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不聊第七期。
答案才沒有那麼容易找到
什麼是答案?
答案,是你在算數學題目時,透過理解題意、套入公式,然後算出的正確數字,就是答案;或者,你不知道麵包怎麼做,所以上網找食譜照著做,結果得出跟食譜照片差不多的成品,這也是答案;又或者,你有煩惱疑慮,問了數百個人得出數百個回應,其中存在一個你最認同合適的說法,這當然也是答案。
然而,撇除數學的解答通常都是固定的,料理的作法;該吃超商麵包還是傳統歐式麵包;早餐到底該吃什麼;網購要不要湊滿千免運費──這些問題,其實都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差別只在於你基於什麼樣的價值,選擇了什麼。
有些事情從來就不存在、也不該用絕對答案來衡量,因為那只會成為看待問題的盲點。寫作就是這樣的道理。
我記得我剛開始寫小說時,最常自我懷疑的問題包括有「這樣寫對不對?我的文筆夠不夠好?我的觀點夠全面充實嗎?我的題材讀者會喜歡嗎?」甚至吹毛求疵,同一句話硬是要調整語序用詞,一連好幾天反反覆覆都在修改它,只因為我不確定怎麼寫才是對的,導致故事的進度完全沒有推進。結果,就變成我大半年的時間都在練同一套東西。
確實,這段過程令我的文字功力進步了,但是架構呢?敘事呢?人物描寫呢?小說,可不單單只看你如何操作文字,它還考驗你對整部故事的眼光是否足夠全面。每一項環節都極其重要,就像機械器具的螺絲釘必須穩固才能正常運作一樣。何況仔細去看許多奇幻名作就會發現每一位作家重視的部分都不一樣。
有些人擅長鋪張華麗詞句;有些人習慣安插大量回憶,然後在適當時機勾回故事主軸;有些人完全不管套路、用著粗俗文字寫出極為粗魯卻有趣的小說。
不同的表現手法,文字的形式,也各自不相同。
當我意識到這些懷疑根本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只是在自找麻煩時,我就不再過度糾結,而是大膽把故事推下去,看看能夠走多遠;然後在寫的過程中學習、思考如何讓它變得更好。
現在我在方格子的成果,便是我透過寫作得到的答案。
看了我的經歷,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我完全沒有引用任何作家或者寫作教材書的說法?這不代表我沒有去聽去看,甚至不去用。我有聽有看,有時也會拿來引用,但我處理指引的方法,跟許多只會把別人給的指引當自己的東西、捧在手心四處炫耀的人不一樣。
我認同的,我會同意,因為他剛好跟我的寫作理念一樣。但我不會讓它過度干涉我創作。
我不認同的,我會在內心反駁。然後思考另一套我能夠接受的作法並試著執行。
我不會隨便把人家餵的答案當作絕對標準,因為我知道那是在自我設限,過度影響我寫作──這種感覺就很像你在敲鍵盤時,突然有個人撞過來搶走鍵盤,然後說你這樣寫不對、我的方式才是對的一樣。很莫名其妙。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寫作者難題》一文質問:「你去聽了講座,但這些東西真的有幫上你的忙嗎?」
我在寫「奇幻寫作事」時,最常提醒讀者的一點就是:
你可以學習或參考,但你也要試著脫離我的作法;限制自己的想像,是最違背奇幻精神的行為。你最好要產生自己的想法,因為到頭來只有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你要有自己的心得,然後把心得化為願意付諸實現的想法──這才是透過指引的啟發,應該擁有的答案。
如果輕易把別人給的經驗當作是應當追求的絕對答案,那你根本是白聽了,你沒有意識到這類經驗話語內隱含的意義,在於他們對過程的堅持與付出,而不是僅有成果的展現;如果只凝視成果,你當然會以為答案很好取得,也認為自己只要照著同樣的方向走就能成功──要是真有那麼容易,還會有那麼多人泡在「創作的地獄」不斷掙扎嗎?
真的是不要天真了。
你基於什麼樣的價值做出什麼選擇,之後得到的東西才有可能成為你的答案。
每個人適用的答案都不一樣。因為自身的人生經驗、觀點、情緒不同,對文字的感觸、體悟也不同,透過寫作產出的心得,自然完全不一樣。
不要只想著複製,不要以為可以取巧,答案才沒有那麼容易找到。
只有腳踏實地去做,屬於你的答案才會慢慢浮現。
六月成果總計
開頭廢聊:
這個月的產量偏低,原因是上個月《灰靈之言》完結、上禮拜「神之子與狼之女」的更新也結束。小說計畫、麵包專題,都進入規劃新內容的模式,因此文章產量自然少了許多;另一方面是,我很想睡覺,花在休息的時間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