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與其被Fired,不如先fired自己的腦袋!

一場檯面上圓滿沒有異議,檯面下卻沒有共識的跨部門會議,讓C和A面對棘手的任務,技術單位與業務單位彷如平行時空,技術部門覺得商品幾乎完勝對手,非常具有賣相,但這卻不是業務眼中的賣點,這到底該如何處理?與其改變他人的想法,不如試者改變自己的做法,沒有共識,是不是可以換個方式呢?與其等著被fired,不如先fired自己的腦袋!
C主管跑來跟A部屬說:「高層說要把這個優化成銷售PPT。」A說:「不會是上次會議中技術部報告的那份吧?」C主管點點頭說:「 你果然聰明伶俐,就是那份報告。」A哭喪著臉說:「但...技術部說的根本都不是賣點啊!」C主管說:「其實大家都聽得出來啊!但高層認為這就是產品差異性,就是賣點啊!你點子多,幫忙想想怎麼弄。」
A打開技術部提供的檔案,回想起那天跨部門會議上,技術主管報告時的眼神發亮,顯然對這份嘔心瀝血的報告很有信心,但A也想到當銷售部提問時,技術主管皺著眉頭的神情,沒等他開口,A就知道技術主管心中的OS,十之八九就是覺得業務總是問些摸不到技術邊的問題,一點都不專業,但業務部同仁的每個提問,都是找賣點,但偏偏在場的高層認為技術部提出很好的差異點,認為這樣可以達成雙邊好處,一來降低成本,二來拉高營業額。那天的會議表面上圓滿,但A心知肚明跨部門間沒有共識。
眼前這個棘手的任務,要是以前,A可能找千百個理由拒絕,但現在環境瞬息萬變,萬一配合度不好,搞不好落得被fired的下場,與其被公司fired,A決定砍掉重練,就用Fired法則徹底來打破框架吧!
Fresh—換個新鮮的說法。
技術部慣用於技術語言,雖然業務對應的窗口也多半是工程師,但更多的是採購單位以及其他人員,工程範圍廣泛,也各有專精,加上業務資歷不同,要讓客戶與業務都能理解,就得中翻中的把技術語言換個新鮮的說法。
比如:技術說法:這要精研磨、鏡面處理才能讓表面光滑。業務說法:這就像是女人要去做spa,去角質,男人要刮鬍子,抹油頭,這樣表面看起來才會好。
If—如果我是客戶,我在乎的點是?
業務賣的是產品,但面對的是人,所以要讓客戶覺得有買產品的需求,如果是客戶本身已經有需求,有需求不一定會付諸行動購買,所以要強化客戶需求,讓客戶覺得買了可以解決問題,或是帶來好處。所以技術聚焦在產品本身,但業務就要讓產品與人產生連結。
Rebuild—重建銷售思維。
環境在變,商品技術也在變,銷售的思維也要改變,網際網路讓客戶取得資料很方便,早期因為技術專業資料(know how ) 的資訊不對等,賣方有時候佔比較大的優勢,但現在總有人會把所謂的know how放上網,變成everyone know how to do,既然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做,客戶為什麼要買你的呢?就像到處都有麵包店,為什麼有人就偏愛吳寶春呢?為什麼吳寶春麵包可以定價比較高,因為他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口感,因為他對麵包的態度不只是生意,而是一種近乎職人的追求,所以同樣是吐司,講求品質的就會花多一點費用吃吳寶春,要吃粗飽的,就往量販店去。所以當你的客戶思維都在成長,業務當然也要跟著成長。
Easy—簡單易懂。
要讓客戶秒懂,好記憶才能讓客戶印象深刻,不管做的是B2C或是B2B,人的記憶有限,對於成交週期越長的產品來說,要如何讓客戶在有需求時,第一時間就想到你,聯繫你,這就是你搶得先機的優勢,比如說:現在每個人身邊信手捻來都有超過三個做保險的朋友吧!當你有保險需求時,第一個想到誰?當你想要買某些特定保險,你可能會想到印象中好像某某人跟你提過某個保險,於是你就會聯絡對方,所以要讓商品成為客戶的記憶,就要讓商品特色簡單易懂,客戶才會把你記得牢牢。
Demo—演練。
整個銷售的結構重建之後,最重要的還是得上場,就像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沒有上場的戰術都只是空想,試著去跟客戶談,收集客戶的問題,一方面藉機維護客戶關係,二方面可以知道哪些細節上需要調整。上戰場才能真正的分出勝負。
與其改變高層的想法(人腦不是那麼輕易可以改變的),不如試著改變自己的做法,與其等著被fired,不如先fired掉一些不合宜的想法吧!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fired篇
#改變別人的想法不如改變自己的做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