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僑生看台灣 文化衝突揭開陌生國度的神秘面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南非,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家,未曾了解的人或許會把它當成化外之地,然而它與台灣的關鍵差異並不在於表面的發展,而是更深層的文化。
即將升上大四的Alice是從南非返台的僑生,當初父親與合夥人一起到南非創業,母親也前往協助,就此開啟與南非的連結,後來全家移民至南非德本,這個機緣讓Alice成為跨文化的經驗者。對於長居南非的她來說,台灣成了相對陌生的土地,來台將近三年,她以不同的立場看待台灣的人事物,感受到文化的差異。

教育觀念大不同 「在南非念書很幸福」

Alice在南非出生,回台就讀幼稚園與小學一年級,其後父母希望她和弟弟能夠在國外念書、學英文,舉家移民至南非,直到高中畢業,她才以僑生身分來台。南非學制為preschool(幼幼班到大班)、primary school(小學到國一)與high school(國二到高三),學生九點上課,兩點四十就下課,與歐美國家相似。「對於南非人來說,念書只是一個必經過程」,父母與老師都不會給學生太大壓力,希望學生自動自發尋找自己拿手的東西。南非學生不分文理組,而是在進入high school時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個科目作為專攻,一路讀到畢業。
Alice原本想到英國念大學,卻因為簽證問題而無法按計劃進行,轉而選擇來台就學。之所以不考慮在南非念大學,是因為南非為了彌補種族隔離制度對黑人造成的傷害,大學系所會規範各人種錄取率,一個科系招收學生時,大部分名額會分配給黑人,接下來是白人,其他人種再依序分配,而亞洲人有時會被併入白人的部分,有時則被排到最後,入學機會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南非的大學時常有抗議活動,校園相對不安全,基於這些考量,她決定來到台灣,也順便練習中文。
位於南半球的南非是一月開學,與台灣開學時間相隔八個月之久,Alice利用這段空閒時間進入南非的大學試讀幾個月,體驗大學生活。她說,與在台灣就讀的大學相比,南非那所大學的修課規定較沒那麼多,只有單純分成必、選修,反觀台灣,必、選修課程還細分成各種類別,且規定學生一定要修過其中幾種,限制太多讓人不堪其擾。而雖然國、高中沒有在台灣就學,Alice也聽台灣朋友和堂妹分享求學過程,對於台灣的填鴨式教育,她坦言非常不喜歡,比照自己的經驗,她說,「在南非讀書真的非常幸福。」

交友不易 人際關係難掌握

進入學校勢必要接觸許多人,「在南非,交朋友很簡單,大家可能認識五分鐘就可以打成一片,但在台灣要非常久、非常久。」Alice來到台灣最不能適應的其中一點,就是人們相對較保守,交朋友沒有想像中容易。的確,儘管社會越來越開放,東西方人在思想上還是有一定的差異,南非人自小受西方文化薰陶,Alice說,即便是台灣移民,父母也可能會受孩子影響而改變生活方式,而她的家庭其實受西方文化影響很深,也難怪來到台灣會受到衝擊。
「原本以為台灣人都很親和、善良,後來發現其實沒有」,Alice有感而發。「在南非,我們覺得交朋友就是交朋友,但台灣好像不是。」她覺得在與人相處上,南非人相對直率、單純,但台灣人交朋友似乎還分很多種類,有時候可能是帶有目的,且與人應對須謹言慎行。說話拐彎抹角也是Alice無法適應的,「我覺得不要就說不要。」儘管可以理解這種說話方式,她卻非常不喜歡,因此在台灣交的朋友還是屬於較開放、直率的性格。不過很有趣也很矛盾的是,她認為台灣人比南非人熱心,會下意識幫助陌生人,在南非反而會因為不知道對方是好是壞而猶豫。
人們的保守也反應在Alice另一個經驗上,她觀察到,台灣人不太敢靠近身上有刺青的人。刺青在台灣被視為一種次文化的表現,且普遍被貼上負面標籤,與幫派文化、黑社會做連結,因此人們看見刺青往往會下意識遠離。然而Alice說,「在南非,周遭的人五個裡面就有兩個有刺青。」這個差異也讓她備感衝擊。
Alice(圖中)與朋友在南非餐廳相聚

生活步調差異大 喜歡在南非的隨興

南非人開放的性格也影響生活的其他層面。Alice居住的城市德本鄰近海邊,居民生活步調慢,學生放學後會聚在公園聊天或到海邊散心,人們三不五時就開車出遊,十分隨興。南非廣袤,各地點距離遙遠,到學校開車都要十五至二十分鐘;雖然有巴士,但從以前的種族隔離開始,就只有黑人會搭,不過其他族群多半都有能力買車,因此車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這裡不得不提到南非特別的考照制度。在南非,十六歲就可以考「學習駕照」,僅有筆試但通過後能在一位有駕照者的陪同下開車上路;十八歲則可以正式考駕照,通過後可自行上路。
Alice說,在南非,人們都是說走就走,開著車就到附近的海邊、山上曬太陽或看星星,但台灣人生活步調快,總是很急、很忙,學生下課後還要討論、開會等,沒有「隨時出去玩」的文化。令她難以理解的是,台灣人在出遊前總要花很多時間排行程,而且排好排滿,根本無法休息。從她觀察到的文化差異來看,台灣人出遊將行程排好排滿似乎是有跡可循的,或許正是因為平常生活緊湊,每一次的旅遊都是一種奢侈,所以才要把握每分每秒。但對於Alice來說,南非那樣隨興的生活,才真的能讓人放鬆。
除了時刻親近大自然,南非還有一點十分特別。因為人們性格普遍較開放,父母不會嚴厲管教孩子,反而希望孩子有空就盡量遊玩,因此南非人十八歲就會開始頻繁去夜店、酒吧等地方。但對於大部分的台灣人來說,夜店與酒吧同樣帶有負面意義,家長會極力阻止孩子踏足,而且玩樂永遠被擺在最後,可見兩國人價值觀差異極大。
位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的野生動物園
Alice(前排右二)在南非開普敦的夜店

錯誤印象多 推薦實地走訪南非

Alice感受到的文化衝擊,主要是出自於台灣人與南非人在價值觀上的不同,這樣的差異若非與當地人深入交流,是難以觀察到的。提到陌生國家,人們腦中最先浮現的想像大概多半是直接可見的差異,就像台灣人對南非的錯誤印象,Alice說「非常多」,例如:落後、貧窮、沒網路、不穿衣服等。
她解釋,南非雖然不像台灣進步,但生活水準還是過得去,而且有網路,只是比較慢。至於「不穿衣服」這點,Alice語帶無奈地說,小時候有一次去補習班,竟被問為什麼會穿衣服,提問者以為南非的小孩都不穿或用樹葉包裹身體,但南非人的穿著其實與西方國家沒什麼差別,可見歷史課本的圖片對人們影響之深。
來台生活近三年,兩國文化差異仍持續帶給Alice衝擊,她坦言,雖然台灣生活便利,但整體還是更喜歡在南非的日子,而且非常懷念。「德本好山好水,但不無聊,是可以來放鬆的地方。」Alice笑著說,她的推薦成功吸引了台灣朋友,讓他們想要看看這個陌生的國度。
南非開普敦桌山

南非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Africa),通稱南非,位於非洲南端,土地面積及人口位居世界第24名,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三個首都的國家。17世紀起,前後受荷蘭與英國殖民直到20世紀獨立,種族與文化眾多,具有11種官方語言,被人稱為「彩虹之國」。

德本(Durban)是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種族構成多樣化、文化豐富,以南非最繁忙的港口聞名。德本都市圈在「南非人口最稠密都市圈」中排名第三,也是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德本因其溫暖的亞熱帶氣候和擴張的海灘被認為是熱門旅遊城市之一,2015年5月更被封為「7座夢境之城」之一。
資料擷取自維基百科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不只過去在歷史上融匯了多樣性的族群,近年來文化的多元樣貌也逐漸展現出來。近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題目當中的一個主題正是「多元文化」。這個主題,至今尚未出現在升學大考中,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考題,必須留意。本文分享學生筆下的題材以及寫出深度的訣竅……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台灣不只過去在歷史上融匯了多樣性的族群,近年來文化的多元樣貌也逐漸展現出來。近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題目當中的一個主題正是「多元文化」。這個主題,至今尚未出現在升學大考中,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考題,必須留意。本文分享學生筆下的題材以及寫出深度的訣竅……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