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如何拜託別人幫忙(二)(10.25)

    多數人失去機會,是因為他們從沒開口。
    你幫我來我幫你,人生多美滿(取自方格子)

    有人問路

    騎機車等紅綠燈時,突然有機車停在身旁,然後:「頭城是往這邊走嗎?」「這是在問我嗎?」狐疑的往旁車看了一下,原來真的是在問我。點了下頭之際,綠燈亮了,見他加快而去,應該是有急事吧?然而心裡卻沒有助人後應有的快樂,反而是有點不舒服。
    看過<好好拜託>才知道,原來,請人幫忙應該先引起注意,然後呢?似乎應該有個稱呼,然後呢?似乎應有個原因,然後呢?應該是有較寬裕的時間,然後呢?保持防疫距離…。然後呢?應有個結尾。那應該怎麼做較佳呢?
    以同樣的問路為例,我以為較佳的做法是:問路者停在我的身旁後,手遮在口罩前面,看著你然後開口:「先生,先生。」等你注意到他之後:「請教一下:頭城應該往這邊走嗎?」你點頭或告知後,「謝謝你,勞駕了。」綠燈後,各奔西東…如此一來,問者開心(因為知道方向了),答者也高興(因為舉手之勞而已就幫了人家一個忙)。
    二者有何不同呢?首先有稱謂,「先生」;等你注意到他後,「請教一下」,客套話,就像潤滑劑一樣,藉此把陌生感減輕淡化了;「頭城應該往這邊走嗎?」問題清楚明確:「應該」兩字把事情的重要放大了一些;最後則感謝協助。「謝謝你,勞駕了。」
    如此一來,請人幫忙的起、承、轉、合齊備,用語客套精確,是個最簡單的請人幫忙的良好步驟。
    誰能幫幫我?誰能幫我個小忙?(取自方格子)

    可以幫個小忙嗎?

    又,例如,書中所提:「可以請你幫個小忙嗎?」幾乎是人家在請你幫忙,或者我們在請人幫忙時經常會以為:這應該是對的或好的說詞,所以才會這麼自然的說出口來,可是仔細想想,還真的不很妥當。為何呢?好,你答應了,他竟拿出兩萬字的文稿請你修改,你已經答應了,能夠後悔嗎?好像不好意思反悔,可是嘴巴雖沒幹譙,臉色雖維持平靜,但內心卻滿滿的暗罵出來的大便…所以呢?為了防止此種事件的發生,你大概知道應請他說清楚要幫什麼忙?如何幫?而自己在請人幫忙時,也知道要說清楚幫什麼忙?如何幫了。
    此句的另一不妥是:如此說法,好像這個忙沒有什麼價值,舉手之勞就可解決似的。那我費心費力幫了人之後,也感受不到幫忙的意義和快樂了。助人原來是會有快感的,因為你的付出和奉獻,所以解決了人家的困擾或難題,你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可是如此說法,這麼簡單的事…,不幫好像自己多小心眼,幫了又好像微不足道…嗯,以後要我幫忙,請說清楚;以後自己要拜託人,也要說清楚了。

    被拒絕真的會痛

    書中提到神經科學家的研究指出:當我們被人拒絕時,確實會感受到「痛苦」 (稱為社交心痛)。這種痛跟身體疼痛的神經迴路是相同的,而且吃了醫生開的止痛藥,還真的能降低你的社交心痛。難怪我們不喜歡去拜託別人。
    也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在請求別人前,我們常會事先在內心再三演練,然後找了許多理由,準備好了要怎麼利益交換,做好心裡準備後,再抱著打擾別人的內疚感,請求他人幫助;因為請人幫忙,這就表示了「你在這方面不行」,接著還要對方空出時間與精力去「彌補你的無能」。若對方不答應,除覺得羞辱外,還對對方的舉手不救感到莫名的不解和憤慨;可是,倘若對方答應了,又覺得從此欠對方一個人情,不知如何回報,如何償還…然後呢,乾脆自己動手,不假他人之手,就沒有這些困擾了。
    是的,書中說我們是過慮了,大多數人是樂於幫忙的。不拜託人只是多繞了許多不必要的遠路,多花了許多不必要的心力,還錯過了許多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是的,我們知道了,可是:你實際去請人幫忙看看?你還是會考慮很多,你還是會瞻首顧尾,對吧?那是不是先從最簡單最容易的問路入手,不管需不需要,找個機會,向人家問個路,慢慢的建立信心,熟悉流程,練習語詞…,也許我們也可打開一點心防,更加勇於拜託,也勇於接受拜託了。
    不怕,不怕,總要嘗試一下的.......(取自方格子)

    結論

    類似<好好拜託>這樣的書,不止是要藉此完備或者充實自己在拜託上面的知能-沒看,還真的不知道有這麼多的考究-,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實做模擬。設想一锢情境,然後分扮求助,協助方,應如何問?可如何答?為何如此問?為何如此答?最後,統整,練習,熟悉,應用,檢討。然後才能將書中精華化為自己的知能。否則,雖知,但臨事卻可能因匆忙、因不熟、因疏忽而事後扼腕或惋惜。然後呢?扼腕或惋惜之後也沒有任何的彌補做法,那麼再臨事,扼腕惋惜戲目重演,那麼書看了還如沒看,沒看還不會如此扼腕。

    參考資料

    謝儀霏譯(2019):好好拜託:哥倫比亞大學最受歡迎的社會心理課, 讓人幫你是優勢,連幫你的人都快樂才是本事!台北:天下雜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