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9/0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點評

    昨晚寫了【「君君、臣臣」是君權主義嗎?】這篇長文,再三閱讀,覺得有兩個點,還挺滿意的。
    第一個點: 孔子的思想以人為本,以仁為綱。以人為本者,乃尊重人格的平等;以仁為綱者,乃尊重人性的自由。
    第二個點: 筆者把齊景公回應孔子的話,意譯成「…即使是經濟強國,我還能夠以此而自豪嗎?」
    首先,點評第二個點。 齊景公聽了孔子對為政扼要的精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後,竟然能夠謙虛地回應孔子。原文說: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顏淵11】
    而老朽卻把這句話意譯成: 「您說得很有道理啊!要是君不盡君道,臣也不會盡臣道;父不盡父道,子也不會盡子道。即使是經濟強國,我還能夠以此而自豪嗎?」齊國當時的確是經濟強國啊。一個經濟強國的國君,尚且能夠謙虛納言,又何況是其他小國呢!
    其次,點評第一個點。 筆者說:「孔子的思想以人為本,以仁為綱。以人為本者,乃尊重人格的平等;以仁為綱者,乃尊重人性的自由。」
    在孔子的時代,雖還沒有「平等」與「自由」的概念;但,在孔子的思想裡,的確經常都涵蓋著「平等」與「自由」的觀念。
    孔子開創平民教育,只要肯學,他就肯教,因為人人皆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機會,這因為人格本是平等的呀。到孟子的時候,更明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即人人都有平等的機會而成為聖人啊!
    「以仁為綱者,乃尊重人性的自由」,這句話可以說是老朽的「心在筆先」。綱,就是帶領、主導。人是有德性的自由的,例如,仁者,能好人,亦能惡人(好、惡均讀去聲,即喜好、厭惡)…換句話說,以仁為綱,即以仁作帶領、作主導,這是因為人有人性的自由。用康德的說法,就是自由意志。
    自彈自唱,君以為然乎? 2021-9-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