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別傻了,數位世代中職涯規劃的觀念誤區》

    《別傻了,數位世代中職涯規劃的觀念誤區》
    筆者: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 王福闓
    近幾年因為數位時代來臨,跟以往相比之下,有更多的學生畢業後感覺難以學以致用,也有許多工作一段時間後想轉職的人,突然發現自己跟不上時代潮流,有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惆悵。也因此「 #職涯規劃 」這個名詞越來越火紅,有人告訴你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有人要你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甚至還有不少因應職涯規劃而出現的理論,看似神奇但又帶著迷惑。
    「沒有方向的原因是因為不敢面對」 筆者讀大學的時候,可以說是一場惡夢,哪有什麼職涯規劃可以尋求幫助,要是讀到自己不適合的科系,硬著頭皮也得撐到大四拿個同等學歷。就算在校成績不錯的男同學,還要面對先當兵個ㄧ到兩年,再從新進入職場開始真正就業挑戰,所謂的職涯發展或規劃,也就是找到合適的公司,努力融入團體後,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機會,然後撐到退休或更提前轉職。
    但是現在的”Z世代”不同,他們的父母因為經歷了許多挫折,希望孩子們能有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而整個教育體系也從廢除聯考、當兵縮短,以及學校教育內容多元化,有了明顯的不同就業認知。也因此這時就算一堆師長、實習的業師,還是外面那些職涯大師,其實自己都不一定癑完全了解,到底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在職涯的下一步適合什麼。
    也因此常常我們會看到很多的概念,你放在事業有成的人身上可能還行,放在離經叛道但才華洋溢的人身上根本不合邏輯,而有的說法更是那些沒有經歷過如同海軍陸戰隊的“天堂路”而幻想出來的理論。這裡筆者就分享一下自己在大學教書時,和接觸許多年輕的轉職者及失業者後,了解的四大職涯觀念誤區。
    一、順從自己的興趣發展 在數位時代中,訊息普及化讓多數人所喜歡的和有興趣的事,反而越來越相似而且淺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許多大學生因為從小就看YouTube,於是就覺得很有興趣成為網紅,想靠拍片開箱和搞笑,就可以當作自己的夢想工作,然後大批沒有內容和流量的影片,與創作者就被鼓勵進入了職場。但關鍵根本不是興趣成為工作,而是就算興趣也要能做到專業才適合當工作,而不只是順從慾望。
    二、多嘗試找到自己的機會 說實在,那種一天到晚要別人多嘗試,自己卻堅守原則不改變的人可多了,當你一直在當實驗白老鼠,一下嘗試經營自己品牌、一下斜槓,然後好想忙的樂不可支的時候,那些抓住僅有的機會,一直努力不懈的人,他的職涯其實已經上了軌道。甚至有些時候叫你多嘗試的人,早就知道有些機會不真實,但他為了展現出能夠「支持」你的願望,而讓你走了冤枉路。
    三、鼓勵不斷學習更多知識 坦白說,真正有野心和想法的人,並不是等待別人鼓勵才去學習,以筆者後來在職場讀了政大和世新的碩專班,都不是誰鼓勵才去做,而是本來就想好,要填補自己在大學沒有學到行銷與廣告公關專業知識的遺憾,因為就算實務經驗再多,除非你自己想學習,而當有人一直鼓勵多唸書時,他不是想賺你學費就是想展示自己的知識優越感。
    四、多用職涯理論幫自己分析 說實在,職涯理論沒有不對,但就像DISC有人做出來就是感覺不對勁,然後又發明了兩層式的內外差異,或是有人說可以用短中長期的專案方式來規劃,甚是自我內在心理探索⋯但我們發現數位時代最大的影響,就是許多人早已被那些星座、分類方式、職涯理論給搞得一頭霧水,線上諮詢、理論分析、同儕評論建議,但就是不問問自己,難道沒有這些理論,職涯就會一塌糊塗嗎?
    「方向一直都在,但只有往前走才會上路」 曾經筆者在上人力資源課上時候,有一位從事獵人頭公司高階顧問舉手問老師,那些職涯發展與評量的基準,有沒更有效的避免選才與求職上的落差,那位在業界擔任上市公司高管的老師說了一句:「你去問問這個人平常有沒有參加同業交流的協會或是商務社團,要是都沒有再問問那個人有沒有EMBA同學,要是都沒有就要小心了」
    那時多數人都是笑笑就過去,但多年後才發現,職業球員專業能力與成功中有太多時候,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往前走,然後堅持下去,但是職涯發展中更多的是人際互動、當大家都站在起跑點時,看到的只有競爭者,而只有都達到階段性目標的人,才能看到自己的歷程後給需要的人建議。但每天都在交際應酬,尋找人脈與認同的人,其實很容易被真正專業人士看破手腳的。
    職涯發展不只是爬山或是游泳,有人想慢慢走看風景,有人想把競爭者從創業之路趕出賽道,但不論是什麼,正準備進入職場的最需要的不是一堆建議或是評論,而是相信自己,然後開始前進存活下去,或許生命自然會找到出口,或是死巷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