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萬經之王∥道的第三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分上下,上為道經、下為德經。
《道德經》是中國道學思想的經典。以自然無為之說,解釋了天地萬物產生,發展,滅亡的自然規律。並相應的告訴人們如何認識自然,對待自然。後來成為許多思想流派的基石。

「內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解釋」
不崇尚賢士,便能讓人民不再爭鬥,不看重珍奇異寶,才能使人不去偷盜,不誘發邪淫私慾,便能心境平靜安穩。
所以聖人治理天下是放空人民的心飽他的肚子 ,弱化其志向強其體魄,讓人們處於不刻意求取知識,無欲無求的狀態。
那麼即便有小聰明的人也不會有甚麼作為了,遵守無為之道,便沒有可能不會天下太平了。


這就是知識的恐懼,如同克蘇魯神話一般,

知道了才是害怕的開始

當你不知死亡是何物,自然不會懂得害怕。

所以當聖人或上位者不崇拜寶物或賢士,就不會有盜取寶物或是勾心鬥角等問題出現,因為是在上位者創造了這些價值的出現。

因為在上位者想要需要所以變得重要

所以賦予了這些東西、物品、名號、名聲價值的存在。

所以無欲無求,便是無知識的開始,當然增廣見聞便會想要得到更多知道更多,那稱為 “慾望〞 ,求知慾、物慾、性慾等等,都是有了一之後便要三、四、五的狀況,因為知道了,便會想要得到著。
這又讓我想到伊甸園的亞當跟夏娃,智慧果實,當你知道得越多就會想要的更多產生慾望,看看當人民不知道民主,又怎麼會追求民主,當人們不知道烹調技術,又怎麼會不吃生食要用火烤過變成熟食果腹呢。
當你知道如何騎車,便會省去走路省去時間,當你知道如何開車,便會少去騎車乘載的那些風險,定義是這些,也可能是因為懶惰或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但終究還是知識引發了這一切,因為需求不變。


無知便無慾,沒有人是聰明絕頂但無私心。
知道了便要去實行,知道了便有了喜歡的心意,知道了便有了想要佔領。
知道這個美女我有了佔有慾,知道了這個事情我想實際去體驗那些事情,
但終歸是別人賦予這件事情有了生命。
是誰賦予了鑽石價值,是誰賦予了黃金價值,
我想只有人類會這樣定義彼此,生命值。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CarefreeSu 2021.06.2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549內容數
太多不同的意見,光怪陸離的事件, 卻不能視而不見,理解討論便了解, 繼續找尋著真理空間進入不同淵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 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們總是把未知的恐懼放在心中,不管什麼事情都沒辦法跨出那步而得到收穫,虛晃了一圈之後,才有重新撿起那把斧頭,破門離開牢籠。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雨天是多麼的讓人不愉快,是多麼的讓人不想上班。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人們總是把未知的恐懼放在心中,不管什麼事情都沒辦法跨出那步而得到收穫,虛晃了一圈之後,才有重新撿起那把斧頭,破門離開牢籠。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雨天是多麼的讓人不愉快,是多麼的讓人不想上班。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爭虛名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看重難得的財貨,使人民不生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爭虛名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看重難得的財貨,使人民不生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