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七天之六「家族回憶點點滴滴」︰米與麵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奶奶家的午餐是麵條或水餃,晚餐是吃飯配菜。在我上幼兒園中班到小學四年級這段期間,大抵如此。
小學時在課本上讀到「南稻北麥」的敘述,很明顯和自己家裡平常的飲食兜不攏,當時應該有問過奶奶「為何我們是湖南人,卻常吃麵食?」現在已不記得奶奶怎麼回應,倒是後來從大人們的閒聊中,聽到軍眷的食品配給裡,美國麵粉是固定的角色,奶奶因此逐漸學會包水餃、做饅頭等麵食。在物資缺乏的1950-60年代,豬肉水餃與青蔥花捲皆可謂極品。塑造我們飲食習慣的力量,風土地理只是其中一環。現在我買午餐,下意識地都會選擇麵食,可見家庭影響之深刻。
在當代的營養論述中,精緻澱粉如白米、白麵已經跌落飲食金字塔,是拉高血糖的禍首,需除之而後快。若真要攝取澱粉,得選糙米、甘藷、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原型食物。我比較過吃這兩種澱粉時的心理狀態,發現吃到某個量的時候,大腦就會下令「夠了,停止吧﹗」吃白米白麵時,則有種奇妙的愉悅感,不知不覺就繼續吃。對奶奶那一輩的人們而言,白米、白麵條連結的是美好、富裕、享受。至於我,減少吃白飯白麵的頻率沒問題,但戒除白飯,嗯,我再想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是藝術家小孩的玩耍園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余安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奶奶早年隨著阿祖和舅公的工作調動,時常搬家,所以上學也斷斷續續。她最後就讀的學校,是濟南的齊魯大學農學院。   齊魯大學是美、加基督教差會創辦的學校,醫學院是強項。奶奶大約在1939-40年間入學,當時主要的師資與設備已經遷往四川,留下來主要是農學院的教師,選擇不多的狀況下,奶奶就註冊了農學院。  
    和爺爺奶奶同住時期,若逢兩老帶我放風,通常會有「去新公園餵魚兼打牙祭」和「逛百貨公司兼打牙祭」兩種選擇。   1970年代台北商業精華區在西門町,寶慶路上的遠東和衡陽路上的力霸是他們光顧最頻繁的兩家百貨公司;偶爾他們會選擇仁愛路上的遠東百貨分店,這種情況下,目標其實是同一層大樓的港式飲茶餐廳,逛百貨
    爺爺退伍後開起律師事務所,地點就在自家客廳隔出的書房。   書房大約兩、三坪,進門右邊有配備玻璃桌墊的鐵製辦公桌,搭配可以旋轉的辦公椅,後方有鐵製檔案櫃和書架,門的左邊放著黑色人造皮面的二至三人座沙發。我喜歡坐在辦公椅上自轉,彷彿在兒童樂園玩咖啡杯;或者打開抽屜偷吃爺爺的華達錠,享受薄荷的涼氣沿著鼻
    奶奶祖籍湖南長沙,但婚前她隨著在銀行工作的外曾祖父和舅公調動職務,居留過不少沿海城市,其中她最常講述的是旅居上海時的生活點滴,包括她在銀行上班和假日的活動;久而久之,我逐漸將奶奶認定為「上海小姐」,凡是她教訓的人生處世原則,我皆冠以「上海小姐守則」,當然這僅止於個人見聞,絕無提倡之意。 上海小姐的
    我出生的時候,爸媽尚與爺爺奶奶同住在「婦聯五村」,三年後妹妹出生,我們一家才搬到距離五村不遠的公寓,小學時代放學後,我們先回奶奶家做功課、看電視,傍晚爸媽也下班後,在奶奶家吃過晚飯,才一起回家。在堂兄弟姊妹中,我和兩位老人家相處時間可謂最長。  去年新冠肺炎開始肆虐之際,我讀到一本醫學知識普及書,主
    套上箭羽紋的二尺袖,心情竟有幾分激動,這種圖案的和服搭配棗紅色的行燈袴,是明治與大正時代日本女學生的經典造型。箭羽紋象徵速度,行燈袴鼓勵女性邁步,似乎在訴說兩百年前日本渴望急起直追,躋身列強之林的熱切。著裝完畢後仔細端詳鏡裡的自己,越發覺得這圖案很眼熟,再仔細看,中學歷史課本講述清末史段落的配圖,選
    奶奶早年隨著阿祖和舅公的工作調動,時常搬家,所以上學也斷斷續續。她最後就讀的學校,是濟南的齊魯大學農學院。   齊魯大學是美、加基督教差會創辦的學校,醫學院是強項。奶奶大約在1939-40年間入學,當時主要的師資與設備已經遷往四川,留下來主要是農學院的教師,選擇不多的狀況下,奶奶就註冊了農學院。  
    和爺爺奶奶同住時期,若逢兩老帶我放風,通常會有「去新公園餵魚兼打牙祭」和「逛百貨公司兼打牙祭」兩種選擇。   1970年代台北商業精華區在西門町,寶慶路上的遠東和衡陽路上的力霸是他們光顧最頻繁的兩家百貨公司;偶爾他們會選擇仁愛路上的遠東百貨分店,這種情況下,目標其實是同一層大樓的港式飲茶餐廳,逛百貨
    爺爺退伍後開起律師事務所,地點就在自家客廳隔出的書房。   書房大約兩、三坪,進門右邊有配備玻璃桌墊的鐵製辦公桌,搭配可以旋轉的辦公椅,後方有鐵製檔案櫃和書架,門的左邊放著黑色人造皮面的二至三人座沙發。我喜歡坐在辦公椅上自轉,彷彿在兒童樂園玩咖啡杯;或者打開抽屜偷吃爺爺的華達錠,享受薄荷的涼氣沿著鼻
    奶奶祖籍湖南長沙,但婚前她隨著在銀行工作的外曾祖父和舅公調動職務,居留過不少沿海城市,其中她最常講述的是旅居上海時的生活點滴,包括她在銀行上班和假日的活動;久而久之,我逐漸將奶奶認定為「上海小姐」,凡是她教訓的人生處世原則,我皆冠以「上海小姐守則」,當然這僅止於個人見聞,絕無提倡之意。 上海小姐的
    我出生的時候,爸媽尚與爺爺奶奶同住在「婦聯五村」,三年後妹妹出生,我們一家才搬到距離五村不遠的公寓,小學時代放學後,我們先回奶奶家做功課、看電視,傍晚爸媽也下班後,在奶奶家吃過晚飯,才一起回家。在堂兄弟姊妹中,我和兩位老人家相處時間可謂最長。  去年新冠肺炎開始肆虐之際,我讀到一本醫學知識普及書,主
    套上箭羽紋的二尺袖,心情竟有幾分激動,這種圖案的和服搭配棗紅色的行燈袴,是明治與大正時代日本女學生的經典造型。箭羽紋象徵速度,行燈袴鼓勵女性邁步,似乎在訴說兩百年前日本渴望急起直追,躋身列強之林的熱切。著裝完畢後仔細端詳鏡裡的自己,越發覺得這圖案很眼熟,再仔細看,中學歷史課本講述清末史段落的配圖,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食泡麵   我看著有人寫,伊入去中國一个真散的厝內,內底有一个阿媽佮囡仔,看著彼个囡仔手捀一个有缺角的碗咧食泡麵,作者共彼个阿媽講,泡麵無滋養,莫定定食,阿媽講:「很少吃,今天是他的生日,所以讓他吃一碗。」作者家己嘛感覺頭拄仔講彼句話足無妥當。   ●東白仔   幾工前,我咧買東白仔的
    Thumbnail
    晚餐想不到吃什麼時會去吃麵,雖說麵派或飯派應該是選飯。
    Thumbnail
    不論是在新竹奶奶家,還是在台北,涼麵都是夏天常出現的。 其實小時候不是很吃喜歡吃,大概是因為每次想加很多料,特別是肉跟蛋,但碗總是不夠裝。而且因為要拌麵,每次都很容易拌出來,於是感到煩躁。拌麵一直都是我最懶得做的事情,即使到現在,外食如果是吃麵,我也都總是直接開吃。 是什麼差異,是回憶的差異
    Thumbnail
    西式點心想要找到無麵粉、無蛋、無奶、無油、無泡打粉、免發酵的產品,幾乎不可能。但上述要求在傳統糕點中卻不是難事,例如「鹹梅糕」。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超愛吃泡麵,尤其早年爸媽除了正職上班還要夜間兼差賺取我和老姐的教育費用,家中老姐和我最常吃的就是泡麵啦!不管如何,泡麵香總縈繞腦中。直到有次在折疊書桌上放好熱騰騰泡麵然後準備大快朵頤,接著就支撐桌面的支撐架卡榫沒卡好,熱水一整個灑落燙傷大腿後,泡麵這件事就暫時離開我童年一段時間,直到高中離
    這種食品現在叫糯米腸,而我小時候的河洛話叫做大腸圈。因為它是用一條大腸,塞滿糯米再滷過,然後盤放在蒸籠裡,論斤切片販賣的。 有家我吃了兩代的商販,第一代七十歲了,第二代也四十幾了!記得二代考上清華研究所時,他父親那天要嘛半價,要嘛免費贈送,在市場引爆一陣風潮! 記得看到二代也出攤時,我明顯的楞了
    陽春麵,台灣最普遍的庶民麵食。 在讀小學時代鄉下,街上有座宮廟, 廟的正後方一條街有間外省伯伯三人合開的一間麵館 。一早開店後開始忙碌的一天: 和麵桿麵, 切菜熬湯, 每當下課放學路過, 總會被店裡特有的食物香氣所吸引,記得那時如果正好有5塊錢,就會走進去吃上一碗最熱賣的陽春麵。 我每次點完麵坐
    Thumbnail
    星期一晚餐,是我們家的麵條日。正男一放學回家,開心的說要自己做麵條,二廚阿妮馬上拿出工具、麵粉、過篩用的篩網、有機甜菜根汁、擀麵棍;兩雙小手忙著加麵粉、加甜菜根汁、加點鹽巴、加點油、揉一揉、搓一搓,揉出的甜菜根麵團好漂亮;正男堅持還要揉另一個原味麵團,紅白麵條真讓我和把拔期待。我和把拔沒和他們一起忙
    Thumbnail
    兒時的記憶,爸媽偶爾會帶著我們去三商巧福品嚐牛肉麵,那份熟悉的記憶停留在腦海裡。 現在為人母親的我,依舊會帶著孩子們品嚐牛肉麵,雖然原有的店家已不同,但一走進店家,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令人好懷念。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食泡麵   我看著有人寫,伊入去中國一个真散的厝內,內底有一个阿媽佮囡仔,看著彼个囡仔手捀一个有缺角的碗咧食泡麵,作者共彼个阿媽講,泡麵無滋養,莫定定食,阿媽講:「很少吃,今天是他的生日,所以讓他吃一碗。」作者家己嘛感覺頭拄仔講彼句話足無妥當。   ●東白仔   幾工前,我咧買東白仔的
    Thumbnail
    晚餐想不到吃什麼時會去吃麵,雖說麵派或飯派應該是選飯。
    Thumbnail
    不論是在新竹奶奶家,還是在台北,涼麵都是夏天常出現的。 其實小時候不是很吃喜歡吃,大概是因為每次想加很多料,特別是肉跟蛋,但碗總是不夠裝。而且因為要拌麵,每次都很容易拌出來,於是感到煩躁。拌麵一直都是我最懶得做的事情,即使到現在,外食如果是吃麵,我也都總是直接開吃。 是什麼差異,是回憶的差異
    Thumbnail
    西式點心想要找到無麵粉、無蛋、無奶、無油、無泡打粉、免發酵的產品,幾乎不可能。但上述要求在傳統糕點中卻不是難事,例如「鹹梅糕」。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超愛吃泡麵,尤其早年爸媽除了正職上班還要夜間兼差賺取我和老姐的教育費用,家中老姐和我最常吃的就是泡麵啦!不管如何,泡麵香總縈繞腦中。直到有次在折疊書桌上放好熱騰騰泡麵然後準備大快朵頤,接著就支撐桌面的支撐架卡榫沒卡好,熱水一整個灑落燙傷大腿後,泡麵這件事就暫時離開我童年一段時間,直到高中離
    這種食品現在叫糯米腸,而我小時候的河洛話叫做大腸圈。因為它是用一條大腸,塞滿糯米再滷過,然後盤放在蒸籠裡,論斤切片販賣的。 有家我吃了兩代的商販,第一代七十歲了,第二代也四十幾了!記得二代考上清華研究所時,他父親那天要嘛半價,要嘛免費贈送,在市場引爆一陣風潮! 記得看到二代也出攤時,我明顯的楞了
    陽春麵,台灣最普遍的庶民麵食。 在讀小學時代鄉下,街上有座宮廟, 廟的正後方一條街有間外省伯伯三人合開的一間麵館 。一早開店後開始忙碌的一天: 和麵桿麵, 切菜熬湯, 每當下課放學路過, 總會被店裡特有的食物香氣所吸引,記得那時如果正好有5塊錢,就會走進去吃上一碗最熱賣的陽春麵。 我每次點完麵坐
    Thumbnail
    星期一晚餐,是我們家的麵條日。正男一放學回家,開心的說要自己做麵條,二廚阿妮馬上拿出工具、麵粉、過篩用的篩網、有機甜菜根汁、擀麵棍;兩雙小手忙著加麵粉、加甜菜根汁、加點鹽巴、加點油、揉一揉、搓一搓,揉出的甜菜根麵團好漂亮;正男堅持還要揉另一個原味麵團,紅白麵條真讓我和把拔期待。我和把拔沒和他們一起忙
    Thumbnail
    兒時的記憶,爸媽偶爾會帶著我們去三商巧福品嚐牛肉麵,那份熟悉的記憶停留在腦海裡。 現在為人母親的我,依舊會帶著孩子們品嚐牛肉麵,雖然原有的店家已不同,但一走進店家,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令人好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