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道與西方心理學的結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發生的事件,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穴道輕敲療法來改變與過去事件連結的不自主地負面情緒跟生理反應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每當想起某個創傷事件,或是接收到關鍵字眼或相關影像出現在你面前時,你會不由自主地雙手顫抖、心跳加快、胸悶、頭暈目眩、或是呼吸過於急促,也可能是情緒會不由自主地過度反應憤怒、沮喪、麻木或是逃避。但是傷害你的人此時此刻並不在你周圍,或是早已拍拍衣袖離去,或是根本不曾意識到曾經傷害過你,但是你的生理跟心理反應就好像事件重複上演一遍又一遍,再次傷害了你的身心靈健康,而慢性疾病也可能會隨著這些生理不自主防衛機制的不停啟動而慢慢成型。從另一個樂觀的角度來看,這代表了我們的潛意識裡,有一部分的自己正在提醒著我們需要去正視這個創傷的存在,去了解它背後所隱藏的生命課題,它存在的價值是賦予我們一個療癒的契機,透過一些方法來安撫與釋放潛意識裡的那個受傷的孩子。
療癒自己內在小孩的目的,是讓無法抗拒的生命洪流不再是成長過程中的阻力,反而轉化成推動我們前進的力量。
透過穴道輕敲療法,和與自我潛意識對話,可以開啟一扇自我療癒和尋找心靈答案的窗
每個人的一生中或許都曾經歷過大創傷(大T)跟小創傷(小t)事件,特別是在我們八歲以前,腦部神經尚未發育健全,邏輯推理思考的能力還在成長,學習到的語言字彙也不夠多,加上八歲之前的腦波仍大多在催眠波段遊走。因此在這個階段以前,各種創傷跟無法理解的刺激反應都會印記在潛意識裡,跟隨著年紀的增長,潛意識裡的創傷印記並不會跟著成長或是變好,反而會直接影響著我們日常生活的人際關係品質和身心健康狀態。
潛意識裡的創傷印記是可以被療癒的,穴道輕敲療法是目前非主流醫學心靈療法中非常受到歡迎跟非常快速有效的療法之一,美國許多退伍軍人醫院都使用穴道輕敲療法來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或失眠等病人。目前也有越來越多西方主流醫學研究學者開始研究穴道輕敲與意識的結合,再輔助fMRI腦部掃描跟比對療程前後結果,研究穴道輕敲和意念結合如何影響著我們腦部神經的運作。澳洲心理學副教授Dr. Peta Stapleton首次使用fMRI證實了Clinical 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s (EFT)穴道輕敲療法對腦神經觸動的療效性,研究證實了腦部原本因創傷事件受到刺激的部位,在經過四到八週,每週只需一小時的穴道輕敲療程後,病人原本對於某一創傷圖片的腦神經反應觸動消失了。副教授Dr. Peta Stapleton其他研究也證實透過視訊會議進行穴道輕敲療法,療癒效果跟面對面療程一樣顯著。
  • 你相信那些不由自主且過度反應的生理或心理現象,可能是一個療癒自我生命課題的契機嗎?
負面情緒或念頭的能量會慢性且隱性地侵蝕我們的健康狀態。
  • 你相信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訊息是我們肉眼感官所看不見聽不到,但是也同時存在的嗎?
潛意識裡的創傷記憶會不停重複播放,不自覺且直接地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品質。
  • 你知道人體穴道跟心靈滋養有直接關聯嗎?
透過穴道輕敲,和與自我潛意識對話,可以開啟一扇自我療癒和尋找心靈答案的窗。

穴道輕敲療法 國際認可的足跡
2017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是為美國退伍軍人及家屬提供服務的內閣部門)核准『EFT療法』是符合“公認安全”標準評估的療法
2019 南韓醫療系統核准『EFT療法』的使用
2020 澳洲核准將『EFT療法』列入國家殘障保險計劃中
2022 法國Lyon醫學院將『能量心理學』納入其醫學院課程中
2022 英國國民保健署推薦『穴道輕敲』是個能減輕焦慮的療法之一

我是美國HeartMath心能數理研究機構認證創傷和呼吸療法訓練師,也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健康整合中心認證的生命之光想像引導催眠師,加州認證臨床催眠師,穴道輕敲療法引導師,同時也深造其他能量心理學療法。
若有任何諮詢需求或共鳴分享,歡迎來信與我聯繫: askheartcurrent@gmail.com
我們的心臟有著自己一套獨立完整的神經系統,跟人腦的神經系統一樣複雜。"心腦"有著高我的智慧和直覺,那是獨立於人腦運作之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正念對創傷恢復有著有效的治療作用,但在實際應用中也可能不慎觸發創傷反應,造成身體和情緒上的不適。透過正念,也可能喚起創傷相關的情緒和記憶。想要擁抱正念作為恢復利器,需要謹慎面對這些挑戰,同時也要理解不同人可能需尋找其他治療方式的現實。
我開始對「創傷」(Trauma) 產生興趣,乃是源於自己在運用「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協助人們改善持續性疼痛的時候。後來在經歷了自己人生的重大變故和接受「浴火鳳凰瑜珈療癒」(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培訓時,更深刻地體會到創傷對於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自我成長的過程,很重要的是面對內在的癥結,這個部分通常源於過去的人生經驗,影響之後的行為模式,顯現在身體、情緒、以及信念層面的失衡; 卡巴拉天使療癒協助我們沖刷泥濘,提起腳跟,整理盤根錯結,轉個身,再度跨出去,以越來越輕盈的步伐邁向前方。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熟悉回家的路,就可以隨時回家",這句話說明了情緒療癒不可能保證我們往後的生活都一帆風順,但可以確信,我們在療癒過後,再次遭遇負面情緒時,可以更容易地面對和處理它們,而不至於被風浪摧毀或淹沒 因為,在療癒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認識並處理自己的情緒,理解它們的起因和影響,透過健康的方式來處理負面情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正念對創傷恢復有著有效的治療作用,但在實際應用中也可能不慎觸發創傷反應,造成身體和情緒上的不適。透過正念,也可能喚起創傷相關的情緒和記憶。想要擁抱正念作為恢復利器,需要謹慎面對這些挑戰,同時也要理解不同人可能需尋找其他治療方式的現實。
我開始對「創傷」(Trauma) 產生興趣,乃是源於自己在運用「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協助人們改善持續性疼痛的時候。後來在經歷了自己人生的重大變故和接受「浴火鳳凰瑜珈療癒」(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培訓時,更深刻地體會到創傷對於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自我成長的過程,很重要的是面對內在的癥結,這個部分通常源於過去的人生經驗,影響之後的行為模式,顯現在身體、情緒、以及信念層面的失衡; 卡巴拉天使療癒協助我們沖刷泥濘,提起腳跟,整理盤根錯結,轉個身,再度跨出去,以越來越輕盈的步伐邁向前方。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熟悉回家的路,就可以隨時回家",這句話說明了情緒療癒不可能保證我們往後的生活都一帆風順,但可以確信,我們在療癒過後,再次遭遇負面情緒時,可以更容易地面對和處理它們,而不至於被風浪摧毀或淹沒 因為,在療癒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認識並處理自己的情緒,理解它們的起因和影響,透過健康的方式來處理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