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沒有個人專屬的學習類型

    到現在還有不少人提倡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類型,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偏好(圖案、文字或口說……等等),也有自己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有人是視覺型、有人是聽覺型、有人是觸覺型......等等,甚至還有些課程教你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風格。
    但是根據德國神經生物學家,漢寧貝克博士在「打破大腦偽科學」就很明確地說,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偽科學,之所以會那麼流行,或許是來自於它迎合我們的需求,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特別,而且暗示用簡單的方法就能學得更好,同時也是個很好的藉口──若我們不好,也許是方法用錯……。
    科學研究證明,學習成就與是否用偏好的方式處理訊息一點關係也沒有,學習類型的觀念其實是自我欺騙。而且有趣的是,研究可以測出哪些人特別喜歡掉進學習類型的陷阱,比方說,認為自己是「視覺型」學習的人,會以「自己比較適合用圖片學習」為藉口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好像真的就成了視覺型的人,其實這些都是自我催眠。
    大腦神經科學已經很確定,神經網絡應盡可能地接收到各種不同的刺激,之後會比較容易活化,只用單一管道來學習的效果並不好。
    每個人其實都是全能型的學習者,能結合不同的方式,文字閱讀、口說、寫下來、畫圖輔助、講給別人聽,這種大雜燴通通都用最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