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批判性思考簡易入門版(2)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開頭要先聲明,本系列設定的針對受眾,一是會上網路看文章的成年人,但完全沒有大學以上的訓練;對於大學以上的讀者,主要是針對「理工背景」,並假設「人社背景」的朋友,經過多年已經忘得差不多的前提。所以,難易度會拉的很低,範例不會舉很多,真的想深入學習的,坊間賣的書很多,挑一本好好讀完,收穫會比看筆者的簡易版多很多。

先認識簡單論證範例:因為A所以B

上次提過一些基本結構,我們這次來提一些範例。
範例1:市長A表示,我們的政績有甲、乙、丙……,根據蓋高尚民調,卻依然排在後面,表示我們努力不夠,要再加油。
這段話只有陳述,沒有論證。陳述政績有甲乙丙,敘述蓋高尚民調公司,做出一個排名倒數的結果,真要說論證,就是因為民調低,所以我們要更努力。這是一個「因為A所以B」的最簡單論證,不過讀者也應該覺得,這種論證跟沒講一樣。
沒有價值判斷,也沒立場陳述,對於需要論證的政績本身也沒說什麼,就只是一個例行記者會發言。
範例2:粉專B表示,蓋高尚民調公司是敵營的公司,做出這種結論非常不公平,因為市長A的政績,甲幫助了弱勢、乙打擊了犯罪、丙促進了就業,都做出這麼多成果還會民調低,這公司是刻意做假民調無誤。
這段話是先下結論,表示蓋高尚民調是敵營來做假民調的,此民調不具可信度。論證過程,是因為市長A做了甲乙丙,並條列各項政績的幫助對象,所以民調怎麼可能會低。論證本身也是一種「因為A所以B」,不過論證品質比市長A的記者會好。
範例3:網紅C表示,民調說明市長A的表現很差,因為政績甲沒有真的幫助弱勢,只肥了那些經辦協會;乙政策打擊了犯罪,只是表面上變好,這都是輕微像路邊停車,而重大刑案卻變多,這是玩弄數據;丙措施促進就業,其實就是廣開政府約聘人員,都做一些挖洞補洞的無意義行為。全是表面功夫,被民眾唾棄理所當然。
這段話也是先下結論,表示民調完全沒問題。而論證過程,則細數了市長A的政績甲乙丙實際的狀況,並把施行過程與對象說清楚。論證也是一種「因為A所以B」,但讀者可以明顯看出,粉專B跟網紅C的論述品質好像有差。
基本上,有陳述、有論證,粉專B跟網紅C都不能說錯,但品質上來講,網紅C明顯要比粉專B要好,主要理由是能對甲乙丙提出較深入、嚴謹的論證。也就是市長A只是陳述一件事,論證幾乎沒有;粉專B有較多論證,但證據薄弱;網紅C則是品質比較好。
但是,我們能說,故網紅C是對的,粉專B是錯的,市長A在睡覺?當然不行。

論證的品質好,也不見得更貼近事實

因為政治,或者說有關於選舉活動,影響的對象非常多,各種變數也有,我們是無法科學論斷,靠這些說明去證明市長A到底是好市長還是壞市長。舉一個例子,措施丙大量聘僱臨時工,做一些清掃街道工作,真的是浪費錢做事,但對於聘僱的人來說,市長A當然是大大的好。
那麼,我們可以說,多數市民因此損失,經費被拿去綁樁給這些臨時清潔工?不完全是喔。假設現在是武漢肺炎高峰期,大量民眾失業到快過不下去,那麼市長A弄了一個臨時工,去做點搬運、輕掃的簡單工作,給這些人附午餐的基本薪資,還可以帶個便當回家。這樣算很差嗎?
所以,一篇論述完整的文章,也不見得能完美的去描述市長A到底好或不好,要有當時的情境配合,才能增加判斷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如果市長A的市民,有很多人是那種「莫管他人瓦上霜」的類型,我們能從這裡得到市長A連任失敗,代表A很爛的結論?這可能只是其行為措施,不符合這個地區的習慣、偏好而已。
我們看網路上的文章,通常會想盡快得到決策依據,減少判斷流程及蒐集訊息的時間,但還是得注意,論證的可靠性有時仍要參考陳述或論證外的資訊。

了解論證結構和寫作風格

範例4:名嘴D指出,台灣軍事預算中用在軍購太多了,去年花了50億,只買到輕型甲車100台,我們看非洲某友邦E,買了Honda貨卡去改裝,只花了不到5億,顯見國防部圖利廠商,應該要移送檢調單位偵辦。
這題請各位自行練習,找出陳述、論證與結論的部分,而先不要管論證的品質,只針對結構。
範例5:報紙政論刊載一篇,表示:「從台灣的車禍率連年上升,代表汽機車數量太多,而為了降低肇事率,提升大眾捷運使用量是必要的。而我們必須提供誘因,降低捷運票價顯然是首要之務,但同時也要大幅提高汽機車的牌照與燃料稅,來降低車禍率。」
這題也請讀者練習,同樣找出陳述與論證結構,類似說「因為A所以B」這樣。
為何筆者希望讀者自己想一想呢?因為一個有效的陳述要有論證,不然就只是抒情文或是記敘文。當文字的寫作過程中具有論證,常出現「因為…所以…故」,「或是根據…很…所以…然後…」,這些推理語言在一般文章中出現,代表有使用一些論證結構,可以藉此了解寫作風格。
但還是再次強調,這不代表有論證的陳述就是對的,只代表這段話的邏輯無誤。前提有錯、資料有誤,推論再怎樣合理都不會得到正確結論。

對陳述與論證的判斷重點

從第一篇到這裡,各位或許發現到,陳述一件事情,要判斷的基準應該有兩個,一個是陳述中有沒有論證等結構,使得陳述本身具有提供決策依據的意義。另一個則是,論證的品質如何,是否滿足陳述本身的內容條件。
讀者請注意,這沒有什麼打臉不打臉,我們在看網路上的論說文,主要都希望得到一個論點,不管論點是要加強還是否定你的信心,都想要從論點得出一些可供決策的部分。決策本身可能是投票行為,也可能是帶小孩選學校,遇到重大利益時,你總不會希望參考純抒情文來決定。
會一直想要打臉,扣除政治性文宣外,多半只是想滿足一種跳過努力過程的想像,類似突然撿到一本武功祕笈,過幾天就變成武林盟主。
因為,一個某專業領域的專家,累積的知識一定比你我多,若我們找到其中一個點,或是因為他曾犯過錯誤,就認為自己找到打臉證據,可以否定此人的專業,這已經超越傲慢的等級,是純粹的無知。你會因為李遠哲昨天算高中化學的平衡式弄錯一次,就笑他化學獎是紙糊的嗎?
結構就不多說,大致上有受過訓練的大專生都會,高中生有良好的學習也會,問題總是出在論證品質上。
並非有用大量資料佐證就是對的,也非引經據典就比較正確,凡事都要看狀況。你拿100個物理公式想要證明,這次聯誼會成功,然後戀愛路上一帆風順結婚成家,這不如去廟裡拜拜實際點。
醒醒吧阿宅,現實不是戀愛喜劇……(翻攝自《理系が恋に落ちたので証明してみた。》第一卷試閱)

常見的推論模式與可能問題

以下將對常見的論證品質問題做點粗糙的整理,最常見的推論,是:
  • 「因為A所以B」
要提升品質當然要針對A去修正,質疑跟推翻也是找A,用B的結果去反對,很容易變成為反而反。另一種連鎖式的推論是:
  • 「因為A所以B故C然後D」
這個不適合用在初學者,或者經驗不多的人身上,連鎖推論只要一個環節的品質不佳,就會拉低整串推論的強度。有經驗的人,會把一篇文章中,好幾個連鎖推論串成一張網,讓陳述的強度跟可信度變很高。為何初學者不適合?因為這要配合情境去解說,連鎖推論很像是在樹狀圖中找到一條正確的路徑,沒有實務經驗者,看不出每一條路徑的發生機率、可行性,很容易找錯路徑,做出品質不佳的推論。
還有一種屬於刪去式的論證:
  • 「若非A則會是B」
排除法常用在不是很確定的項目,用來縮小目標,問題一樣出在,怎樣判斷這個刪除基準。在科學性強的問題上很常用,各種要素都是可以一項項排除的,例如醫生看診,沒有這個症狀、也沒有那個反應,所以應該會是感冒。但在政治跟社會性議題上,用排除法反倒會影響推論品質,原因出在沒有參與經驗,你刪去的理由很可能是真正的原因,而非表面的理由。
這邊只針對推論本身,不管其他的論證範例,要舉也太多,所以通常網路文章會有兩種寫法,讓自己的論證比較完整可信。一種是各種理由要同時成立,才能使得論證成真,另一種則是各別成立都不影響論證本身的品質。

解讀陳述與論證中隱含的「情境」或「立場」

舉一個理由必須共同成立的範例:
  1. 理由1「經由實驗A證明小白鼠有痛覺」
  2. 理由2「經由實驗B證明小白鼠有跟人類相同的感情反應」
而團體C宣稱,透過實驗A、B得知,小白鼠跟人類一樣會感同身受,故我們不能用小白鼠作生物實驗。
這個論證中,理由A跟理由B必須同時成立,單單有痛覺或是單單有類似人類的情感,都不能構成「否決小白鼠作為實驗用」的理由,必須同時成立。但因為論證的核心是「感同身受」,若沒有感同身受這個大前提,A跟B理由即便同時成立,也無法否決。
就僅僅陳述與推論而言是這樣,至於理由中的A、B實驗到底嚴不嚴謹,這是另一回事。但要否定這個陳述就很簡單了,你只要能推翻A、B實驗中任何一項,就可以把共同理由的部分否定,或者是轉過頭來針對核心「感同身受」,去做道德性的論證,解釋感同身受跟實驗沒有直接關連,例如畜養動物宰殺來吃,可以用電擊等方式消除其痛苦,實驗也可以。
另一種,各別理由可以單獨成立,皆不影響陳述的範例:
  1. 理由1「民調得出,總統甲被認為是歷任最好的」
  2. 理由2「總統甲簽訂了各種經貿合約,促進經濟成長,是歷任最佳總統」
根據民調以及各種實際表現,總統甲真的是歷任總統中表現最佳的。
因為每一個理由,都各自成立,你也不能說否定了理由1,就得出理由2是錯的,而表現最好的總統,顯然也不能用必須理由1、2同時成立才可以得證。
從以上兩個簡單的範例,各位似乎發現到,不管是哪一種狀況,都好像有一個「情境」或是「立場」問題。作者似乎都沒有明講,這我們必須在論證中去分析,例如下面這段陳述就是典型例子:
「兩岸在戰爭時期不需要民防,因為民眾怎樣都無法被保護,民防措施根本就擾民。」
這在論證陳述上是沒問題的,為何不用民防?反正保護不了。但其作者隱含了兩項假設,我們是要能看出的,其一為「國軍無能保護民眾」,其二為「解放軍一定會打平民」。
這兩項的對錯不論,作者的立場跟意識形態,倒是可以秀的一清二楚。許多專家在陳述事情上,為何看來邏輯上都很有道理,一提政策建議就開始不切實際,主因都是出在這裡。
再舉一個範例:
我家小孩的課業壓力實在太大,每周上5天課,有3天會給回家作業,每次都要花他30分鐘寫,這證明教改根本失敗。
這給各位當作練習,這位家長有沒有論證?隱含的情境是什麼?他的意識形態又是哪種?

即使論證優秀,我們還是要注意

有了情境,並了解其假設的背景,也有推論過程,並有理由做出結論,那麼這就是一個有意義的文章。至於文章本身到底能不能給予我們什麼有價值的建議,那就是另一回事。
整合起來,我們可以做個小結:
一、背景的假設有道理嗎?一個保守派和進步派爭論,胎兒多大之後就不可進行墮胎,雙方都有科學證據,也有各種徵詢跟分析。但很可能所謂的各種陳述,儘管符合邏輯跟高品質的推論,都只是立場陳述。

這意即,整篇文章不分進步保守兩邊,都只是基於特定立場進行的陳述,而缺乏有價值的建議。
二、評估論證的強度,提出理由和證明,不代表可以判斷其陳述的真假對錯。絕大多數人都會誤會,以為批判性思考整套學起來,就可以有自主判斷力不受他人影響。

其實多數情況下,論證的評估跟分析,就可能有非常多的問題,甚至可以看出評斷者的背景。
下一篇將對論證中的常見弊害進行說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已經紅很久了,不過,似乎還是不少人對這個名詞的內涵不是很清楚,加上許多讀者希望看到普及版,那筆者就獻醜了。真的想深入學習的,坊間賣的書很多,挑一本好好讀完,收穫會比看筆者的簡易版多很多。
最後,一元一次的應用題,這大概是最痛苦的地方,要把現象代換成數學式,很難。依照經驗,多半都要透過大量練習去抓到那個感覺,再說一次,各位爸爸媽媽,你們是人生經驗比小孩多很多,才會覺得把現象用數字描述不難。
家長真的要記得,小學數學多半脫離不了算術的範疇,但進入數學就有數學語言的概念,無法運用數學語言,怎麼可能進入科學、工程的領域?就算勉強考進去,多半也只會是半調子。 能夠早點熟悉數學邏輯的思考,以及數學語言的運用,絕對是好事。
同學可以懂,加上絕對值,是要讓符號出來後都是正數,但其實不懂這個過程代表什麼。絕對值的意思,是指「距離」,理論上老師上課都會說,但應該有哪邊出問題,導致筆者見到的案例,就是沒把「距離」的概念記到腦袋裡。
從現在開始,國中篇的東西都會非常細節化,除了筆者本身教久了經驗多以外,更大的因素是,國中的難度跟小學不同,上課的密集度也不一樣,與其讓學生去試驗,不如直接把較佳路徑展示出來。家長在這篇之後,國中篇的東西大部分都可以請同學一起參考,幾種方式跟解讀,挑一個順手的方式去做。
「家中小朋友未來將上小學,想請教老師該如何選擇體制內或體制外的學校?決策標準要考慮哪些因素?」這真是大哉問。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但不是很「難」回答,原因筆者之前在教育系列有講過,「說實話很傷人」,畢竟多數家長都是望子成龍。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已經紅很久了,不過,似乎還是不少人對這個名詞的內涵不是很清楚,加上許多讀者希望看到普及版,那筆者就獻醜了。真的想深入學習的,坊間賣的書很多,挑一本好好讀完,收穫會比看筆者的簡易版多很多。
最後,一元一次的應用題,這大概是最痛苦的地方,要把現象代換成數學式,很難。依照經驗,多半都要透過大量練習去抓到那個感覺,再說一次,各位爸爸媽媽,你們是人生經驗比小孩多很多,才會覺得把現象用數字描述不難。
家長真的要記得,小學數學多半脫離不了算術的範疇,但進入數學就有數學語言的概念,無法運用數學語言,怎麼可能進入科學、工程的領域?就算勉強考進去,多半也只會是半調子。 能夠早點熟悉數學邏輯的思考,以及數學語言的運用,絕對是好事。
同學可以懂,加上絕對值,是要讓符號出來後都是正數,但其實不懂這個過程代表什麼。絕對值的意思,是指「距離」,理論上老師上課都會說,但應該有哪邊出問題,導致筆者見到的案例,就是沒把「距離」的概念記到腦袋裡。
從現在開始,國中篇的東西都會非常細節化,除了筆者本身教久了經驗多以外,更大的因素是,國中的難度跟小學不同,上課的密集度也不一樣,與其讓學生去試驗,不如直接把較佳路徑展示出來。家長在這篇之後,國中篇的東西大部分都可以請同學一起參考,幾種方式跟解讀,挑一個順手的方式去做。
「家中小朋友未來將上小學,想請教老師該如何選擇體制內或體制外的學校?決策標準要考慮哪些因素?」這真是大哉問。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但不是很「難」回答,原因筆者之前在教育系列有講過,「說實話很傷人」,畢竟多數家長都是望子成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這就是一種墮落。職場讓人現實、不願耐著性子努力。但是,人又貪求學位帶來的好處。 如果你念不下書,至少,你可以選擇清清白白,不要拿學位。造假作弊的人,還說服自己 "大家都這樣",而能力和文憑,早已脫鉤了,當造假的人們吃香喝辣,這種個人的貪婪,逐漸傳染為群體的墮落。
  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參與公共討論,而是為了壓抑與結案一切可能的公共討論,來讓社會保留在當前的狀態。保守主義者對批判思考的一個看似理性的回應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會/規範/主流價值有問題,你有更好的、可行的與立即的改變方案嗎?」,而它的暴躁版本是「只會批評誰不會?」、「你行你上啊」。
前言:本文寫作於兩年前,大約是開始休學那年開始。    這篇文章是某位政治人物在他支持者眼中徹底OOC引發的崩潰潮下寫的。    當時抱著救世的念頭(不然現在我都是挖鼻孔:ㄏㄏ笑你,我們早說了)寫下了這篇「看政治指導文」,意外引發不錯的迴響。
以總統大選結果來看,不管你支持哪個政黨,全台灣都有一半到以上的人跟你是相反的,那台灣又不能切成兩半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還是要選擇理解跟包容。 這次國會改革事件,我蠻樂觀其成的,不是法案通過,而是民進黨上街抗議,人越多越好,今天退一百萬步,我希望全台灣40%的人上街抗議,那就會有個有趣問題,到底是選上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選舉結束了,我支持的柯文哲沒有選上總統,其實賴清德也說過會延續蔡英文的政策,那就是繼續綠能,至於房市到底還會不會漲上去,這就要看各地區的妥善規劃與環境是否合宜,才有話題性能帶動房價上漲。 選輸,我只認為很正常,選贏我才覺得,台灣人民真的過的很苦也很想改變這個社會,不過這就是選舉,就是一場既得利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這就是一種墮落。職場讓人現實、不願耐著性子努力。但是,人又貪求學位帶來的好處。 如果你念不下書,至少,你可以選擇清清白白,不要拿學位。造假作弊的人,還說服自己 "大家都這樣",而能力和文憑,早已脫鉤了,當造假的人們吃香喝辣,這種個人的貪婪,逐漸傳染為群體的墮落。
  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參與公共討論,而是為了壓抑與結案一切可能的公共討論,來讓社會保留在當前的狀態。保守主義者對批判思考的一個看似理性的回應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會/規範/主流價值有問題,你有更好的、可行的與立即的改變方案嗎?」,而它的暴躁版本是「只會批評誰不會?」、「你行你上啊」。
前言:本文寫作於兩年前,大約是開始休學那年開始。    這篇文章是某位政治人物在他支持者眼中徹底OOC引發的崩潰潮下寫的。    當時抱著救世的念頭(不然現在我都是挖鼻孔:ㄏㄏ笑你,我們早說了)寫下了這篇「看政治指導文」,意外引發不錯的迴響。
以總統大選結果來看,不管你支持哪個政黨,全台灣都有一半到以上的人跟你是相反的,那台灣又不能切成兩半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還是要選擇理解跟包容。 這次國會改革事件,我蠻樂觀其成的,不是法案通過,而是民進黨上街抗議,人越多越好,今天退一百萬步,我希望全台灣40%的人上街抗議,那就會有個有趣問題,到底是選上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選舉結束了,我支持的柯文哲沒有選上總統,其實賴清德也說過會延續蔡英文的政策,那就是繼續綠能,至於房市到底還會不會漲上去,這就要看各地區的妥善規劃與環境是否合宜,才有話題性能帶動房價上漲。 選輸,我只認為很正常,選贏我才覺得,台灣人民真的過的很苦也很想改變這個社會,不過這就是選舉,就是一場既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