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4|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36向內求佛

時間: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農曆十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禪宗講「覺」,就是靈靈覺覺,也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第一,要理解認識我們本身是出家人。一個出家人,住在道場是清淨的,我們若起貪瞋癡,這對我們來說是犯戒。
佛陀制戒,就是在戒我們貪瞋癡三毒,我們每個人若能自己明白,從心內求佛,那我們同住在一起,大家都是佛,是未來佛。但道理是這樣說,那彼此間,會產生摩擦的原因在哪裡?摩擦,就是每個人的根基不一樣,因為根基不同,彼此間就會互相影響,大家會起心動念,原因也就在這個地方。
譬如別的道場的修行人,他來我們的道場,我們為什麼要這樣恭敬他,而你們天天住在一起,為什麼彼此間,不能互相恭敬?這都是因為我們的心量不夠大、不夠寬廣,一看到對方的所作所為不順意,就會起心動念。
我們能一起修行,同住一個道場裡,彼此一定是有因緣的,那麼彼此間有因緣關係,為什麼我們不能圓滿相處呢?所以,這就要靠自己建立起正知見,要理解我們同住在一起,都是平等的。我們出家人,並不是你承擔的那個執事有職權,就比較大!這完全是錯誤的。
你若有這種錯誤的見解,那就變成世間法的分別心,有這種分別心,就會變成嫉妒,嫉妒的心理就會影響到我們的修行。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起心動念是在哪一個地方。這一個環境,是我們所共住的地方,這個地方屬於「內」,就是我們內心的內,我們要向內心求佛,為什麼大家不向內求?偏偏要向外去求?你向外求佛,是求不到的,但一般眾生,為什麼都希望向外求佛?即使是出家人,一遇到不順心,就背著僧袋說:「我要下山」。
在外有佛可求,還是沒有?你們可以回答得出來嗎?你要向外求佛,那你就去求。當你住在外面時,誰要來管教你?誰要去理解你?你有什麼問題,有什麼缺點,別人不會去講你,也不會去指導你,那你就不能找到佛,因為你本身就是有問題。
要知道佛是清淨法身,你是貪瞋癡。你這貪瞋癡的習氣與佛的清淨,會感應道交嗎?會接近嗎?你若能覺知到這一點,相信你自己就會自在。你若不能覺知到這一點,那還是不能自在。
現在許多人年紀輕輕出家,沒有幾年就開始講經說法,出去弘法利生。越弘法利生,可能會越增長他的貢高我慢,那他會講增長慧命的佛法嗎?還是只在文字上、口頭上、紙上談兵而已!現在拿一張紙,寫幾百萬億兵,若敵人一來,卻不知道兵在哪裡?
說到貪瞋癡,譬如中午想煮十二道菜,這一道菜要煮什麼?要加什麼配料?講得讓人口水直流,到了中午桌上有這些佳餚嗎?所以,現在就是偏重在文字方面,比較老參的師父,他不希望弟子去讀佛學院,因為佛學院讀了,回來常住待不下去,他說:「我會講經,我告訴你啊!」就是那麼貢高我慢。
以前的祖師大德,他們都是自己去摸索,摸索到沒有辦法,重重煩惱,然後突然豁然開朗想通了,就是這樣將煩惱轉成智慧。
佛陀說法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的煩惱。眾生有哪一種煩惱你知道嗎?你沒有去接觸他、去探討他,能知道嗎?你自己認為,我想的才是好的,我講的是有道理的,但他為什麼不聽?為什麼不能與他契機?
當初佛陀講「觀機施法」,他就是出去托缽行腳,觀看眾生的根機,那麼他的弟子出去托缽,根機未到,有的托不到食物,就讓他磨練磨練,就會知道自己有沒有福報。
現在物質生活太豐富了,素食餐廳太多,交通又方便,你一通電話,信徒馬上開著豪華的轎車來接,自己就覺得高高在上蠻自在的,像這種是害死人的啊!你們要懂得這種事都是「塵」,是最厲害的。你們現在聽課有理解到佛陀所講的真正道理在哪裡嗎?你們有思惟到嗎?
教務主任:
大多在文字上搬弄,少有落實在生活上,也很少落實在自己的方寸之間。
院長開示:
沒有落實,那你會主動去改進自己的習氣和脾氣嗎?比方說:有居士來電詢問我們戒律和佛法上的相關問題,今天三通電話,明天四通電話,後天八通電話,那你會自在嗎?你有自在的功夫去接聽電話嗎?大家要好好思惟一下,當人家打電話來,你拿起話筒要怎麼回答?你要怎樣攝心去回答?是要高高在上的聽電話嗎?你若是這種心態,距離修行實在越來越遠。
所以,你們自己要去明白,是不是我們從接聽這一通電話,每一件事都能夠應對圓滿?你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細去思惟,並考核考核自己,為什麼我要對你們講:「自利利他,自覺覺他。」這個內容意義在哪裡?今天已經對你們講過了。
所以,真正要學功夫,這兩句話都是與我們有關係的,能夠真正地理解體會,才能學到功夫的,假若你認為這與我修學沒有關聯,那你修行要學什麼?現在有人管你,你認為他很嚴格,這就顛倒了,你為什麼不想,他跟你講話的時間,他能補得回來嗎?
比如跟他人講話,這講話的時間,你能補得回來嗎?如果不能補回來,那你必須要知道,所講出來的內容,一定要能利益對方,若不能利益對方,不但浪費自己的時間,還侵佔到對方的時間,那這樣折合算一算,生命就浪費一大半了,這是有很大關聯的,你可以去探討看看。
真正清淨,不能起心動念,因為當你真正有修到一個清淨的階段,你對這個住眾動念,你認為這個住眾不行,習氣很重怎麼樣的,他就開始動心,他住不超過三天,就自己會走,不用你去跟他說什麼。又假如你動一個念:今天想吃什麼水果,施主馬上就會送來。所以,為什麼在天上的天人動一個念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出家人真正心清淨,比天上的福報更大。
學員問:
請示院長!道理是知道,但要用什麼方法用功,才能真正獲得真心的受用?
院長開示:
剛才已經講過,你心內求佛,向內求佛。所以說:日常生活中能入眾,能隨大眾的生活作息,自然你就會斷習氣,智慧就會顯現出來。這樣,你的外緣一定會斷,一定安得住道場,你越安住就越法喜,越向內求越有寶。有一句話說:「挑出去賣沒價錢」。
如你去店鋪買這東西要五百元,當你去夜市,買同樣的東西才二百元。既然說挑出去賣,賣不到好價錢,那為什麼要天天跑?好啦!我今天比較忙,你們也要上課了,若這樣的道理,聽了自己還不自覺,自利尚且沒辦法,那要如何利益他人呢?你肚子餓了,可以請師父幫你多吃一點嗎?那只不過是自己害自己。
《華嚴經》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你若經常露出魔面,你說想要成佛,這就是自己騙自己,騙自己就是騙別人。你若能自利利他,就是自己真正得利,達到極點,別人看了心生法喜,自動仿效學習,這就是利他,怎麼會沒有利他?並不是你去端茶給他喝才算利他。(
我們的莊嚴是無限的,我們的端正是無所障礙的,如一根柱子,挺直而立無障礙,我們自己得利益,又可以利益他人。相反的,若這根柱子倒了,保護不了自己,又會傷害他人,因柱子倒下去撞倒人,就會傷害到他人。這樣的道理若聽不懂,那就沒有辦法了,還要用什麼方法,對不對?
四威儀中說「行如風」,風是直的,若沒有東西阻擋,它不會歪斜。所以,我們佛教所講的道理,不論怎麼講,都是正知正覺,但是我們會講卻做不到,那有什麼辦法?自己要好好善用,好好去思惟,才有辦法。
你們聽課最重要是要有法喜心、恭敬心、容納心。如你們在光量寺聽課,開頭這一念是最重要的,不管他講到哪一個地方,內容講得怎麼樣?最重要就是我們「這一念」。
譬如你在聽課,無論哪一位法師來授課,都沒有問題,若有問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他講的比較方便一點,我們還是要恭敬的去接受,因他發心來這裡授課,而且還要往返奔波兩個月,所以,我們一定要很恭敬。你就是這一念,這樣就有所得了。因為當下這個恭敬心,就是清淨,怎麼會無所得呢?要不然你要得到什麼?
要用一塊金牌,掛在這裡嗎?掛金牌那就是「相」,像道教的神像都會掛金牌,現在佛教徒也有把佛像掛上金牌,佛本來就「無相」,你把他掛金牌就變成著相,這一點你們要去瞭解。
你不要叫信徒打造一塊金牌,掛在三寶佛聖像上,大家的正知見一定要建立,假若我沒有跟你們講,或許大家會認為,把佛像掛金牌,這樣是很好的,那這樣子,豈不是恰好把無相轉為有相嗎?所以,真正的有所得,是在當下自己那一念清淨心、恭敬心,去領會得益的,大家要明白。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