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開始,看書的時候,我會在腦海裡建構畫面,身為插畫家,我覺得這個習慣對創作非常有幫助。不過,我有時也會遇到閱讀時,腦袋裡沒有畫面的情況。世界上的書百百種,作者也各有特色和風格。有些作者的文字樸實、敘述平易近人,我姑且稱為 A 類;有些則擅長使用華麗辭藻、象徵譬喻,敘事上也因語意層層堆疊和展延,使得理解文意變得不是那麼直覺的事,我暫且稱為 B 類。
閱讀 A 類作者的作品時,因為很輕易可以解讀文章的內容,所以總是看得很愉快,腦中的畫面也播映得很順利。就好像毫無阻礙地走進一座遊樂園裡,裡面所有的遊樂設施都一目瞭然,每個設施的刺激感和娛樂性也都清楚呈現。A 類作者的文章,使用簡單的語句,搭配直截了當的比喻,因而凸顯了故事性和意義。
而閱讀 B 類作者的作品時,則是全然不同的體驗。可能我較少閱讀 B 類的作品,腦中的畫面會因為作者寫作時使用的各種譬喻、詞性轉換、意義展延而無法連貫。在經過調適和自我訓練後,若遇到 B 類的作品,理解故事內容和意義變成了閱讀的次要目標,主要目標反倒是欣賞作者如何使用詞彙和組織語句。
假若現在眼前擺放著 A 和 B 兩類作品,我大半機率會選擇翻閱 A 類。原因是愈簡單的東西,愈能激發我的想像力。對我來說,B 類作品有些時候太複雜了。愈是用複雜的方式呈現一件事物,我的頭腦愈需要時間運轉,結果往往都不會很好。這樣看來,我的頭腦功能滿單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