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寫作練習05:為自己的第二人生寫下推薦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將人生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出生到學生生涯結束,第二階段是出社會開始工作到退休前,第三階段就是退休後的生活。第一個階段的我們,因為年紀小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聽大人的,當然運氣不錯時,也會遇到非常尊重小孩意見的大人,不過大部分的人生選擇權還是不在自己手上。出了社會之後,開始有賺錢的能力,這時終於可以拿回自己做主的權利。自己當家作主時,您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我在23歲那年大學畢業,如果我預計65歲退休,仔細算算我的工作時間長達42年。今年我剛過44歲的生日,也就是說我的第二人生已經走了一半了,我在想究竟在過去的21年裡我做了什麼?
  1. 我在25歲還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不懂如何經營家庭生活時,就步入婚姻殿堂。沒有人要求,我卻把自己活得像個童養媳,生怕自己動輒得咎。
  2. 轉變的契機是28歲那年,因為我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在32歲那年拿到我的第二個學位,接著離開我熟悉的工作領域,投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職場-保險業務。
  3. 業務工作十年間,我從小業代晉升到小主任,然後再回到小業代身份,沒啥亮眼的成就。不過,這十年間體驗學習的經驗挺豐富的。我自己辦了快八年的活動,從企劃、招生、活動主持到記錄,全都自己來。也去過電台錄過一次職場甘苦談,雖然不是主講只是陪客的身份。
  4. 在我40歲那年,我接受了建議開始了我的斜槓人生,我依然維持我的小業代身份,同時回到補教業繼續教英文。雖然我無緣到國小國中當正式的英文老師,不過也因為代課的關係,圓了自己當國中英文老師的夢想。
  5. 今年,為了讓學生不要因為疫情停課而停學,所以我又解封自己的新技能-線上教學。不管是用預錄影片或是同步教學,我都經歷過了。也許未來有一天我真的可以開設自己的頻道,當起youtuber。世界無奇不有,誰又能說我是異想天開呢!
如果,我只是用世俗標準來看待自己,過去的這21年的確很平庸,沒房、車還在貸款,做著如打工仔的工作、沒有好聽的頭銜,想著想著都有點焦慮了。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產物,我可以選擇世俗,或是選擇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自己。沒有什麼是一定得怎麼樣才是對的,「傾聽內心,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現在我對自己的期許。
昨天看影片時,聽到一句很棒的話:「我為什麼要讓你的意見免費著在我的心裡。」當然,這並不是要自己剛愎自用,而是人生總是自己的,沒有人會為我們的人生負責任,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既然如此,又何必讓其他人的意見左右太多我們的做法。無論,我們選擇讓自己的第二人生繼續平庸或精采,只要那是自己想要的,那就勇往直前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51內容數
創作的過程,雖然很燒腦,但是卻是開心的。畫作像一本無字天書,全憑自己的解讀,讓我們一起來看圖說故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喜歡在早晨的時候,打開youtube聽著輕音樂,然後連上方格子進行晨間寫作練習,我就這樣進行了將近一週的時間了。突然想到過去曾經有一個時期的我,也是非常喜歡在部落格寫作發文,就算沒什麼人會看,還是樂此不疲。 可是後來的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再發文,甚至連喜歡的事情如看電影、閱讀,也不做了。回想那幾年
大家應該很常聽到「斷捨離」這三個字吧!幾年前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時,還將它指定成自己每年一開始必讀的書籍,因為期待裡面的觀念可以幫助我整頓好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情。不過,大概就做了兩次,然後書就不知被我丟到哪裡了。這陣子因為常看一些整理師的整理影片,所以這三個會不斷地被提及。我覺得這個概念可以運用在很多
曾經因為想讓自己變美,所以在逛藥妝店時,也會買一些化妝品。再加上從事業務工作,感覺如果不化妝,好像無法走出門似的。可是,化妝是一門技術,而我剛好就是那個不擅長的。所以慢慢的,我丟掉眼影、腮紅,接著就是粉餅、蜜粉。這兩年因為疫情關係,出門都得戴口罩,連口紅都可以省下來。到最後每天出門工作前的準備,快速
我們常聽到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經過21天的時間,這是行為心理學中的「21天效應」,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會想要養成什麼習慣呢? 規律作息:想調整到12:00以前入睡,早上7:30起床。 物歸原處:物品使用完後,馬上放回原處,這樣以後就不用再花太多時間整理。 晨間發文:利用準備開會前的空檔時
早上滑臉書時,看到同事A的發文,他發現小孩的老師已經很晚了,還在批改孩子的作業,想叫老師早點休息。接著,我就看到同事B在底下回覆:「老師怕沒工作,一定要做些什麼事情才能表示認真。」當我看到這個回覆之後,我無言了~我很想問同事B真的是這樣看待他兩個孩子的老師嗎?因為不是從事教育工作,所以就無法對現在在
昨晚在youtube影片上聽到,確定的內容已經不太記得,好想是說「五月因為水星逆行,看什麼東西都不順眼。....所以很適合整理」。也太剛好了吧!我就是五月底開始進行房間的整理的。今天一樣又是7:30醒來,切掉鬧鐘後回去翻了幾分鐘後,決定起床做正事。準備好九點可以上線開會後,利用等待的這段時間,我拉開
喜歡在早晨的時候,打開youtube聽著輕音樂,然後連上方格子進行晨間寫作練習,我就這樣進行了將近一週的時間了。突然想到過去曾經有一個時期的我,也是非常喜歡在部落格寫作發文,就算沒什麼人會看,還是樂此不疲。 可是後來的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再發文,甚至連喜歡的事情如看電影、閱讀,也不做了。回想那幾年
大家應該很常聽到「斷捨離」這三個字吧!幾年前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時,還將它指定成自己每年一開始必讀的書籍,因為期待裡面的觀念可以幫助我整頓好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情。不過,大概就做了兩次,然後書就不知被我丟到哪裡了。這陣子因為常看一些整理師的整理影片,所以這三個會不斷地被提及。我覺得這個概念可以運用在很多
曾經因為想讓自己變美,所以在逛藥妝店時,也會買一些化妝品。再加上從事業務工作,感覺如果不化妝,好像無法走出門似的。可是,化妝是一門技術,而我剛好就是那個不擅長的。所以慢慢的,我丟掉眼影、腮紅,接著就是粉餅、蜜粉。這兩年因為疫情關係,出門都得戴口罩,連口紅都可以省下來。到最後每天出門工作前的準備,快速
我們常聽到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經過21天的時間,這是行為心理學中的「21天效應」,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會想要養成什麼習慣呢? 規律作息:想調整到12:00以前入睡,早上7:30起床。 物歸原處:物品使用完後,馬上放回原處,這樣以後就不用再花太多時間整理。 晨間發文:利用準備開會前的空檔時
早上滑臉書時,看到同事A的發文,他發現小孩的老師已經很晚了,還在批改孩子的作業,想叫老師早點休息。接著,我就看到同事B在底下回覆:「老師怕沒工作,一定要做些什麼事情才能表示認真。」當我看到這個回覆之後,我無言了~我很想問同事B真的是這樣看待他兩個孩子的老師嗎?因為不是從事教育工作,所以就無法對現在在
昨晚在youtube影片上聽到,確定的內容已經不太記得,好想是說「五月因為水星逆行,看什麼東西都不順眼。....所以很適合整理」。也太剛好了吧!我就是五月底開始進行房間的整理的。今天一樣又是7:30醒來,切掉鬧鐘後回去翻了幾分鐘後,決定起床做正事。準備好九點可以上線開會後,利用等待的這段時間,我拉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1120 歲月靜好 ~ 職業規劃   對於工作,對於職業生涯,大家有什麼想法還是有什麼規劃呢? 在不同年紀的我們,想要的,追求的,也是那麼不盡相同。 我自己的人生經驗是這樣過來的。   年輕時,對於站在公司主管與同仁面前侃侃分享的前輩,是我佩服與想要追隨腳步的對象。 年齡稍長
Thumbnail
我的年紀對於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而言,應該都算小。但活著活著,也要23歲了。 爸爸早逝,單親且不富裕的成長環境,讓我比大部分人來得要早熟。高中畢業後的半工讀、自力更生的生活,讓我半隻腳先提早踏入社會,但真正成為一名社會人後,才真的慢慢有感,所謂的「大人」是怎麼一回事。 過著每天重複的生活,在鬧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什麼是第三人生? 第一人生,出社會以前,或說沒有獨立能力以前。主要是從小到求學階段結束。 第二人生,出社會以後,在職場上努力的階段。 第三人生,為自己活的階段,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的階段。 從出生後,父母打理一切,衣食住行到志願興趣選項,多數的人跟著父母的規劃或期望往前,就算自己有想法,比較多也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 1120 歲月靜好 ~ 職業規劃   對於工作,對於職業生涯,大家有什麼想法還是有什麼規劃呢? 在不同年紀的我們,想要的,追求的,也是那麼不盡相同。 我自己的人生經驗是這樣過來的。   年輕時,對於站在公司主管與同仁面前侃侃分享的前輩,是我佩服與想要追隨腳步的對象。 年齡稍長
Thumbnail
我的年紀對於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而言,應該都算小。但活著活著,也要23歲了。 爸爸早逝,單親且不富裕的成長環境,讓我比大部分人來得要早熟。高中畢業後的半工讀、自力更生的生活,讓我半隻腳先提早踏入社會,但真正成為一名社會人後,才真的慢慢有感,所謂的「大人」是怎麼一回事。 過著每天重複的生活,在鬧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什麼是第三人生? 第一人生,出社會以前,或說沒有獨立能力以前。主要是從小到求學階段結束。 第二人生,出社會以後,在職場上努力的階段。 第三人生,為自己活的階段,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的階段。 從出生後,父母打理一切,衣食住行到志願興趣選項,多數的人跟著父母的規劃或期望往前,就算自己有想法,比較多也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