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益田米莉,《永遠的外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第一次讀益田米莉,是《青春,為時已晚》這本散文書。讀的時候非常驚訝!沒想到身為插畫家的益田米莉,竟能寫出這麼有力量的文字,她在書中用極為精準的字句,描繪從39歲邁入40歲的女人心事。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這一段:

「我不討厭年紀變大。」
我常在自己的散文中這麼寫,也喜歡這麼想的自己。
就算年紀大了,我還是我。會討厭才奇怪呢!
這心情沒有半分虛假。
可是現在,我不再這麼認為了。甚至覺得可以直接說討厭,我討厭自己即將邁入四十大關。
當然,我不是討厭四十歲以上的人。這沒什麼不好的,我也不想聽到別人對四十歲的我挑三揀四。
我怕的是,餘暉就要消失。……
我的心明明就還停留在十幾歲的青春期(喂!),卻只有年齡自顧自地往上加。


益田米莉的文字既真實又誠懇,讓人興起一股莫名的好感。她用三言兩語就將骨子裡明明是少女、卻被路人視為歐巴桑的大齡女子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讀完書立刻就被收編,就此成為她的忠實粉絲。

後來我又讀了她的兩本圖文書:《我老爸這個人啊》、《我老媽這個人啊》,很好看!特別是《我老爸這個人啊》,益田米莉寫起她那超級急性子、過度坦率,甚至有點麻煩的老爸,讓人闔上書頁後,好像有種跟益田老爹交朋友般的親切。

raw-image

其中有一段讓我捧腹大笑。

益田米莉寫道:老爸參加宴會結束後,大多時候都穿錯鞋子回家,因為他只憑著脫鞋時模糊的印象認鞋子,然後一腳伸進鞋子裡穿了就走;有時候,老爸甚至會兩腳各穿兩雙明顯不同的鞋子回家(也就是說,等於一次害到兩個人了,有兩個人找不到自己的另一隻鞋子啦!XD)……。

或許是曾與益田老爹「在書本裡相遇」的緣故,當我讀到益田米莉在這本新書《永遠的外出》中,記錄因癌末而與世界永遠告別的老爸時,心裡著實揪了好幾下。益田米莉以一貫以來真摯的文字調性,用輕巧的、絲毫沒有過度濫情的筆觸書寫「死亡」議題,實在是一本相當值得所有為人子女者閱讀的好書!

對我來說,這本《永遠的外出》如今讀起來尤其深刻。我的父親也於前年罹患癌症,但比益田老爹幸運的是,我的父親並非癌末,並在及早發現與積極治療下,日漸回復原本的體重與活力,目前維持著定期複檢、控制病情的日常作息。

不過正因有親身經驗,當我看到益田米莉在書中寫道:「父親出院後,興趣只剩『吃』,因此,注意力多半放在『下一餐要吃什麼』。」於此,我實在心有戚戚焉。我的父親由於罹患腸道腫瘤,因此手術後雖恢復進食,卻有好長一段時間只要一吃就拉,搞得這個不敢吃、那個不敢碰。某次吃飯,我發現嗜吃的父親竟然連過去最愛吃的牛肉、魚肉、鮮奶油蛋糕等都不再吃了,我不捨地問:「只吃一小口,可以嗎?」只見父親皺著眉頭說:「一直跑廁所,真麻煩啊……」

我好喜歡《永遠的外出》書中,益田米莉寫到和父親去便利商店買關東煮那段文字,淡淡的文字,卻帶著我們直視著內心的情感:

我們並肩走向7-ELEVEN。
父親雙腳水腫,步履蹣跚,似乎走得很吃力。我留意著隨時都能攙扶他,同時又要假裝沒發現,若無其事地走在旁邊。
父親說:「不久前,我還能四處跑來跑去的啊。……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
我回答不出來,但我知道父親只是想要抒發而已。
抵達7-ELEVEN後,我們直直走向關東煮區,探頭往鍋裡瞧。……店裡備好的關東煮料比我們原先預期的多,父親看起來難掩興奮。
我們請店員夾了五種關東煮料,前往櫃台結帳。父親爽快從口袋拿出布製零錢包付帳。這或許是父親買給我的最後的禮物了。


這「最後的禮物」,對讀者來說,是多麼好的提醒啊!

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曾說:「人是向死的存有。」海德格告訴我們,人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向著死亡而存在著。當我們能夠深刻的意識到這點,把握著時時刻刻,珍惜當下,願意用心的凝視你所深愛之人,或許就是我們所能給出,最好的「最後的禮物」!

很慶幸能讀到益田米莉的《永遠的外出》,推薦給大家!


搭配聆聽:棉花糖,〈陪你到世界的終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按下愛心給我鼓勵。也歡迎你追蹤我,一起用閱讀充實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誰說編輯不讀書 | reading & ______
311會員
178內容數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2025/01/01
今天是2025年元旦,用「我的2024閱讀十問」,向格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5/01/01
今天是2025年元旦,用「我的2024閱讀十問」,向格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4/12/31
許多人認為,我們的音色是高或低、聲音擁有怎樣的「個性」,是由天生的人體結構(例如聲帶和共鳴系統)所決定。然而想要擁有好聲音,不只關乎人體構造,更在於一種說話慣性。
Thumbnail
2024/12/31
許多人認為,我們的音色是高或低、聲音擁有怎樣的「個性」,是由天生的人體結構(例如聲帶和共鳴系統)所決定。然而想要擁有好聲音,不只關乎人體構造,更在於一種說話慣性。
Thumbnail
2024/03/30
齊邦媛教授是知名的學者、作家與譯者,也是早年將外國文學與學術思想著作引介進臺灣的重要推手。她在書中寫到:在文學面前,沒有「他們」、「你們」,只有「我們」啊!一字一句,至情至性,鏗鏘有力,對於後生晚輩更是一種警醒! 
Thumbnail
2024/03/30
齊邦媛教授是知名的學者、作家與譯者,也是早年將外國文學與學術思想著作引介進臺灣的重要推手。她在書中寫到:在文學面前,沒有「他們」、「你們」,只有「我們」啊!一字一句,至情至性,鏗鏘有力,對於後生晚輩更是一種警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永遠のおでかけ 我出生在對生死看得非常淡泊的家庭,但這當然不表示我們對離開毫無感覺。 我選擇這本書的時候,能預見很多眼淚 我的,當然。 隨著作者得知父親即將不久於世的消息,他如何和現在仍在喘息吃飯的父親開始告別?如何去面對即將沒有他的未來? 這段時間內,他如何細細去看見他和父親幾十
Thumbnail
永遠のおでかけ 我出生在對生死看得非常淡泊的家庭,但這當然不表示我們對離開毫無感覺。 我選擇這本書的時候,能預見很多眼淚 我的,當然。 隨著作者得知父親即將不久於世的消息,他如何和現在仍在喘息吃飯的父親開始告別?如何去面對即將沒有他的未來? 這段時間內,他如何細細去看見他和父親幾十
Thumbnail
陽光照射著家中玻璃屋,使我眼睛自然而然瞇起,視網膜前的光影迷離,總讓我猜測已經隨著時光而遠行的他們看見了什麼。 一次用餐時,爸爸與我們聊起寒假旅遊日本的細節。當時雪靴成為我們的配備,每一步的前進,都狠狠地在雪堆印下足跡;搭上前往八甲田山上的纜車,迫切的用手,將玻璃的每一角擦拭清晰,只為把那一片白茫茫
Thumbnail
陽光照射著家中玻璃屋,使我眼睛自然而然瞇起,視網膜前的光影迷離,總讓我猜測已經隨著時光而遠行的他們看見了什麼。 一次用餐時,爸爸與我們聊起寒假旅遊日本的細節。當時雪靴成為我們的配備,每一步的前進,都狠狠地在雪堆印下足跡;搭上前往八甲田山上的纜車,迫切的用手,將玻璃的每一角擦拭清晰,只為把那一片白茫茫
Thumbnail
2020年的跨年夜外公過世,爸媽都真正成為沒有父母的小孩了,那個瞬間角色的置換才特別明顯——「啊,小孩的角色也是有永遠被剝奪的一日呢。」令我意外的是,也有許多朋友的父母在這幾年過世了,我沒想過原來這也是我們開始要面臨的課題。
Thumbnail
2020年的跨年夜外公過世,爸媽都真正成為沒有父母的小孩了,那個瞬間角色的置換才特別明顯——「啊,小孩的角色也是有永遠被剝奪的一日呢。」令我意外的是,也有許多朋友的父母在這幾年過世了,我沒想過原來這也是我們開始要面臨的課題。
Thumbnail
我才發現原來我認識的只是一部分的她,這樣相似的感覺,也在最近跟她聊到死亡話題時再度浮現,像是媽媽說她目前有幾個待葬清單,但還沒有決定好;她跟爸爸想找有電梯的房子,因為身體漸漸負荷不了爬樓梯等等的老後安排,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已著手規畫,不論是「養老」又或是「死亡」,只有我還像個孩子一樣。
Thumbnail
我才發現原來我認識的只是一部分的她,這樣相似的感覺,也在最近跟她聊到死亡話題時再度浮現,像是媽媽說她目前有幾個待葬清單,但還沒有決定好;她跟爸爸想找有電梯的房子,因為身體漸漸負荷不了爬樓梯等等的老後安排,我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已著手規畫,不論是「養老」又或是「死亡」,只有我還像個孩子一樣。
Thumbnail
曾經瞥見一個說法是「現在還能收到來自祖父母的關心,你是很幸運的人。」8月22日,祖父母節,今天問候阿公阿嬤了嗎? 回想起你的祖父母,腦中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是爐灶上燉得熟軟的控肉?是萬金油擦在磕碰傷上的涼感?還是他們毫不掩飾的溺愛?
Thumbnail
曾經瞥見一個說法是「現在還能收到來自祖父母的關心,你是很幸運的人。」8月22日,祖父母節,今天問候阿公阿嬤了嗎? 回想起你的祖父母,腦中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是爐灶上燉得熟軟的控肉?是萬金油擦在磕碰傷上的涼感?還是他們毫不掩飾的溺愛?
Thumbnail
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曾說:「人是向死的存有。」當我們能夠深刻的意識到這點,把握著時時刻刻,珍惜當下,願意用心的凝視你所深愛之人,或許就是我們所能給出,最好的「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曾說:「人是向死的存有。」當我們能夠深刻的意識到這點,把握著時時刻刻,珍惜當下,願意用心的凝視你所深愛之人,或許就是我們所能給出,最好的「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提起勇氣閱讀「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在老年化社會,我們都該好好學習並且好好珍惜還能與年邁父母相處的時光。
Thumbnail
提起勇氣閱讀「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在老年化社會,我們都該好好學習並且好好珍惜還能與年邁父母相處的時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