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負責任?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知道小時候在你撞到門或撞倒地板的時候,有沒有一個長輩會打門或地板,說它「壞壞!」?
有時候要養成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就要從小細節開始,像是我們經歷到打門或地板的事件,原本長輩是希望透過處罰對方(門或地板)來讓你感受好一點,但這無形之中傳達了一件事:「都是它(門或地板)的錯!」,也並非是說這點小事讓孩子養成不負責的習慣,然後我們就改變這個行為,而是我相信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會堆跌出孩子的習慣,因此需要調整的可能是對於負責任這件事的「態度」。
說到「責任」就得提到「自由」。有句話是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自由」可能是我們人類最嚮往的一個東西,但自由背後緊密連結的則是責任。當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則我們就該為我們的選擇做負責。
臺灣的早餐店有各式各餐點,你今天點了鮪魚蛋餅配豆漿,你就得承擔這個組合好不好吃的責任,你也同時要承擔不能點飯團配奶茶的影響;有人說:「那我全部點不就得了?」,也可以,那你也需要承擔選擇全部所損失的金錢以及短時間內吃下這麼多早餐的責任。
因此,選擇的自由,常伴隨的是責任
我常聽許多家長會擔心自己的管教方式會使孩子變媽寶。而媽寶很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難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進而讓他「難以做決定」,因為他擔心的是做完決定後所需承擔責任的壓力。
那麼,在生活當中我們該如何嘗試讓孩子學習負責呢?我們可以做的兩個部分是:「適度給予自由」、「成為孩子的後盾」。前者比較容易,後者則需要練習。
「適度給予自由」要強調「適度」這件事,並不是今天想讓孩子練習負責,就全部事情交給他選擇。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成熟,難以事事有合宜的判斷,他需要父母親的一些規則框架來協助他做決定。因此在一些小事情,如選擇飲料、食物、是否要參加球隊、看電視幾分鐘後寫功課等,這些可以與孩子討論,孩子有越多的參與,代表的是他越多負責任的可能,因為他擁有一部份的決定權。如果你想做更多,建議可以跟他討論一些事情的準備與後果,例如參加球隊需要付出的時間與犧牲的事情,大人的討論可以幫助孩子有更多現實感,也可以讓他更瞭解自己做不做的到,進而影響到他負責任的程度。
「成為孩子的後盾」則是我們比較少做的。我想強調的是孩子在還沒辦法完全為自己行為及情緒負責時(特別事情緒),我們可能鼓勵他去做一些挑戰,例如去參加比賽、擔任班長、加入球隊等,在這過程中,他必定會經驗到許多賦能感、有價值感,但也同時會經歷到失落、難受、憤怒、猶疑等情緒。此時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告訴他「我當初叫你去XXX,你就不聽」,我們要安耐住對孩子的心疼,然後試著同理他的感受與狀態,讓他知道這是人生當中的寶貴經驗,且做為家長的我們會陪伴你度過這些時刻,讓他覺得安心、被支持。
總的來說,負責任其實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因為他需要承擔決定後許多的後續影響,是好、是壞,都是要自己去承受。而在這條路上,當父母的我們可以成為他學習負責好夥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屋裡有光|心理師夫妻的心理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學校做輔導工作,最常接觸的除了孩子之外,就是家長了。家長這個身份角色常被背負著諸多的期待,更具體說的話就是有很多的「應該」與「不應該」的樣子…...
在校園中我們常有機會跟家長聊聊,每到放寒暑假時,他們都會戲稱要「鬼門開」了,因為孩子的生活重心將從學校轉移回到家庭,而家長也勢必要花比平常多的時間、心力照顧孩子。不知道面對需要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或是因為上班需要長時間讓孩子待在家裡而不放心的你,準備好面對這個挑戰了嗎?
這可能是我們大人們最害怕遇到的事情,就是當看見自己孩子想要自殺或是自殘時,該怎麼處理?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先穩住自己的情緒,切忌太過慌亂,深呼吸一下,然後好好地思考該怎麼面對及處理。
我們讓孩子對於情緒有足夠的『認識』,也創造了能夠『表達』的機會與環境後,在情緒教育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個部份即是情緒的『照顧』。這部份是我們很常不小心忽略的,然而這就像是我們身體感冒了要吃藥照顧,心理受傷了其實也需要好好地呵護。
上一篇我們講了情緒教育的第一步『認識情緒』,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對情緒有足夠的瞭解後,我們便有機會在面對事件情境時,知道「我怎麼了?」、「我心裡不舒服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進而有機會能夠將自己的狀態傳遞給他人,讓對方能夠理解。
不管是學生、家長或是老師,我們都知道情緒教育是很重要的課程,但情緒教育到底該學什麼?該怎麼學?這常是我們一大難題。接下來幾篇分享,我們將提供一些步驟及建議給大家參考,協助各位在情緒教育這條路上能有些依循,您可以參考其內容,融入到您的教養或教育理念當中。
在學校做輔導工作,最常接觸的除了孩子之外,就是家長了。家長這個身份角色常被背負著諸多的期待,更具體說的話就是有很多的「應該」與「不應該」的樣子…...
在校園中我們常有機會跟家長聊聊,每到放寒暑假時,他們都會戲稱要「鬼門開」了,因為孩子的生活重心將從學校轉移回到家庭,而家長也勢必要花比平常多的時間、心力照顧孩子。不知道面對需要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或是因為上班需要長時間讓孩子待在家裡而不放心的你,準備好面對這個挑戰了嗎?
這可能是我們大人們最害怕遇到的事情,就是當看見自己孩子想要自殺或是自殘時,該怎麼處理?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先穩住自己的情緒,切忌太過慌亂,深呼吸一下,然後好好地思考該怎麼面對及處理。
我們讓孩子對於情緒有足夠的『認識』,也創造了能夠『表達』的機會與環境後,在情緒教育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個部份即是情緒的『照顧』。這部份是我們很常不小心忽略的,然而這就像是我們身體感冒了要吃藥照顧,心理受傷了其實也需要好好地呵護。
上一篇我們講了情緒教育的第一步『認識情緒』,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對情緒有足夠的瞭解後,我們便有機會在面對事件情境時,知道「我怎麼了?」、「我心裡不舒服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進而有機會能夠將自己的狀態傳遞給他人,讓對方能夠理解。
不管是學生、家長或是老師,我們都知道情緒教育是很重要的課程,但情緒教育到底該學什麼?該怎麼學?這常是我們一大難題。接下來幾篇分享,我們將提供一些步驟及建議給大家參考,協助各位在情緒教育這條路上能有些依循,您可以參考其內容,融入到您的教養或教育理念當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的人生順風順水,彷彿每天都住在陽光明媚的花園裡,完全沒有風吹雨打的可能。於是,許多父母會做什麼呢?他們會盡量幫孩子鋪好路、擋​​住風暴,甚至連一個小水坑都不讓孩子踩到。看似體貼,其實這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現實生活可不是溫室裡的花朵世界。沒有誰的一生是毫無波折的。孩子必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當愛遇上責任,教育的路上充滿了矛盾與挑戰,怎樣在關愛與責備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既保護孩子安全又促進其自主性呢? 一起來探索教養之道,發現如何在愛與自由中為孩子繪製安全的底線。 閱讀全文,解鎖親子教育中的微妙平衡術。 責備與關愛:如何在教育中找到平衡 在親子教育中,「責備」這個詞往往帶有負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的人生順風順水,彷彿每天都住在陽光明媚的花園裡,完全沒有風吹雨打的可能。於是,許多父母會做什麼呢?他們會盡量幫孩子鋪好路、擋​​住風暴,甚至連一個小水坑都不讓孩子踩到。看似體貼,其實這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現實生活可不是溫室裡的花朵世界。沒有誰的一生是毫無波折的。孩子必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當愛遇上責任,教育的路上充滿了矛盾與挑戰,怎樣在關愛與責備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既保護孩子安全又促進其自主性呢? 一起來探索教養之道,發現如何在愛與自由中為孩子繪製安全的底線。 閱讀全文,解鎖親子教育中的微妙平衡術。 責備與關愛:如何在教育中找到平衡 在親子教育中,「責備」這個詞往往帶有負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