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馬斯洛需求》系列(八):當個媽還真不容易

馬斯洛金字塔的第二層:安全需求,包含很多面向。從物質層面切入,包含安全的居所、潔淨的飲水、免於挨餓、受凍等等與身體有關的安全感;外在層面則包含與親朋好友保持關係的、心理上的安全感。
通常,每個生命最早建立關係的對象主要是爸媽,當然動物家人也是。儘管動物家人很可能出生於專門的繁殖中心、或是路邊的野草堆中,但無論是以何種形式出生,媽媽總是第一個接觸的對象,因此與「媽媽」這個角色的關係,自然相當重要。
所以,我們特別邀請到人類的溝通專家:陳蘋(歇角文化負責人與創辦人,專長為溝通研究,目前是溝通講師、溝通教練、臨床心理研究生),來跟我們聊聊「安全感」這個話題。

為什麼要當「媽媽」呢?

對很多人來說,當有一個動物家人進到我們的家庭中時,便會自然將自己套入「媽媽」這個角色,將毛寶貝稱作「孩子」。溝通的時候,總喜歡問毛寶:你知道我是媽媽嗎?
但在動物的視角來看,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在動物溝通師Sonja的溝通經驗中,很多貓狗都會反問:「你長得跟我不一樣/你又沒有尾巴/你又沒有毛,為什麼要當我媽媽?」通常人類會覺得貓狗的回應好可愛,因為人往往覺得,光是「我愛你」、「想照顧你」,就足以擔任媽媽的角色了。
但動物們可不見得這麼想。Sonja說,曾經有貓媽媽提出質疑:「你們人類為什麼那麼喜歡當媽媽?孩子長大、會自己吃飯以後就是獨立的個體,為什麼要一直當媽媽?當媽媽多累呀,我才不要當一輩子的媽,為什麼你們人類喜歡當一輩子的媽?」
懷裡抱個寶寶,感覺如何?
懷裡抱個寶寶,感覺如何?
那對貓狗來說,「媽媽」這個角色的定義是什麼呢?曾經有幾位貓貓給過Sonja很有智慧的回應,提出很精闢的見解:「在我們貓的世界裡,只有物質與心理上都能同時支持自己、也支持他人,那樣的角色才有資格稱作『媽媽』,」貓貓話鋒一轉,「我生病的時候/要離開的時候,人哭得要死,一直說她還沒有準備好要讓我走,要我留下來,希望我照顧她的感受。為什麼人可以當媽媽?」
動物行為療癒師Lisa指出,可能是因為動物的身型比人類小許多,因此人們經常會把自己看成是照護者的角色。也可能在人們不自覺複製並套用過往經驗,擔任「照顧者」的角色時,自然就會套入人類的倫理關係,幫自己定位在爸媽、兄姐的角色上但隨著時間推移,當動物進入不同生命階段時,我們都需要適時地去調整自己的角色,從照護者轉變為同居室友的。

與毛寶共同成長

研究人類溝通的陳蘋提到,人類很容易用「單一經驗」來套用所有的經驗,以為所有人的故事都和自己一樣。但其實自己的故事都只屬於自己,真的不屬於所有的故事。在陳蘋自己的教養經驗中,她自己也是在她的孩子進入小四時,才驚覺原來自己的心理位置該從呵護者/照顧者轉為同居室友。何況動物的發展比人類快很多。也許在一開始接受到寵物的時候,人類確實是照顧者的角色;只是動物的心理、生理發展走得比人快,很可能在幾個月以後,就需要將自己的角色從呵護者/照顧者轉為同居室友會比較妥當
動物家人們的生命週期相對人類來說是比較短的。短短幾年間,動物家人可能就經歷了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最後來到高齡期。Lisa建議,在帶回任何一個生命進入家庭前,我們可以先搜集資料,知道一下動物家人們的平均年齡,可以大約估計每個生命歷程的年紀長短,人類的心理狀態就能相較容易地隨之調整相處模式。
好比說,在毛寶進入成年期、高齡期之時,也許表面上體型仍舊比人類小得多,但其實生命經驗可能都已經非常豐富了,我們不能再以對待幼年期的方式來照護、教養。若採取控制的方式對待他們,就可能引起更多的行為問題。幼年期的狗狗犯錯時,可能基於無法反抗,或正在學習與人相處的方式,就接受了人的處罰。但在年紀漸長、有了更多的經驗與自己的想法後,也許會開始反抗人的教導。這時候如果人們還是堅持使用控制的方式試圖馴服狗狗,那也許在不知不覺間,反而容易刺激狗狗發展出攻擊行為。

成為毛寶最長遠的支持

心理位置的轉移,其實與未來能不能很好地支持早晚必須面對的寵物離世作建設。陳蘋指出,在面對嬰兒猝死、以及陪伴老化至邁入死亡的兩種情境中,前者帶來的傷痛是大得多的,人類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處理哀傷。如果一直將毛寶視為襁褓中的、特別需要人照顧的小朋友,那麼在未來道別的那一天,那份失去的傷痛大約會像面對嬰兒猝死那樣令人難以承受。但若是自己的心理位置跟著毛寶的成長過程有所轉移,那在未來道別的那一天,會比較像是陪伴一位多年的好友走到最後那般,因為彼此的內在地景都已經很飽滿豐富,所以道別會相較比較容易。
手牽手,我們是朋友
確實在Sonja的溝通經驗中,死亡其實是非常需要人、寵相互支持的過程。而比起將毛寶視作一輩子都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的人們,那些能夠正視毛寶有自己的成長歷程、有自己的生活、願意面對毛寶老化過程的人們,多半能較坦然地接受毛寶的離世。除了因為一路以來都與毛寶的身心狀態同步以外,也更容易在面對最後一刻時,聚焦在感謝毛寶陪伴過自己,豐富了彼此的生命經驗。簡單來說,在有意識地陪伴毛寶成長的過程中,因為人內在的經驗也跟著豐富、飽滿,自然有較為充裕的餘裕,和毛寶一起面對各種變化,也較能陪伴自己面對各種情緒感受。
因此,當個媽可真不容易,並不單單只是照顧物質生活而已。人與毛寵間的衝突與行為問題,也許不盡然是個錯誤。也許那樣的「異常」反而是在提醒人們,應該要隨著毛寶的年齡與心理狀態,轉變自己的角色。難以轉換角色的時候,當然可以尋求第三方的協助。溝通師、訓練師...等等,都是很好的資源。但其實很多時候與毛寶相處,就像與人類小孩的相處一樣,有時聽誰說都不如自己的認知與成長。通過尋求其他協助,好比心理諮商、催眠等等,都能在心理上、情緒上支持自己。這樣無論是面對毛孩的行為問題、身心變化、或者總有一天會來到的別離,人都能夠與毛孩一同成長不只自己有所成長,毛寶的生活、彼此的關係,也會因為自身的內在力量強大且健康,變得更為穩固踏實
說到底,毛寶來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陪伴我們學習愛的,不是嗎?
陳蘋介紹: 現為歇角文化工作室負責人。2007年於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取得溝通研究碩士學位,主攻人際溝通心理學(Intrapersonal &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及公眾演說語意學(Rhetoric)。2016年取得美國Within My Reach® 關係溝通認證合格講師資格。在成為美國NGH認證合格催眠治療師及國際NLP協會認證高階執行師之後,生命繼續將我帶往臨床心理的領域,深入鑽研精神醫學知識。曾任科羅拉多州Front Range Community College兼任公眾演說及人際溝通講師,主要教導大一大二學生,並曾指導TedTalk Tokyo講者。目前是二個孩子的母親及專業講師。專長內在隱喻、衝突溝通、問題解決及情緒支持。擁有十餘年的學習、教學與國際研討會發表經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樂陪LovePet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