,簡直下得太巧妙又太貼切。
  作者指出情緒勒索者善於透過三種工具來讓人妥協、以達到他們的目的,也就是恐懼(Fear)、責任(Obligation)、與罪惡(Guilt),取此三個英文簡寫合稱迷霧(FOG),正好說明了情緒勒索所造成的渾沌不清的關係。根據勒索手段的不同,勒索者又可分為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欲擒故縱者(——看到這裡我大吃一驚:「原來是可以這樣分類的嗎?我四個全都碰上了,而且是面對同一個人!」)
  勒索者可以是我們的父母、孩子、伴侶、手足、朋友、與上司,以書中所舉例的個案來看,幾乎每段關係都有可能發生情緒勒索。勒索者本身其實有著他們的脆弱以及害怕的結果,為了逃離這些令他們恐懼的事物,所以才會反過來放大自己的需求、強迫別人一定得要滿足自己;此外他們對於自己在他人身上所造成的傷害經常是不自覺的,因此形成了一種非常不健康的人際關係。
  通常情緒勒索的過程有六大階段:要求、抵抗、壓力、威脅、順從、舊事重演。作者在書中引用了很多個案,也提供許多線索來讓人檢視自己是否遭到情緒勒索。
  而雖然建立在情緒勒索的人際關係非常讓人不快,可是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正因為被勒索者最後的反應總是能讓勒索者滿意,所以勒索者會不斷地繼續勒索、被勒索者則會不斷地被勒索。而被勒索者會落入這樣的迴圈,是因為人經常是害怕做出重大改變的——改變會帶來未知的未來(有可能是好是壞),與其面對這種捉摸不定的未來以及忐忑不安,固守在已知結果的既有迴圈,似乎是人的一種本性。可是為了解決情緒勒索的問題,勢必得要做出改變才行。
  因此作者提供了許多方法,來幫助讀者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也可以自救。
  在一切的步驟之前,首先我們必須練習在內心對自己說:「我承受得住。」作者強調無論何時,即使是遇到正被勒索的當下,我們也必須對自己說:「我承受得住。」在公司(偷薪時)看到這裡,我突然就在自己的座位上飆淚了——我懂啊,被勒索真的非常痛苦啊,就算我覺得自己已經走出八成了,可是這句話依然讓我想起了從前非常痛苦的那個時候,正因為是那麼痛苦,所以才更要對自己這麼說啊。
  而在反覆練習過這句話之後,我們實際的應對可以分成三大步驟:停下來、冷靜觀察、擬定策略。第一步驟包含回應:「我需要一些時間思考」,就算對方說:「你需要多久?」也不要正面回答,而是說:「該想多久,就想多久。」、或者是:「等我想清楚就會告訴你。」多麼簡單的回應呀!為什麼以前我從來都不懂得呢?
  接著在退出被勒索的現場之後,我們需要的是冷靜觀察。藉由這個階段,被勒索者要讓自己突破迷霧,也就是勒索者轉嫁於我們身上的恐懼、責任、與罪惡感,好讓我們能夠去了解自己真正的心境、以及在這段人際關係上的需求與需要堅持的立場——
  冷靜觀察的方法有很多,某些我覺得還蠻神奇的,像是把自己的心情寫信給自己(或給勒索者)、把某樣事物假裝成勒索者對它說話、假裝自己是勒索者並對鏡子裡的自己說話……等等的。雖然這麼說很奇怪,不過這些方法之所以會有用,我想也許是很多人對於自己的感受、以及希望這段人際關係為我們帶來的結果並不是那麼了解,以至於一直沒辦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像是在我聽說到「情緒勒索」這個名詞之前,也不明白我的家庭是否真的有問題一樣(對,我甚至連到底有沒有問題都搞不清楚)。唯有當我們清楚了這些,才能夠明白自己究竟應該採取怎麼樣的正確反應,好將這段人際關係重新蛻變。
  最後的步驟是擬定策略。作者指出我們在這階段的目標應該是「表達並維護自己的決定,重點是我們到底說了什麼,而不是感受到什麼。」因此我們需要嚴選對談時對自己有利的地點、練習非防禦性的溝通技巧、並對勒索者每一種可能的回應做好沙盤推演。
  例如當勒索者威脅我們在劫難逃、將我們貼上標籤、給予負面評價、誘導我們解釋說明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千萬不要順著他們這麼做,不要爭論、不要解釋;這是真的,千萬不要這麼做,只會更糟)——面對這些狀況,作者都一一說明了我們可以回應的各種語句。其中有一句幾乎泛用:「我很遺憾你這麼不高興。」w
  另外還有一個被作者稱為「化敵為友」的策略,我覺得可能蠻有用的,也就是把對方拉進問題一起思考,像是「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議,好讓我們來解決問題?」
  此外作者還舉出了很多勒索者可能會有的反應,並一一列出我們適合做出的對應措施,很適合推薦給正處於情緒勒索關係當中的人仔細閱讀。
  但作者也不諱言即使我們做出了正確的反應,難免還是會有談判失敗的案例。可是當我們真的試過任何可能,仍沒辦法改變這樣的關係時,我們是有說「我不想再談論這件事了」的權利的。有的時候選擇離開,才能獲得擁有更好生活的可能性——這也是真的,像是書中那些透過作者一步步引導而走出情緒勒索的案例,我真的打從心底覺得非常偉大。我深刻明白能夠幫助自己以及勒索者衝破這層迷霧的這些被勒索者,究竟都付出了多大的覺悟;倘若有一天我又再次被迷霧所包圍,讀了這本書之後的我也許會比起以前更有一些方法,可是即使是這樣,那團迷霧依然是我永遠也不想再進去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