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學生時代的記憶,大多脫離不了本本成堆的參考書、連續成街的補習班,我們為了制服上所謂體面的校徽,為了大人們口中所謂理想的未來,將自己大把時間押進了只論對錯的黑白試卷,不曾想過褪下制服後,我們即將面對的是無論對錯皆有雜音的世界。到最後才發現,當初認定或被認定的「天才」,不過成了大千世界裡微不足道的一角,但長成大人的路上,各個遇見都是獨一無二的「禮物」。
美國劇情電影《天才的禮物》,英文原名《Gifted》,「gift」一詞有「禮物」,也有「天才」的意思,中文片名完整翻譯原名的意義,也一再呼應劇情角色的關係:女孩不僅是個被世俗認定的天才,同時她的出現,對身邊每個人而言,都是一份最特別的禮物。直觀的劇情線圍繞在天才女孩的監護權案,淚中帶笑、笑意含淚的細膩台詞,是每每做親情主題時,便會一再提及的溫馨小品。
▍需要你的人會盡早讓你成為大人,但愛你的人會盡力守住屬於你的童年 ▍
我以為我對你沒好處,然而我才發現,如果Mary是個厲害、聰明又貼心的人,那我肯定有地方做對了。
七歲的Mary對數學有超齡的優越表現,學校老師建議將她轉去專門培養天才的菁英學校就讀,但被從小扶養她長大的舅舅Frank斷然拒絕。這一風波引來多年不見的外婆Evelyn前來關注,她希望Mary未來能繼續完成女兒Diane自殺前還未解出的千禧年難題,因此不惜代價的與自己兒子對簿公堂,索要Mary的監護權。
Frank不是不清楚Mary的才能,畢竟有幾個孩子能精準分析德國脫離歐元區的影響,又有幾個七歲兒童能看出高等微積分的題目出錯,他明白這是旁人求之不得的天賦,本該值得慶祝,但他更清楚的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Diane,Frank的姊姊、Evelyn的女兒、Mary的母親,這一生成為了天才卻只成就了他人,沒有同齡朋友的情感交流,也沒有鞦韆溜滑梯的兒時歡笑,只有無止盡的數字深淵,理也理不開的方程式就這麼扼殺一個年輕生命。在自殺前,Diane將唯一的牽掛託付給弟弟,無論她聰明抑或愚昧,請許她一個美好童年。
於Mary而言,Frank無疑是替自己與張牙舞爪的世界之間,所設下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往更高的地方展翅,再高一些,再飛高一些,為了高飛勢必需要捨棄某些重量,比如玩樂、比如耍賴,這些對於同齡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物,外界似乎不曾給天才任何喘息空間,連Mary自己也漸漸忘了如何當個小孩,而Frank便是那個無論自己飛去多遠,累了,總有道軌跡能降落的箏線。對Frank來說,Mary也不單單只是個外甥女而已,她更像是自己對於Diane的承諾,既然過去未能好好保護姊姊,那今後便竭盡全力也會還給小孩一份無憂的「正常」人生。
▍既然基因經過重新組合,孩子就無法成為誰的替代 ▍
Frank是個好人,他在還不知道我很聰明前就要我了。
Evelyn的來訪,是Frank意料之中卻也不願面對的插曲。Evelyn擁有財力、權力,絕對足以讓Mary有不同於小鎮的教育資源,甚至將她培養成有機會名流千史的數學家,只要Mary走上Diane曾經走過的來路以及未能走完的去路,但這正是Frank最不樂見的結果。其中有段劇情對比讓我們印象深刻,當Mary在Evelyn家中看見夢寐以求的鋼琴時,這是Frank無法提供的物質生活,她問外婆能否試試,Evelyn以學習為重的理由拒絕。興許Mary可以換到一個更加優渥的成長環境,但她卻同樣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的豐富人生。大人們給予的「好」,與孩子們認定的「好」,總有一段跨越不了的鴻溝。
其實我們無法完全否決Evelyn對於Mary的愛,畢竟哪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只不過這般的愛,最後往往成了日後彼此心生怨懟的開端。我們不禁試問,那些加諸在孩子身上的期待,那些以愛為名的勒索,到底是真正站在對方角度的「為你好」,還是整個社會的攀比氣焰,又或只是自己年輕時來不及亦完成不了的夢想。孩子不是父母的續命符,更不是吹捧自身高度的戰利品,還記得當初懷胎十月所說的期盼嗎:「我只希望他/她健康平安出生長大。」
相較於Evelyn的高壓教育,Frank與Mary的相處更像是朋友,雖然教育中免不了責罵,但Frank的責罵總帶著詼諧的打趣,或許這是提升電影有趣程度的手法,不過我們也在其中讀懂Frank的教育精隨:信任。他相信Mary能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想法,所以比起指令,他更希望給Mary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不否定也不認定某種思維模式,而引導她走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信仰。現實考量下,Frank的確無法給Mary一個更適合她的教育環境,但他們的對話過程絕對是Mary這輩子都會受用的一堂課。
▍最平凡的視角,最不凡的擁抱 ▍
Roberta是有信仰,有信仰是件好事,但信仰的重點在於你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你知道的事。
Roberta是住在Frank一家旁邊的鄰居,自然是看著Mary長大,而有鑑於女孩從小只有舅舅的照顧,便常前來串串門子互相照應,久而久之,Roberta亦成了Mary長大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陪伴。雖然電影對於Roberta的描述並沒有佔多大的篇幅,但許多關鍵轉折裡,都可以發現她出場身影,足見她對劇情的推進也起了不少的作用。
與其說她補足Mary從小缺失的母愛,Roberta更像是個樹洞的角色,不同於家長身分,她對Mary來說少了一些管教的嚴肅,但給予的愛與關懷並不亞於Frank,而這樣的關愛正是適合像Mary這般天資聰穎的孩子。當世界都在逼迫她快速成為一個大人時,Roberta的寵溺像是晦暗中的一座燈塔,默默地發著光,默默地提醒著她,記得偶爾能當回孩子的時刻,記得回家。
▍結語 ▍
光環之所以格外耀眼,是因為它只聚焦在一個人身上,成功是一個人享,可孤獨也只能是一個人擔。我們總稱羨著那些高成就、高學歷的天才,但他一路走來的顛簸卻被鎂光燈照的昏花,讓人們忽略遺忘,甚至引來「高智商就該奉獻給全人類」偏激言論。這部電影讓我們重新理解「菁英教育」與「理想未來」之間的關係,也再次省思父母對於孩子的期盼,是單方面的執著,還是彼此有共識的嚮往。
片名 | 天才的禮物 導演 | Marc Webb 監製 | Karen Lunder、Andy Cohen 編劇 | Tom Flynn 主演 | Mckenna Grace、Chris Evans
同場加映: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2018台灣奇幻單元劇–我這輩子沒什麼成就,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能有點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