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溝通(三)(11.1)

    有效的溝通取決於溝通者對意圖的充分掌握
    .

    溝通順暢,合作愉快(取自方格子)

    前言

    前一篇文章提到溝通最重要但也最難的是聽懂話裡的弦外之音,因為我們在溝通時常會將意圖包裝或者掩蓋在傳達給對方的「訊碼」之中,如果未能從「訊碼」中解譯出對方的真正意圖,那麼這個溝通可能不止無效,還可能造成隔閡、傷害和挫折。
    李儀婷(2020)舉了兩個例子,其一是兩女吵架,老公正要喝斥,她趕快提醒別罵,老公聽進去了,因為他的本意也是在制止吵架,可是一罵下去的話,馬上氣氛冰凍,冷戰開場,時間可能較之讓他們自行吵完還來得長且慘。結果她先生事後還稱讚她提醒的好,符合他的胃口。原因就在他懂得先生的意圖。
    另一是她父親經常跟她嘮叼如何辛苦的把他們四個孩子拉拔長大,她還年青時,火氣旺盛,往往理性回答「誰叫你生這麼多孩子。」父親聽了怒不可遏;後來自己有孩子了,知道養育孩子著實不易,因此父親再跟她嘮叼時,她的回答變成「是阿,爸爸,你真的非常偉大,拉拔我們這四個簡直像畜生一樣的孩子,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呀。」她父親聽後,會心的笑了。因為父親只是想讓她認可他養育孩子的辛勞。
    一般來說,發生問題了,首要動作應該是解決問題,可是我們不是,我們往往衝口而出的是我們的直覺想法,而這些直覺想法往往對問題的解決沒有幫助,反而加深了挫折,傷痕,和負面情緒。高登曾經深入分析我們可能衝口而出的話語是屬於什麼樣的性質,他總共歸納出十二種類別,稱之為「十二種溝通絆腳石」(歐申談譯,2013;lifescope,2015),列舉如下:並以兩個案例做為例示。
    「孩子沒做功課」以及「打破碗盤」。
    聆聽心聲,不止字句(取自方格子)

    十二種溝通絆腳石:

    為節省篇幅,直接在各個絆腳石之下直接描述可能的回應。
    孩子沒做功課以<>表之打破碗盤以[]表之。
    1. 命令、控制、指揮:<馬上去把它補好>、[馬上清理乾淨。]
    2. 警告、威脅:(要是你想......,最好要......)<要是你想要好成績,最好按時做功課 >、[要是想要不被刺到,最好趕快清理]
    3. 教訓、說教、說「應該」和「必須」:<功課應該按時做完,沒做完必須把它補齊>、[每次都這樣笨手笨腳的。]
    4. 忠告、提供解決辦法或建議:<你可以利用下課時間來補,沒補完不准下課>、[下次把碗盤放好一點,就不會一碰就掉下來了]
    5. 教導、講論、推論(就事論事):<如果沒有做功課的話,學習的東西就沒辦法牢靠。>、[為什麼會掉下來?就是因為你沒放好/拿好,所以才會這樣。]
    6. 判斷、批評、不以為然、責備:<總是有不按時完成功課的壞學生>、[沒看過像你這樣粗心大意的。]
    7. 中傷、歸類、諷刺:<你以為自己很聰明,是嗎?問題是你有那麼聰明嗎?>、[連個碗盤都拿不好,你還能做什麼﹖]
    8. 說明、分析、診斷(我看你是.......):<晚上那麼長的時間,沒理由沒把功課寫好,一定是電視看太多了。>、[你應該是不夠專心才會把碗盤弄破的吧?]
    9. 讚美、同意、肯定的評估:<依照你平常的表現,我相信你很快就能補齊。>、[你平常很細心的啊,今天是怎麼了?]
    10. 解憂、同情、安慰、支持:<我也曾經這樣,但在安排好時間的使用後,就沒再出錯了。>、[我也曾打破過,後來拿的時候就會特別注意。]
    11. 詢問、探詢、盤詰:<你認為作業太難嗎?你花了多少時間?>[你是怎麼搞的?]
    12. 退卻、分散注意力、故作幽默、挖苦:<讓我們回到課本上、看看誰沒在專心>、[算了,湯裡不要跑進碎片就好了。]

    我看不到也摸不著真相(取自方格子)

    背後含意

    這些話背後的含意是:你現在這樣是不對/不好/不行/不合理的你「應該」/「需要」改變我知道什麼對你是好的(而你自己大概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你是當事者的話,聽了上述說詞,不止對問題的解決沒幫助,反而容易激起反抗、焦慮、和挫折的情緒。問題是如果沒有學過T.E.T或者警醒到此種回應的話,我們碰到狀況衝口而出的,往往就是上述絆腳石之一。(你可以試試看.)

    積極聆聽

    這也是在溝通之時,我們可以試著採用高登所倡導的積極聆聽的主因。溝通,想要有效,一般都會強調同理、傾聽,主要就在設法掌握對方的意圖,聽懂對方字裡行間所透露的弦外之音,但即使我們積極聆聽了,對方的意圖是否如我們所了解那樣,則還需驗證,還需透過我們的回饋來加以驗證,一般來說,如果正確了解、確實掌握對方意圖的話,對方將會有如釋重負,心滿意足,或者心願得償的感受,臉色也應出現欣慰和會心的表情。

    結語

    如若碰到上述兩個案例,除了積極聆聽之外,你當然也可以嘗試使用「非暴力溝通」,說出你的觀察,說出你的感受,說出你的需要,說出你的請求。但高登在這兒有不同想法,他認為首先要先確定問題誰屬,也就是這個問題是誰的?高登認為問題可分兩種,你的問題或我的問題,你的問題,我在聆聽之後,我相信你能自己解決;我的問題我理當自行解決;然而細思之,似乎應再加上我們共同的問題一項,因為有的問題既屬於你也屬於我,必須我們共同決定如何解決,才能滿足共同需求,解決共同問題。這部份我們再找時間來聊。
    lifescope(2015):《教師效能訓練》: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5項訓練。2021.10.31摘取自https://kminor-mao.blogspot.com/2015/12/TET-1.html
    李儀婷(2020)::和另一半吵架,如何溝通、怎樣收場?「聽核心」的技巧。2021.10.31摘取自ttps://www.managertoday.com.tw/eightylife/article/view/334
    歐申談譯(2013):T.E.T.教師效能訓練。台北:新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