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驚心動魄的一段山路

    跳脫平日習慣的上下班路徑,意外駛進不熟悉的山路,體驗了一場驚心動魄,同樣的場景套用在職場上,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少的地方你敢去嗎?紅海與藍海都沒有錯,離開習慣的舒適圈到底是冒險還是機會?聽信別人的建議走還是憑自己的直覺走?一段山路給我的體悟充滿著緊張與豁然。
    昨天下班後先繞去處理別的事情,因為和平日每天走的路線不同,為避免繞路,所以就設定導航引路,導航路徑看起來是穿越中科然後進入市區,這樣顯然可以避開壅塞的路段,按照預估路徑,我一樣可以再差不多的時間抵達,然後趕上晚間的線上課程,於是我不疑有他,就跟著導航走。
    說實話這條路徑不是我平常熟悉的路,甚至相當陌生,跟著導航一路走,這才發現有約莫二十分鐘蜿蜒而且人煙稀少的山路,開著開著不免有些心驚膽跳,腦海中閃過前兩天聽的音頻,農曆習俗信與不信是個人選擇,不過音頻中提到這個時節千萬別在天黑入山,雖然已經是夕陽時分,但我慶幸夏天的太陽停留時間比較長,至少保全我可以在天色暗下前脫離山路。
    轉到大馬路上,隨著越來越多的車陣,熟悉的道路,不自覺鬆了好大一口氣,想起剛剛那驚心動魄的二十分鐘,讓我想起江湖名言:「人要跳脫舒適圈。」當年我也曾經因為信奉這句至理,而不停的跨界,受了不少挫折,也累積學習不少經驗,但每次遇上後進的職場工作者問我跨界到底好不好,我卻說不上來,可就在那二十分鐘的曲折中,反而體悟到一些道理。
    往人多或人少的地方去都可以,但要有具備能夠應付狀況的能力。
    前輩有句名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我自己解讀這背後的意思,是要勸誡後輩們不管想要創業或是想要脫穎而出,就別往已經很多人都投身的紅海,而是要找到可進入的藍海。紅海就像是導航上總會出現的紅色路段,永遠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擠在同一路段,也不是只有一條路可走,藍海就像我走的那條山路,知道的人不多,二十分鐘下來跟我會車的車輛不超過五台,過程中萬一車子故障或是有個閃失,我可能就求助無門,這條山路表面上看來很節省時間,但卻充滿我無法預期的風險。
    但不管你信奉紅海或是藍海,喜歡往人多或人少的地方去,考慮的不只是紅海的安穩,或是藍海的機會,更應該去考量背後的相關事項,有了可以因應突發狀況的能力,再跳入海去闖也不遲。
    舒適不舒適都是一種習慣,停止或前進也是一種習慣。
    相較於每日熟悉的路途,陌生山路就是我這駕駛跳出舒適圈的考驗。事後想想,以我的駕駛經驗與技術,那段山路其實也沒有特別難開,但為什麼過程中我會有種恐慌?因為這不是「我習慣的」。
    不管是生活或是工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習慣,這些習慣有時候會讓我們成長,有時也會讓我們犯錯。如果不是去年跟今年疫情襲來,我想我可能不會被逼著必須顛覆原本習慣而舒適的業務模式,因為在安穩舒適的習慣作業中,獲得還不錯的績效,很容易就會停止去思考,但遇上突發狀況打破現況,進入不舒適的狀態,當然會躲避、埋怨,但這些都無法改變現狀,更現實的是以前的舒適回不去,也因為這樣才開始去想,還能怎麼做?還有方式可以優化原來流程?慢慢適應這樣不舒適的狀態,這才體悟到舒適與否其實是習慣,保持停止或前進也是一種習慣。
    別只聽信他人意見,自己的路自己走。
    導航引導奇怪道路的經驗很多人都有,當我開始進入山路時,我第一個閃過的念頭就是:「早知道剛剛就不應該彎進來!」明明還有其他路徑,我卻沒有先全盤了解,就聽信導航訊息這是最節省的路徑,就這樣跟著別人走。
    聽過很多人離職或是求職的經歷,常常也聽到這樣的對話:「為什麼離職?」「為什麼來應徵這個工作?」「因為家人說這工作不好...」「因為大家說這科系應該做這工作。」
    職涯中當然少不了聽別人的建議或意見,這些都是自己的參考依據,當你聽了別人的建議,自己要去思考,找出這些建議的共通點,然後列出自己覺得可以做的方案,再去做出決定,每個人給出的建議,會因為個人的經歷與切入點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想法。
    每個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都有自己的精彩要創作,聽「別人」的意見,做「自己」的選擇。
    雖然一段山路帶來了一些體悟,但這樣的體悟方式實在不適合自己,看來下次我也得聽導航的建議,但還是憑直覺走自己的路好了。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驚魂山路篇
    #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職場大小事,就讓在海邊工作的女子說給你聽。雖然不是所有的事都在海邊小鎮發生,但面對職場海波浪,千萬別讓自己變成消波塊啊!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