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為母則強,是力量的源頭?還是日不落的詛咒?靈魂變形記 ─《瀑布》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本文涉及劇情討論
妳還好嗎?是溫柔的貼心,也是最銳利的質疑
為母則強,簡簡單單四個字,闡盡華人長久以來的信仰,可是,它真的只是一種力量源頭嗎?或說,同時也是讓「女人丟失自己」的日不落詛咒?我想,這是每一位母親都曾有過的掙扎與迷惘,不斷在孩子、丈夫、家庭與工作之間徘徊,有時收拾殘局,有時則得預識危機,避免事情走向死局──原來,要讓人獲得超能力,根本不用基因突變、科學藥劑,或是雄厚財力,只需要生一個孩子,女人就能學會十八般武藝。
承前所述,身為人母的風霜、辛苦、委屈、倔強與創傷,時時因為高標準的期待,通通都被埋葬。時間一久,不只整個社會忽略皺紋之下的瘡疤與疲倦,就連母親本人,都將私我的慾望、野心與嚮往,盡數打入冷宮,幾乎可以說,為了他人,她們雪藏了一輩子的自己;對回品文的夢景,正如其所暗喻,母親為了孩子,卯足全力在衝刺,就算粉身碎骨,要殺死自己,也都在所不惜,也都不能有半點遲疑、膽怯。
畢竟,後頭還有一隻兇猛的巨獸在追她,一種名為母職的光環與焦慮,日日夜夜,就像抱著一顆炸彈在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豎起神經戒備。若是忘了踩剎車,過份緊張,高漲成過度控制,所謂關心,則扭曲成一種吞噬,好比心理學者榮格強調的,母親這一個角色原型,在陰陽的光譜上,包含了撫慰與吞噬,也因而蘊藏了滋養與毀滅──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
於是,親子關係,往往變成一種相愛相殺,無力的是,不論是孩子的叛逆,或是母親的控制,也不過都是,因應畸形體制而來的生存反應;誰叫遵循華人傳統的男人,總拍拍屁股走人,提供完精子,就回去漂泊瀟灑。爾後,缺了這關鍵的一角,要怎麼叫女人活得不跌宕、徬徨?往外,喚不回幫助,就只好往內,掏空自己來獻祭。甚者,自己沒有東西可以挖了,就將觸角伸進孩子的內心,進而開啟下一個惡性循環,確保孩子的品行、成績,都能高分通過丈夫、親戚,或是街坊鄰居的拷問。
也因此,當有一個母親,變得不這麼母親,身心所要承擔的壓力,會有多大,旁人無法想像,無論是心底的委屈、無助或羞恥,都在輪番撻伐。此時此刻,就算不是沈重的為母則強,出於關心的還好嗎?其份量,都不僅是擔心而已,更也像一種質疑,甚至讓人聯想到,對於母職的懷疑,而這正好是品文,如前所述,身為母親,一輩子都在逃離的惡夢與恐懼。
所以,因應失能而來的好意,或說噓寒問暖,聽在耳裡,都包裹著隱微的壓力,好像身為母親,就不能也不該,有任何的閃失、過錯,或是脆弱,就好像母親等於某一種令人安心的永恆。就此,品文孱弱、卑微的一句「不要再問我還好嗎?」,恰巧像是她給自己最用力的擁抱,而這份擁抱,早在患病之前,就欠了,或說忍了好久好久。
自此,從還好嗎,慢慢開始過渡到,有什麼事情要打給我喔!女兒小靜逐漸學會如何跟陌生的母親相處,不但給出時間,也給出空間,可又保持著連結,無論好事壞事,苦或甜,只要品文願意講,小靜就願意聽、好奇與分擔;明明僅有十八歲,收起愛玩的心與叛逆,小靜一夕之間選擇長大,只因為除了她,沒有誰可以擔起這份責任,或說承受這份不容易。當然,反過來說,家庭的破碎,也讓小靜只剩母親。
片尾的洩洪意外,則同小靜這段時間的縮影,母親的發病與苦痛,如洪水一般,來得又急又快,沖垮了一切,讓人安定的熟悉,幾乎不見蹤影,措手不及之外,更讓小靜飄蕩、迷失了好一陣子,才終於站穩腳跟,緩緩爬出谷底,擁抱新生。
至此,人生無常,也或許,終有救贖,這就是鍾孟宏導演,聚焦於品文與小靜,透過故事給出的,內斂且真摯的光影共舞。以此來講,《瀑布》接棒《陽光普照》的價值精神,就算視角從父子挪位成母女關係,生命的一體兩面,仍然是轉動故事的軸心,抑或是說,定錨整部電影的重心。
為此,即使劇情不斷推展,開枝散葉之後的細節,都不會脫軌,就像地球總是環繞著太陽在運行,《瀑布》也是。另外,反覆的例證,還能持續淬煉、凝結,既有燦陽,亦有昏鬱的生命哲學──儘管日子再波瀾,都有雨後天晴,但走著走著,忽有一天,又會走入雨季的時節,如此往往返返,是繞圈,也是在提煉,有關存在的信仰。
換言之,不管是帆布、口罩、蛇、瀑布或藍色,一個個象徵,都蘊含了豐沛的容貌,裝載著生命的皺摺,因著時光的推移而搖曳、晃動或閃爍。當中,又以藍色帆布最讓人印象深刻,其前後變化,概括了母女兩人走過的曲折,所有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的悶苦、窒息,到中段的憂鬱與絕望,再到尾段的包容、接納與自由,都是絕妙生動的蒙太奇列車。
或許,生命走久了,就跟老舊公寓一樣,需要拉皮,崩解一些過於守舊、腐壞的有毒秩序,才有辦法破殼出,使人活得舒適的嶄新面容與姿態。
既此,回到細節,藍色這個電影基調,就不單只是特定意涵的隱喻,其試圖召喚的不只意象,還有整個世界,特別藍色又是人們理解宇宙的基礎。物理光學上,藍色是三原色,構築出萬物的立體,然受限於視野,三維空間,總有一面是人們難以窺探的,回到電影,除了母親的內在煎熬,還有精神疾病這個社會死角。
通常來說,精神疾病的成因,涉及了社會、心理與生理三種要素,由此可知,品文的發病,如同女人的困境,也是一種身不由己。許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或是因為想不開,才結實出症狀,而是環境與個人的碰撞,擦槍走火出的靈魂變形記。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日本電影《間諜之妻》,其中被關入精神病房的女主角,曾經說過「癲狂的是世界,而不是自己」。雖然,《間諜之妻》嘲諷的是軍國主義下的盲從與民粹,但從體制面來講,促使品文走上末路的,難道不也是從古至今的病態社會嗎?
我們瘋狂追尋為母則強,然後又瘋狂限制女人意識的實踐,換個角度,就算身心層面都有各自的脆弱因子,但我們建構出的美好烏托邦,以及深信不疑的幸福真理,不也沒接住品文嗎?甚至在她墜落的過程,替她加速,心寒的是,在最需要協助的時候,十幾年交情的公司與同事,個個都選擇放逐,讓她一個人孤單沉浮。
爾後,靈魂的變形,非但引來明顯的幻聽,還會翻攪情緒,成天魂不守舍,想擠出一點努力,卻怎麼都提不起勁,就好像陷入情緒的泥沼,舉步如搬石,光是點燃動機去改變,就得耗費巨量的身心資源,明明想前進,卻不斷被自己扯後腿。
跳出患病者本身,對於小靜,品文平常也像一顆定時炸彈,急性發作時,則像怪獸,一種令人害怕的不速之客,充滿著各式的猜疑、顛倒的邏輯,或是如雷一般的震怒;面對高張的情緒反應,人往往都會想逃避,甚至下意識疏離,只因心底的不安持續被勾起,只要碰面,內心的警鈴就會大聲敲響,鼓譟著離開。
然而,除了容易覺察的症狀,思覺失調的負性症狀,意即前述提到的消極狀態,又會讓人覺得困惑、無奈與憤怒,面對一灘死水的家人,我們很難相信,這一切會變好。慢慢的,直到某一天,耐心消磨殆盡,說出口的關心,又都變回不諒解,一針一針,刺向早被世界拋棄的品文,抑或是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病人。
以此對照,多數人抱怨的體感時間過長這件事,反而是因為它要呼應,患病的日常,尤其精神疾病,本就是慢性發展的過程,有高峰,也有低谷,大多時候,都是在學習平衡與共處。所以,電影節奏的拖沓、晦澀與猶疑,都像疾病的切片,交疊出一層層的折騰,來來回回,所謂忍一時就海闊天空,不過是旁人的癡心想像。
再說,血脈相連,也不代表理所當然,真理一般的溫馨如常,甚至聖人奉獻,自然也是荒謬的浪漫虛構,同理病者,然後照顧自己,皆不可或缺,這一點回到母職也是。
患病者與照顧者的互相折磨,恰巧也呼應卡夫卡的《變形記》,常人視病者(非人)為怪異、詭譎,進而感到懼怕與厭惡,病者則視照顧者為壓力來源,因而活得孤獨、歉疚與壓抑;於是,兩者的關係,持續保持緊繃的張力,就好像兩個人在互掐脖子,彼此把彼此,搞到雙雙喘不過氣,而這也是為何,電影要讓人深陷,綿延無窮的坐立難安,全都因為它要觀影者親身體會,被疾病穿孔的日常,如何使人焦灼。
這一項安排,正如另一部失智症電影《父親》,看似破碎的剪輯,來到《瀑布》則是敘事氛圍,實際皆是精湛的調度,旨在確保觀眾,能夠稍微靠攏、貼近,這一座貼滿荒誕標籤的異度空間。
當然,精神病患者,特別是會有幻覺、妄想等症狀的思覺失調,本身更像《變形記》的大蟲,保有清楚的人類意識,能讀懂外界的酸言酸語,但反過來,他人卻無法理解病者的世界與痛苦;啞巴吃黃蓮,要是長期都被當成非人來對待,病人這兩字的病,終會咬殺、吞滅人的存在,抹除其中的意識,甚至靈魂的光火,好比說,要不是小靜接住了母親,品文的雙眼,其裝盛的就不只倦怠,還有自我的喪失與荒蕪。
透過比對,即可發現,為何面對精神疾病,需要的是同理,而非同情,畢竟,可憐跟無力實際上扣合在一起,雖然能舒緩病者的難受,卻無法埋入光芒。唯有同理,才是一種賦權,一方面看見病,另一方面,也同時看見人的渴望、努力、困境與積極。
整體而言,雖然《瀑布》在女性自主的實踐上,再次導回主流、世俗的套路上,依賴一個好男人來解套,但撇除陳以文這一點,拉到精神康復與陪伴來說,它給出豐厚且暖心的同理,撕開虛偽的社會帆布,直視母親、女兒還有疾病的疼痛。至此,即使沒有挖掘出救贖的萬靈丹,電影也讓人們明白,簡單的理解與讓渡,就能讓邊緣族群,找到安全且自在的角落,至少,不用再遊蕩於崩潰的邊界,獨自塌陷。
最後,如同眾人對於《陽光普照》的批判,《瀑布》也確實有相似的缺點,還是難以完全跳出男性凝視,這確實可惜,但這不代表它無法帶來觸動。故此,縱使《瀑布》並不完全是一部女性電影,它的深邃,依然讓人驚嘆與敬佩。

結語

從《陽光普照》到《瀑布》,再從父子到母女,鍾導想講的故事,都是俗民的日常,帶有一點怪誕、詭譎,甚至驚悚,卻又重合了現實,埋藏著溫暖,鏤刻社會的幽谷,也開鑿出勇氣。綜上所述,《瀑布》這部電影,時而俯望無常的深淵,時而仰視高掛的希望,一闔一開,縮放瞳孔,這個世界,就交錯出了光影斑斕的絢爛。
全文圖片來源-本地風光
因應筆者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解影,解癮-影劇相談室或下方社群專頁。
avatar-img
1.9K會員
133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花開花謝,戀如花期,終有凋萎,所謂長相廝守,不過黃粱一夢;面對生命的無情,再濃的愛,也都淡如晨曦,全部的溫暖與和煦,僅在一瞬。匆匆走遠的時間與死亡,輕而易舉,就撕心裂肺──此後,留下來的人,不只心被挖空,就連呼吸都會忘記,到頭來,龐大的思念,真如一座黑洞,深不見底,還會偷走所有的晴朗。
磕磕絆絆了四十年,嘉玲終於開始起步,學習去愛自己,學習在愛裡闊步,或許分分合合,但許多道理與事情,就是在一擺一盪之間,才有了圓滑的曲線,才有了堅定的篤信;情感是如此,跟自己的相處也如此,繞繞轉轉,曲折蜿蜒又何妨,要是少了迷路,我們怎麼會知道,要割棄什麼,又要抓緊什麼。
嗡嗡迴響的報導,依然喚不醒人的警鈴,使人麻木的盲信,到底是其來有自的相信,還是怠忽警示的傲慢與鬆弛;面對大自然,人類總有過份的篤定,自以為萬物之主,闔上眼皮,在腦海回放幾種過去的殘影,就能知曉未來的軌跡。
長久以來的教育與規範,讓性變得陌生、不自在,本跟食慾一樣的存在,好似過街老鼠,一從嘴裡溜出來就人人喊打;性,明明是隻巨大的白象,卻因集體的緘默,成了人的千古秘密。電影以此出發,試圖挑戰眾人避諱的性話題,還有羅馬尼亞的國族處境,無論是學憑主義、階級對立、蕩婦羞辱或極權崇拜,都是臺灣民眾共感的熟悉日常。
從古至今,真實之於人,就像太陽之於草木,不僅奪其眼目,還讓人總是向其而生,落處於對立面的虛擬,則被視為缺陷、不道德或是邪惡。然而,即使真實更加討喜,依舊無法填滿人的匱乏,畢竟,現實往往不如原本想像的完美。於是乎,我們堆砌虛擬的磚瓦,遁入文字的廣袤、網路的無垠,抑或夢景的輕靈,只為了逃離現實的窒息。
就算夢能擺脫意識的箝制,卻不表示它只受個人主宰,甚者,因為跳脫意識,讓人難以明察,引導自我的夢,其實深受他人與先輩的影響,夢就像任意門,讓我們穿梭彼此的世界,更像一臺時光機,黏合現在與過去的縫隙;掌控夢的人,將能成為最富有的人,獨裁世界的現實與虛幻,甚至時間,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將能按譜演出。
花開花謝,戀如花期,終有凋萎,所謂長相廝守,不過黃粱一夢;面對生命的無情,再濃的愛,也都淡如晨曦,全部的溫暖與和煦,僅在一瞬。匆匆走遠的時間與死亡,輕而易舉,就撕心裂肺──此後,留下來的人,不只心被挖空,就連呼吸都會忘記,到頭來,龐大的思念,真如一座黑洞,深不見底,還會偷走所有的晴朗。
磕磕絆絆了四十年,嘉玲終於開始起步,學習去愛自己,學習在愛裡闊步,或許分分合合,但許多道理與事情,就是在一擺一盪之間,才有了圓滑的曲線,才有了堅定的篤信;情感是如此,跟自己的相處也如此,繞繞轉轉,曲折蜿蜒又何妨,要是少了迷路,我們怎麼會知道,要割棄什麼,又要抓緊什麼。
嗡嗡迴響的報導,依然喚不醒人的警鈴,使人麻木的盲信,到底是其來有自的相信,還是怠忽警示的傲慢與鬆弛;面對大自然,人類總有過份的篤定,自以為萬物之主,闔上眼皮,在腦海回放幾種過去的殘影,就能知曉未來的軌跡。
長久以來的教育與規範,讓性變得陌生、不自在,本跟食慾一樣的存在,好似過街老鼠,一從嘴裡溜出來就人人喊打;性,明明是隻巨大的白象,卻因集體的緘默,成了人的千古秘密。電影以此出發,試圖挑戰眾人避諱的性話題,還有羅馬尼亞的國族處境,無論是學憑主義、階級對立、蕩婦羞辱或極權崇拜,都是臺灣民眾共感的熟悉日常。
從古至今,真實之於人,就像太陽之於草木,不僅奪其眼目,還讓人總是向其而生,落處於對立面的虛擬,則被視為缺陷、不道德或是邪惡。然而,即使真實更加討喜,依舊無法填滿人的匱乏,畢竟,現實往往不如原本想像的完美。於是乎,我們堆砌虛擬的磚瓦,遁入文字的廣袤、網路的無垠,抑或夢景的輕靈,只為了逃離現實的窒息。
就算夢能擺脫意識的箝制,卻不表示它只受個人主宰,甚者,因為跳脫意識,讓人難以明察,引導自我的夢,其實深受他人與先輩的影響,夢就像任意門,讓我們穿梭彼此的世界,更像一臺時光機,黏合現在與過去的縫隙;掌控夢的人,將能成為最富有的人,獨裁世界的現實與虛幻,甚至時間,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將能按譜演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女人的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韌性與柔軟兼俱。面對生活磨難的堅韌,以及面對先生孩子情緒暴發的柔軟,女人與生俱來的特質可以讓一個搖搖欲墜的家得以扶正,繼續幸福下去。綜觀父母那一輩人,父親通常大男人脾氣,母親總是小媳婦任勞任怨,孩子長大了,回憶起來多半是母親的耐心與愛心讓他們在外遇到困難而能順利紓通排解。
Thumbnail
如果保護大人成長,就會停留在原地,孩子保護的太好,也會讓成長停留在原地,也等於走向滅亡 [母慈子滅]如果將[母慈]與[子滅]分開看,母親慈祥對孩子是好事,但未何最後是子滅呢?  [子滅]的[子]看成女人的孩子,而不是兒子;[減]看成災難、毀壞、滅亡...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Thumbnail
《瀑布》一片涵蓋了母女關係、家庭如何承擔精神疾病、及心理壓力扭曲下帶來的正面影響,透過電影中精神科醫生與女兒的互動所蘊含的情感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接納是核心。故事敘述了一對母女在疫情期間與所面臨的壓力中共同成長、共同轉化,面對壓力匯集的「瀑布」,勇於面對,最終選擇信任、守護彼此。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佛家說,女人少修五百年,所以人間責任比較重,責任兩個字的背後真諦就是「磨礪」,用責任來磨女人的習氣,多磨五百年,習氣消,女人就成大丈夫、大菩薩。 上天賦予女人生育能力,讓女人拆肚皮成就一個生命,這也是磨,磨女人的意志、心智。「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一個生命、兩個生命、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女人的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韌性與柔軟兼俱。面對生活磨難的堅韌,以及面對先生孩子情緒暴發的柔軟,女人與生俱來的特質可以讓一個搖搖欲墜的家得以扶正,繼續幸福下去。綜觀父母那一輩人,父親通常大男人脾氣,母親總是小媳婦任勞任怨,孩子長大了,回憶起來多半是母親的耐心與愛心讓他們在外遇到困難而能順利紓通排解。
Thumbnail
如果保護大人成長,就會停留在原地,孩子保護的太好,也會讓成長停留在原地,也等於走向滅亡 [母慈子滅]如果將[母慈]與[子滅]分開看,母親慈祥對孩子是好事,但未何最後是子滅呢?  [子滅]的[子]看成女人的孩子,而不是兒子;[減]看成災難、毀壞、滅亡...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Thumbnail
《瀑布》一片涵蓋了母女關係、家庭如何承擔精神疾病、及心理壓力扭曲下帶來的正面影響,透過電影中精神科醫生與女兒的互動所蘊含的情感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接納是核心。故事敘述了一對母女在疫情期間與所面臨的壓力中共同成長、共同轉化,面對壓力匯集的「瀑布」,勇於面對,最終選擇信任、守護彼此。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佛家說,女人少修五百年,所以人間責任比較重,責任兩個字的背後真諦就是「磨礪」,用責任來磨女人的習氣,多磨五百年,習氣消,女人就成大丈夫、大菩薩。 上天賦予女人生育能力,讓女人拆肚皮成就一個生命,這也是磨,磨女人的意志、心智。「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一個生命、兩個生命、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