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6/22-6/27 日誌

6/22 日誌
  剛改完各位的日誌,不,還有二年級還沒改完,真不好意思,但因為實在腦袋混沌,二年級更需要清醒的腦袋,明天好好拜讀。
  前面好像有寫過看日誌好像在讀筆友來信,不冷不熱,但直到現在又有點不同,因為有不少同學已經有生活模式,會寫哪些東西給我,會對我的回應再多說一些後續的看法,看著你們的生活因此而多了一點不同而感到欣慰。而總有些同學寫不多,我一定也回不多,因為我的回應甚至比你的字數還多。
  這幾天上課在一年級課程分享跟長輩相處,說歸說,我也總是心虛,因為跟自家長輩或親族之間總還覺得有不少隔閡,而這些隔閡可能是年紀、可能是個性,更可能是因為價值觀造成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卻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擦槍走火,總跟各位說再怎麼樣都是家人,再怎麼樣都要珍惜,但同樣的功課出在自己身上,卻也無法十全十美。這其實是我自己很大的矛盾。
  跟國文有什麼關係?議題討論與經驗分享讓各位對文章與生活有些共鳴,是我這陣子比較想走的方向,當然也希望各位可以多說一點,不然都搞得我在對電腦懺悔一樣,雖然好像真有點那意味……。
6/25 補
  也是看了各位日誌有的想法,關於爺爺泡的茶。
  客廳茶桌後面有一排藤椅,小時候總認為那排藤椅是「大人」的位子,「小孩」就坐另一側拉過來的塑膠椅子,聽點話、蹭杯茶。一排藤椅之中又有一張泡茶位,坐那個位子的要切了快煮壺燒熱水,其他位子的補水、清掉舊茶葉,然後趕快在高低瓶罐參差的桌上找到自己茶杯的位置,茶好了,泡茶的會把高高低低位置的杯子斟個七分滿,人多,得留些給外圍的杯子。
  忘了多久沒看阿公坐在那個泡茶位子上泡茶了,他有坐慣了的位置,杯子也有固定的地方。
  哪時候第一次坐上泡茶位也想不起來了,看了那麼多年,旁邊也還有長輩看著,總是先把熱水沖進壺裡,倒得出來也就算是茶了。面前空杯錯落,也還是先倒阿公那杯,接著才往叔叔嬸嬸依序而去。這樣的茶桌誰沒打破過小瓷杯,破了再挑個喜歡的來放,因此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花色的杯子,襯著茶色也算特別景象。
  斟酌著茶色、茶味,說著的說著,聽著的聽著,大概也是一代一代傳承的景象。
6/25 日誌
  下午看完各位這次的日誌,送出最後的分數與回應,好累呀~
  從裡面漫到外面的疲倦感,像是運動會參加了幾個項目,不只自己奮力衝刺,也興奮的看了同學的賽事吶喊加油,司令台前歡欣因為誰領了獎,回到家,拋了書包坐在椅子上,一整天的疲勞從裡到外佔據身體一般。也像熬夜看球賽、追劇、肝遊戲,比賽結束、最後一集看完、遊戲總算破關,鬆了一口氣卻擋不住襲來的疲倦。除了疲倦,還有一種氣力放盡的掏空感。
  是因為學期末嗎?應該不只如此,畢竟接下來還有些要忙的事情。
  因為最近幾課的內容吧。〈蘭亭集序〉為了帶入情境而舉了很多自己的例子,〈死去活來〉也說了不少自己的感觸,這些分享都是真實且真誠的,都分門別類收在我腦袋裡面的小抽屜,為了舉例而要打開整理,再翻過、再想過、再說過,也就是這個掏空感的其中一個原因吧。而這樣的說明與印證到底讓各位有多少共鳴,是否對文章的內涵更多了解,我是抱持樂觀態度的,因為有很多同學的日誌寫了這些相關主題也都讓我縈迴不已,每位同學的日誌都是一個小宇宙,看了內容、揣測了文字背後的感受,回應了一些,回應多一些,甚至回應很多,也都是不希望你們覺得那些文字丟到虛無縹緲便無蹤了,每個回應也都是斟酌了寫上的,其實也就是自己又掏了些東西出來。
  如果因為課文解說、因為我的例子而讓文章於你生命某個片段有連結,而你也思考了點東西,那真的是我最大的成就來源。
  只是真的很累就是了…
6/27 日誌
  今天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坐在阿公旁邊,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或是一起看著個什麼東西,滴答滴答的讓時間流過去。
  忽然有個問題解開了,或者說找到適當的解釋方式。台語是什麼時候變好的?前幾節在跟一年級討論世代疏離與差異所提到的語言問題,不會講台語怎麼跟長輩交流呢!後來我一直想著我自己的台語應該也不是從小就好,國中、高中到大學雖然都有講台語的朋友,但就如各位一樣,髒話起頭再參雜了不少中文語彙而成,句子也就拐了好幾個彎,是年輕人用的台語。
  是開始跟「大人」說話以後才慢慢變好的。開始工作以後遇見的長輩用所用的詞彙,或是在不同場合所說的句子都跟學生時期大不相同,日常的拋接球有不少都是台語思維,也才逐漸變好了,變得很好倒是不至於,但能夠在長輩身邊有一句沒一句也就很夠用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