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以為時間久了,我就會沒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是否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沒關係啦!長大就會自然好了啊!」
「時間久了,就忘了啊!」

然而,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其實暗藏了波濤洶湧正在伺機而動,某一天被喚醒的時候將會絆住我們而動彈不得。


內在小孩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最早開始使用這個心理學用語「內在小孩」,指的是童年的自己會一直活在我們的內心。
倘若孩子的情感受到壓迫,便會在「無意識」下受傷,而這些所受的傷便會成為「自卑感」的原因。每個人都有內在小孩,可能是快樂的小孩、也可能是「受傷的小孩」,被過去的傷痛所束縛的人們都存在一個特徵,那就是在特定的關係或情況下會像孩子一樣去行動,無法用成年人的理性來認知判斷。
許多人會無法理解一個成年人為何會有如此不成熟的幼稚行為,其實多半是童年時期受過傷害,而那些傷害不僅令過去的自己感到痛苦,同時也依然影響著現在的自己。
「受傷的內在小孩」總會在我們精神上出現壓力的時候會無意識地重複過去不穩定的模式,童年時期受到傷害時的負面情緒彷彿成了身體裡的另一個自己在行動和下達命令。(page38-41)


以下的描述,或許大家看了會更能理解過去與現在的因果關係:
  • 從小被父母嚴格對待的人,長大後會特別無法忍受別人的錯誤。在別人眼中,會成為過分挑剔的人。
  • 從小想獲得爸媽關注的人,進入婚姻後,很容易覺得丈夫或太太不夠愛自己,會成為沒有安全感、特別黏人的人。
  • 從小特別聽話的人,長大後會對父母很有責任心,但也容易有被束縛、不自由的感覺。
  • 小時候孤單長大的人,如果送孩子上學,一天會給老師打好幾通電話。工作時也會很擔心孩子。
  • 在學校曾被霸凌的人,為了避免衝突,可能在職場上或朋友圈戴上不同的面具,或變成想逃避衝突的人。
  • 小時候曾苦過來的人,長大後就成為富裕的大人,但內心仍舊不安,會要求家人一起節省。
本書作者催光鉉教授認為:「只有與過去的傷害和解,用新的觀點看待自己,才能改善你的家庭、人際、職場關係。」
作者在書中舉了非常多例子來佐證過去曾經發生的事情如何影響了現在的自己,唯有我們真實不逃避地面對過去那個受了傷的自己,並重新透過自我療癒的方式與過去和解,才能改變對過去的知覺,不再受困於小時候的陰影。

從現在起,問候你的「內在小孩」

「為什麼我總是覺得孤單呢?」
「為什麼我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
「為什麼我老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為什麼我聽到那句話的時候,會這麼生氣?」
「為什麼我看到孩子的某些行為,會忍不住情緒失控?」
「為什麼我會忍不住跟家人大小聲呢?」

作者提供了六種自我療癒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定要閱讀本書,相信將會在書中的許多例子中看到了自己或是周遭的親朋好友,也使我們能對於這些「受傷的大人」多一份體諒,同時也提醒著自己在教養孩子的時候多一點關懷及同理心以期培養健全的人格發展。
過去的既定事實縱使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找到方法回到過去撫慰那個受傷的自己,告訴他:「你真的辛苦了、委屈了,那一切不是你的錯,有我陪著你,好嗎?」
avatar-img
205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川糸是我蠻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尤其她的作品充滿生活化卻不單調,到底怎麼辦到的呢? 小川糸是一位連手機都沒有的人,她的生活以簡單、方便、舒適為主,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她的生活哲學,書中也有許多居家生活照片,雖然平實但卻非常療癒,我想這就是小川糸的獨特魅力吧!
對於一個四歲開始就學習鋼琴的我來說,這個真實故事悲痛地令人無法呼吸! 琴鍵流瀉出的美妙音符背後,竟是慘絕人寰的地獄生活! 作者是一位法國的醫師,打從兩歲半開始學習鋼琴,因為極具音樂天份,從此練琴成為了她的夢靨,鋼琴也成為了父親控制虐待她的工具。
湊佳苗的這本書探討的是關於身材的議題「胖」與「瘦」,以外貌亮麗身材姣好的整形科醫師久乃的角度來調查一名女學生病患有羽的自殺原因,走訪了八名與有羽相關的人物從多重角度來映照關於胖瘦的想法,猶如碎片一般拼湊出故事的真相。
這是一本關於學校輔導老師十年的校園觀察紀錄,在不同孩子的故事中剖析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及苦楚,更談論關於親職教育及身為助人工作者的重要性。
這位被尊稱為日本國民奶奶的「樹木希林」,不僅是藝名特別,個性與想法也異於常人,甚至長達45年分居的婚姻關係也令外界感到匪夷所思,到底這位國民奶奶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或許我們透過這一本樹林希林離世前的訪問紀實可以窺知一二。
應該沒有人不喜歡被喜歡的感覺,但是當你不被人喜歡,你的恐懼感有多少? 一個不夠自信、不夠安全感的人對於不被喜歡的恐懼感就越高,也因此容易不自覺表現出一些行為來使自己不至於被討厭,然而這些行為在別人眼中真的是討喜加分的嗎?
小川糸是我蠻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尤其她的作品充滿生活化卻不單調,到底怎麼辦到的呢? 小川糸是一位連手機都沒有的人,她的生活以簡單、方便、舒適為主,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她的生活哲學,書中也有許多居家生活照片,雖然平實但卻非常療癒,我想這就是小川糸的獨特魅力吧!
對於一個四歲開始就學習鋼琴的我來說,這個真實故事悲痛地令人無法呼吸! 琴鍵流瀉出的美妙音符背後,竟是慘絕人寰的地獄生活! 作者是一位法國的醫師,打從兩歲半開始學習鋼琴,因為極具音樂天份,從此練琴成為了她的夢靨,鋼琴也成為了父親控制虐待她的工具。
湊佳苗的這本書探討的是關於身材的議題「胖」與「瘦」,以外貌亮麗身材姣好的整形科醫師久乃的角度來調查一名女學生病患有羽的自殺原因,走訪了八名與有羽相關的人物從多重角度來映照關於胖瘦的想法,猶如碎片一般拼湊出故事的真相。
這是一本關於學校輔導老師十年的校園觀察紀錄,在不同孩子的故事中剖析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及苦楚,更談論關於親職教育及身為助人工作者的重要性。
這位被尊稱為日本國民奶奶的「樹木希林」,不僅是藝名特別,個性與想法也異於常人,甚至長達45年分居的婚姻關係也令外界感到匪夷所思,到底這位國民奶奶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或許我們透過這一本樹林希林離世前的訪問紀實可以窺知一二。
應該沒有人不喜歡被喜歡的感覺,但是當你不被人喜歡,你的恐懼感有多少? 一個不夠自信、不夠安全感的人對於不被喜歡的恐懼感就越高,也因此容易不自覺表現出一些行為來使自己不至於被討厭,然而這些行為在別人眼中真的是討喜加分的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概念源於心理學,揭示童年經歷如何影響成人行為。 不同類型的內在小孩包括受傷的小孩、孤獨的小孩和快樂的小孩等。 透過與內在小孩對話、重拾快樂經驗以及釋放情緒等方法,我們能夠療癒過去的傷痛,重建自我價值感,並找回內心的純真與喜悅。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種現實的洗禮,那個單純又天真的孩童時光逐漸遠去,以前我們總是會毫不畏懼地盡情展現自己的熱情,但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那個充滿活力的心境正在逐漸消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有包袱。 我很羨慕能放得開的人,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為甚麼他們都不會覺得難為情。後來想了一下,才發現其實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内在小孩是什麼呢? 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被你遺忘的內在小 孩。無論你在什麼年齡,都有一個内在小孩需要被認同與被接納。你有好好地照顧内在小孩嗎?
Thumbnail
現在回想起童年,有些記憶好像變得模糊, 我不太清楚確切發生的事情,但至今想起, 過去好像一點一點在影響著我現在的生活。 當我說出:「我只是想要你給我一點稱讚與鼓勵。」好像有點羞恥感。 好像長大以後,所有東西都要自給自足,因為曾經被拒絕就害怕開口, 就再也不向他人告知自己內心真心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概念源於心理學,揭示童年經歷如何影響成人行為。 不同類型的內在小孩包括受傷的小孩、孤獨的小孩和快樂的小孩等。 透過與內在小孩對話、重拾快樂經驗以及釋放情緒等方法,我們能夠療癒過去的傷痛,重建自我價值感,並找回內心的純真與喜悅。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Thumbnail
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種現實的洗禮,那個單純又天真的孩童時光逐漸遠去,以前我們總是會毫不畏懼地盡情展現自己的熱情,但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那個充滿活力的心境正在逐漸消失,我們變得越來越有包袱。 我很羨慕能放得開的人,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為甚麼他們都不會覺得難為情。後來想了一下,才發現其實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内在小孩是什麼呢? 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被你遺忘的內在小 孩。無論你在什麼年齡,都有一個内在小孩需要被認同與被接納。你有好好地照顧内在小孩嗎?
Thumbnail
現在回想起童年,有些記憶好像變得模糊, 我不太清楚確切發生的事情,但至今想起, 過去好像一點一點在影響著我現在的生活。 當我說出:「我只是想要你給我一點稱讚與鼓勵。」好像有點羞恥感。 好像長大以後,所有東西都要自給自足,因為曾經被拒絕就害怕開口, 就再也不向他人告知自己內心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