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慢慢學》學會求助,真的很重要!––如果你的內心深處,期待的是別人伸出手幫助你,就不要假裝不需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兩天有這樣很弔詭的對話。(:是我說的話)

:你在幹麼?

「我在XXXXX」

:(沒有回話,因爲我接收到了)

「我都說我在XXXXX,妳為什麼不來幫忙?」

:你沒講我不知道,我只是接收到了。

「我沒講是因為不想麻煩妳,妳應該要自己知道。」

:我不知道,我不會通靈。

 

在那當下,我其實想更情緒性的回答:你既然不想麻煩我,那就不要麻煩我。

不過這樣回答只會造成爭吵,實在是沒必要。

 

如果可以的話,我其實是個很懶得吵架的人。

 

至於上面對話這位,我知道他有失落,在他說出:只是不想麻煩我的時候,這句話就有滿滿的失落,還帶有指責。

 

而對我來說,我其實是沒有必要去承接這樣的情緒的,所以我也「真的」直接不接。

 

既然你都說不想麻煩我了,那我當然也不需要自己挺身而出「被麻煩」啊。

 

可能有些人會不認同我的做法,會覺得我太理性,無情,但試想,今天小小的事情,比如說,幫忙抽一張衛生紙,那當然無所謂,但如果今天事情會損失我的自身安全、自身權益呢?

 

我真的沒有小題大作,所有的事情也真的都是「見微知著」的。

 

我們可以有善良,但要有底線。

我們可以有同理,但不一定要有動作。

 

如果這樣叫無情的話,可能我真的很無情。(笑)

 

如果你剛好也有這樣的習慣。

如果你也會因爲別人沒有主動伸出援手而失落。

如果你也抱持著,別人應該要自己想到的念頭。

那恐怕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就是自己會受傷。

 

所以我才會說,學會「求助」是真的很重要。

只有「你」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只有「你」才能衡量自己的現況。

只要「你」能夠決定自己可以怎麼做。

 

需要幫忙,提出就好。

提出需求,請求協助,只會有可以跟不可以兩種結果。

你也不必為了別人沒有主動幫忙而受傷,而失落。

 

試想上面的對話如果改成了一下,提出需求會發生什麼事?

:你在幹麼?

「我在XXXXX,我需要幫忙,妳來一下。」

:好咧。

 

對,就這樣而已。

就是這麼easy!

 

練習主動求助吧,不要覺得只是小事,其實自己來也可以。

既然是可以自己處理的事情,那就不要受傷了。

但如果真的需要求助,真的可以喊出來的。

因為,小事你不懂得喊,大事你一樣也不會。

 

學會求助,是真的很重要。

 

-D21

-20240129

#CDA #NCDA #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 #生涯規劃 #職涯規劃 #履歷面試 #模擬面試 #職涯探索 #生涯諮詢師 #履歷健檢 #模擬面試 #生涯探索 #成為別人的光 #職涯講座 #生涯講座 #Ucan #職涯諮詢 #生涯諮詢 #履歷自傳

《貓咪生涯學》 《以愛之途》 《生涯慢慢學》 《聊聊職涯(*¯︶¯*)職涯瞭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什麼是完整的人? 其實很難有一個真正的定義存在。 但追求「完美」可能是一種習慣,卻不見得是本能。 在工作上、學習上,我們確實一直都在盡可能的追求完美、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 可是什麼是完美?什麼是最好? 在工作上或許能夠被定義,主管認可、客戶滿意,但生活上呢?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習慣讓好奇成為一種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減少批判,改變開始於覺察。瞭解好奇的重要性,也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化、提升。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分享了在整理家裡舊物時,遇到拾物者的故事。作者表達了對於坦率的讚賞,並強調坦率帶來的小幸運。
通常會被我們放在嘴邊,重複一次又一次的事情,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重要的事。 但老實說,就算是再重要的事情,其實也很會很受不了人家講三次以上。 純粹是因為那是「重要的事情」,會願意多聽幾次。 假使不是太重要,但又重複非常多次的情況,我常常會直接眼神死給你看。 「你已經講第四次了。」
什麼是完整的人? 其實很難有一個真正的定義存在。 但追求「完美」可能是一種習慣,卻不見得是本能。 在工作上、學習上,我們確實一直都在盡可能的追求完美、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 可是什麼是完美?什麼是最好? 在工作上或許能夠被定義,主管認可、客戶滿意,但生活上呢?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習慣讓好奇成為一種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減少批判,改變開始於覺察。瞭解好奇的重要性,也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化、提升。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分享了在整理家裡舊物時,遇到拾物者的故事。作者表達了對於坦率的讚賞,並強調坦率帶來的小幸運。
通常會被我們放在嘴邊,重複一次又一次的事情,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重要的事。 但老實說,就算是再重要的事情,其實也很會很受不了人家講三次以上。 純粹是因為那是「重要的事情」,會願意多聽幾次。 假使不是太重要,但又重複非常多次的情況,我常常會直接眼神死給你看。 「你已經講第四次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無論是為了充實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還是因為一時心有觸動去幫助別人,其實都有那麼一部分,表示你心裏也有需要被幫助的地方。 大家都說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你幫助的人是什麼樣子呢?你為何會想幫助呢?而你,其實內心渴望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文章強調,會令人後悔的,是沒有好好生活,而不是沒有好好工作。作者從正式職場轉為自由工作後,發現自己忘記了生活,只顧工作。直到案主提醒,作者才調整作息,學會拒絕影響生活的事情。作者領悟,工作是為了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這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因為這才是最值得後悔或慶幸的。
Thumbnail
最近忙碌到過度亢奮,感到疲憊。朋友建議她可以好好休息,不用強求自己繼續前進。作者感觸,就像騎腳踏車一樣,如果腳有點酸痠,就可以慢慢踩,或者干脆停下來休息一下,看看沿途的風景。 重要的是要保持隨時準備出發的狀態,不要強求自己非得一鼓作氣。有時候,放慢速度或者暫時原地不動,也沒什麼不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幫助他人的力量和關鍵,作者通過個人經驗分享了幫助他人的力量,提到執行自己說過的話有多徹底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自我改變的過程以及對於別人能量共鳴的感受。鼓勵讀者先修練自己,成為樹一樣紮根在土地上、充滿生命力,然後再把這股能量貢獻出去。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中,我們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和照顧。透過放過自己,我們可以在全力以赴後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並為自己設立安全界線。照顧自己不是擺爛,而是必要的自愛和關懷。雖然在生活中充滿取捨,但只有我們才能真正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最剛好的遇見就是剛剛好。 總會有一種相遇讓你感到驚奇。 總會有一種相遇讓你更了解自己。 總會有人讓你感到珍貴。 也總會有人讓你感到遺憾。 總會有那個出現,讓你覺得就是這個人了。 也總會有那個瞬間,讓你覺得大概就是錯過了。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長,會發現生命當中有越來越多需要「捨」才會「得」的事物,機會成本會變得好明顯,我們不能什麼都想要。 而真正重要的,則會日漸清晰。
無論是為了充實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還是因為一時心有觸動去幫助別人,其實都有那麼一部分,表示你心裏也有需要被幫助的地方。 大家都說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你幫助的人是什麼樣子呢?你為何會想幫助呢?而你,其實內心渴望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同情與關愛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他們的困難與需求都可能在某個瞬間引起我們的注意,激發我們內心的同情與關愛。幫助他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行動,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自己莫大的改變與成長。 同理心的養成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
Thumbnail
文章強調,會令人後悔的,是沒有好好生活,而不是沒有好好工作。作者從正式職場轉為自由工作後,發現自己忘記了生活,只顧工作。直到案主提醒,作者才調整作息,學會拒絕影響生活的事情。作者領悟,工作是為了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這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因為這才是最值得後悔或慶幸的。
Thumbnail
最近忙碌到過度亢奮,感到疲憊。朋友建議她可以好好休息,不用強求自己繼續前進。作者感觸,就像騎腳踏車一樣,如果腳有點酸痠,就可以慢慢踩,或者干脆停下來休息一下,看看沿途的風景。 重要的是要保持隨時準備出發的狀態,不要強求自己非得一鼓作氣。有時候,放慢速度或者暫時原地不動,也沒什麼不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幫助他人的力量和關鍵,作者通過個人經驗分享了幫助他人的力量,提到執行自己說過的話有多徹底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自我改變的過程以及對於別人能量共鳴的感受。鼓勵讀者先修練自己,成為樹一樣紮根在土地上、充滿生命力,然後再把這股能量貢獻出去。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中,我們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和照顧。透過放過自己,我們可以在全力以赴後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並為自己設立安全界線。照顧自己不是擺爛,而是必要的自愛和關懷。雖然在生活中充滿取捨,但只有我們才能真正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最剛好的遇見就是剛剛好。 總會有一種相遇讓你感到驚奇。 總會有一種相遇讓你更了解自己。 總會有人讓你感到珍貴。 也總會有人讓你感到遺憾。 總會有那個出現,讓你覺得就是這個人了。 也總會有那個瞬間,讓你覺得大概就是錯過了。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長,會發現生命當中有越來越多需要「捨」才會「得」的事物,機會成本會變得好明顯,我們不能什麼都想要。 而真正重要的,則會日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