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時候因為戲劇製作是必修,期末報告就是一本(英)劇(文)本(的),劇本的鋪陳靈感來自於當時選修世界小說,讀了魯迅的[祝福](註),書中人物祥林嫂的際遇引起我的共鳴,但當時覺得好尷尬,都沒讀過中文的就直接跳到英文版(當時真是菜英文)……
因為小說的緣故,父親就成為我所設定的主角,他出生於二戰時期,因逃難而輾轉從番禹(現已納入廣州市),澳門,香港,最後到了台灣,成為當時第一批來台的港式點心師傅;和祥林嫂際遇有些相似,劇本的故事性及發展要素很足夠,可我當時卻對父親的背景了解有限,大人總有他們的難言之隱;總之,最後當然是交了一本非常爛的劇本,爛到連劇本不知道被我扔去哪裡(當然也Pass),大四公演當然也沒用那個劇本!
父親好手藝不用贅述,以往他會在公休時教鄰居媽媽做點心,最常做的就是馬拉糕,因為馬拉糕只要電鍋就可以完成,算是某種程度上的零技巧,小時候不是很欣賞,因為很普通,長大之後才明白,看似簡單的東西其實並不容易,雖是零技巧,只要麵粉發酵及蒸煮時間不對,馬拉糕就不好吃了;我們常自以為可以隻手遮天,但到頭來卻是白忙一場,而經過歲月的歷(摧)練(殘),著實地磨練我們的心智,令我們更成熟,自然就欣賞小時候覺得看似普通的東西.
今天沒來由地想吃馬拉糕,跑到南門市場那家父親認證的店家外帶,馬拉糕的雞蛋香使人感到療癒,配上香港琴酒,酒裡帶有最愛的玉蘭花及肉桂香,腦海浮現的是小時候去茶樓喝茶,人來人往的風雅景象……
疫情令人感到焦慮,但每個人的年歲已有定數,踏實的活在當下,也是負責任的表現.
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