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的信心與方法…「善良的逆襲」推薦序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老實說,看到這個書名以為又是一本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可是翻開書稿,就看到作者一開頭就舉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演出的策劃人、波易爾導演秉持著厚道的原則號召萬名志工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是令人驚艷,接著就欲罷不能地一路跟著作者寫的真實故事,在不斷地擊節讚嘆中,看完這本精彩的書。
這十多個故事的主人翁與事蹟,我們已耳熟能詳,但是在作者巧妙的比對之下,帶給了我們全新的思考角度,讓我們撇除宗教與道德教誨外,對當一個好人更有信心,畢竟每個人內心多少會傾向馬基維利在「君王論」這本書裡說的,努力為善的人,到頭來是自我毀滅。
不過空有理想卻缺少手段也不行,所以這本不落入「心靈雞湯」般的天真之處,就是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技巧來輔助厚道良善。
比如說,同樣希望把事情做好的飛行員與醫生,為什麼航空界可以把人為失誤減到最低,而一心秉持救人的醫師,至今仍有無數被掩蓋的疏失?
作者也用大航海時代英國海軍布萊船長的故事,說明在不同環境,同一個人可能是天使,也可能變成惡魔。的確,我從自然生態裡學到一件事,就是人很容易被環境影響,這也呼應作者提供的三個關鍵方法「傾聽、給予與自我保護」,也就是透過傾聽和環境互動,然後採取行動與環境互利共生,同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抵禦其他人的傷害。
環境社會學有許多研究發現,可以經由環境的設計預防犯罪,也就是某個人在某個環境很可能會犯罪,到了另一個環境就不會想犯罪。換句話說,只要有適合的環境,人人都可能犯罪或不犯罪。
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創造良好的環境與制度,讓為惡的誘惑減少,另一方面,假如當一個光明磊落的好人,也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那豈不是最棒嗎?這本書提供了我們這個信心與方法。
作者提供的三個關鍵方法「傾聽、給予與自我保護」,也就是透過傾聽和環境互動,然後採取行動與環境互利共生,同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抵禦其他人的傷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灃食教育基金會今年舉辦第二屆的「超級校廚大賽」(二年舉辦一次),連著二屆都當評審,覺得有公益團體能站出來推動學校營養午餐的優質化,是很棒的一件事。  過去學校的營養午餐以安全衛生為第一考量,然後頂多就要求份量要夠,其他的條件就談不上,比如好不好吃,視覺美不美,營養是否均衡且健康,往往我們都會以「大
     我們生活中使用的任何東西,在生產製造運送乃至用完後變成垃圾到離開我們的視線,每個環節都會消耗能源,而且這幾十年因為化學工業的進步,我們開採原料,從工廠創造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後,大部分很難在使用後再回歸成大自然得以循環的天然元素。  不用太高深的數學或知識,只要想到地球上有那麼多人口,每天使用
    作家郭強生在「就是捨不得」裡寫:「生命難免瑣碎零星,我們僅能做的就是模仿釀酒人,一路上撿拾起落地的無名果,按嗅味分類,將它們放進瓶中,並猜測發酵後會有怎樣的酸甜濃淡。」  小說家福克納也這麼認為:「過去永遠不死,甚至不會過去。」這些在潛意識底層的記憶,會在有形無形中影響著現在與未來。  與其讓這些零
    最近看了一本原書名很長的書「屬於民眾的地方—運用在「社會性基礎建設」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中文翻譯得比較簡捷—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作者先定義社會基礎設施與基礎設施不同之處。  基礎設施指的是讓社會正常運轉所需的基本建設,比如道路交通、電力能源以及飲用水與汙水處理,加上通訊或堤防等安全結構。至
     日本真的是時運不濟,當初前首相安倍晉三爭取奧運主辦權,希望將外國觀光客人數推至破紀錄的每年五千萬人,同時為疲軟的經濟打一劑強心針,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這些期待全都落空了。  日本經濟已停滯三十年,國內需求不振,以及高齡人口眾多,再加上這兩年疫情的衝擊,形成日本經濟的惡性循環,不過也因為疫情,總算讓
     余光中老師曾這麼形容拍照這件事:「一人之自戀,他人之疲倦。話雖如此,敝帚仍然值得自珍。」  疫情居家避疫期間,多出的時間難免整理一下過往的資料,其中最花時間的大概就是照片了。像我們這種年紀,也就是拍照時間橫跨底片與數位時代的樂齡族來說,也應該很能同理余光中老師的感慨:「年輕時照得太少,後來照得太多
     灃食教育基金會今年舉辦第二屆的「超級校廚大賽」(二年舉辦一次),連著二屆都當評審,覺得有公益團體能站出來推動學校營養午餐的優質化,是很棒的一件事。  過去學校的營養午餐以安全衛生為第一考量,然後頂多就要求份量要夠,其他的條件就談不上,比如好不好吃,視覺美不美,營養是否均衡且健康,往往我們都會以「大
     我們生活中使用的任何東西,在生產製造運送乃至用完後變成垃圾到離開我們的視線,每個環節都會消耗能源,而且這幾十年因為化學工業的進步,我們開採原料,從工廠創造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後,大部分很難在使用後再回歸成大自然得以循環的天然元素。  不用太高深的數學或知識,只要想到地球上有那麼多人口,每天使用
    作家郭強生在「就是捨不得」裡寫:「生命難免瑣碎零星,我們僅能做的就是模仿釀酒人,一路上撿拾起落地的無名果,按嗅味分類,將它們放進瓶中,並猜測發酵後會有怎樣的酸甜濃淡。」  小說家福克納也這麼認為:「過去永遠不死,甚至不會過去。」這些在潛意識底層的記憶,會在有形無形中影響著現在與未來。  與其讓這些零
    最近看了一本原書名很長的書「屬於民眾的地方—運用在「社會性基礎建設」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中文翻譯得比較簡捷—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作者先定義社會基礎設施與基礎設施不同之處。  基礎設施指的是讓社會正常運轉所需的基本建設,比如道路交通、電力能源以及飲用水與汙水處理,加上通訊或堤防等安全結構。至
     日本真的是時運不濟,當初前首相安倍晉三爭取奧運主辦權,希望將外國觀光客人數推至破紀錄的每年五千萬人,同時為疲軟的經濟打一劑強心針,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這些期待全都落空了。  日本經濟已停滯三十年,國內需求不振,以及高齡人口眾多,再加上這兩年疫情的衝擊,形成日本經濟的惡性循環,不過也因為疫情,總算讓
     余光中老師曾這麼形容拍照這件事:「一人之自戀,他人之疲倦。話雖如此,敝帚仍然值得自珍。」  疫情居家避疫期間,多出的時間難免整理一下過往的資料,其中最花時間的大概就是照片了。像我們這種年紀,也就是拍照時間橫跨底片與數位時代的樂齡族來說,也應該很能同理余光中老師的感慨:「年輕時照得太少,後來照得太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你心懷感恩的神奇之書!   此書作者是TED大會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今年也剛好是TED大會40週年。 在書籍上市的前夕, 他的好友比爾蓋茲推薦了這本書, 比爾蓋茲說道: 「如果我們欲打造一個更公平的世界,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話,《慷慨的感染力》就很適合你。如果足夠多的人讀完這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長年來,人性本善或是惡一直都是值得辯論的議題。我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相信有個體差異,在閱讀完羅格.布雷格曼的《人慈》之後,這個想法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然而我卻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跟著作者的文字,貫通歷史脈絡,去審視每件事件—儘管殘忍—背後的善念,學著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作者在文中拋出了個思考
    Thumbnail
    《大膽行動》是一本兼顧數十年研究、教學及臨床實踐、作者自己親身體驗的生命故事所彙整出來的實踐書。作者盧安納.馬奇斯博士希望透過這本書,幫助每個人在面對挑戰時,不被心理迴避所癱瘓,大膽行動!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以前有一本書叫做"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那時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刺眼,但是卻是讓人無法忘懷。 這個人是經過怎樣的事情,才能寫出這樣的書名呢?但是也有可能是書本的編輯替作者取的吧? 其實這個社會有一個習慣叫做軟土深堀,就是人家都會去欺負那些看起來好欺負的人,這是一個共通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你心懷感恩的神奇之書!   此書作者是TED大會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今年也剛好是TED大會40週年。 在書籍上市的前夕, 他的好友比爾蓋茲推薦了這本書, 比爾蓋茲說道: 「如果我們欲打造一個更公平的世界,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話,《慷慨的感染力》就很適合你。如果足夠多的人讀完這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長年來,人性本善或是惡一直都是值得辯論的議題。我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相信有個體差異,在閱讀完羅格.布雷格曼的《人慈》之後,這個想法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然而我卻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跟著作者的文字,貫通歷史脈絡,去審視每件事件—儘管殘忍—背後的善念,學著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作者在文中拋出了個思考
    Thumbnail
    《大膽行動》是一本兼顧數十年研究、教學及臨床實踐、作者自己親身體驗的生命故事所彙整出來的實踐書。作者盧安納.馬奇斯博士希望透過這本書,幫助每個人在面對挑戰時,不被心理迴避所癱瘓,大膽行動!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以前有一本書叫做"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那時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刺眼,但是卻是讓人無法忘懷。 這個人是經過怎樣的事情,才能寫出這樣的書名呢?但是也有可能是書本的編輯替作者取的吧? 其實這個社會有一個習慣叫做軟土深堀,就是人家都會去欺負那些看起來好欺負的人,這是一個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