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偽意義與真意義之間很難分得很清楚,因此,我也不會刻意要你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我可以說,這根本就是異卵的雙胞胎!所以,當我去了解到偽意義的出現時,同時也明白意義之間的那回事,並不是我本來或是所期待的那個樣子。所以,在創造偽意義之前,或是意識到之前,其實我們都曾有過這樣。
想要讓生活更美好,你當然會去有興趣地認識什麼相關人事物,所以在學得意義之前,並不是創造出什麼意義出來,可是偽意義本身呢?卻是你只想要有那種感覺,才去了解那種感覺是一種你被意義體驗出來的一種感覺的全部,也就是你是為了創造而去創造什麼那種表面的一回事,來習得本身。
但仔細來看,不就是這一回事嗎?如果不這麼做,我們怎麼可能知道偽意義的像樣?我沒有說「偽意義」不好之類的話,而是在我們忽視或是了解到意義的那種前提而言,很容易那是正確的步驟,就像你想要脫單,就像你想要學潛水,就像你想要有一技之長的那樣,不是從基本的去了解,包括意義的那個樣子,只是你很容易被「洗腦」。
所以,不是他們講的話是否正確與否的問題,而是思考上的問題。你或許真的以為了解了本身,就真正學得本身,脫單要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並且放下內心的部分堅持,重新看待性別或是相處的意義問題;潛水呢?當然要認識可以潛水的區域,還有呼吸與游泳的方式,以及該怎麼調整自己對於浮游下沈的一種方式的那種意義,還有重要的是你到底想要看到什麼?那才是真意義的正確,也就是基本功夫上的意義,別忘了認識你當初要的意義,以及真正在了解方面,你才會知道偽意義與真意義原來有一點相似,也有一點不相似。
基本除了要了解,但是在初衷本身也要多點去了解,是不是意義把你弄到走偏?你以為這樣,確實如此,就有可能偏向一點而不自覺?人是這樣的後知後覺,如果你在生活過程中,只想要找出意義的本身,那麼你需要重新檢討與反思自己才對。
人常常犯錯的一點就是:容易合理化,容易有預設立場,容易去找出自己很正確的反確認偏誤的支持論點。當我們了解到人不是那回事,或是那看起來的一回事,現在我們來想人類,來想性別,來想社會,甚至來思考生活與生命存在的那種必要——刷存在感?不必,而是你到底活著的那一刻是——有想到什麼嗎?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還想著哪裡吃,哪裡玩,以及哪裏好拍照,三十幾歲,才想到婚姻,但是並非所有人想「婚」,不管男女。你想要留下紀錄,回憶,還有存在你在雲端硬碟或是手機相簿裡的所有照片與影片,好吃的好玩的,以及好拍的,一網打盡,人是存在現在生活裡,是在三享生活中能夠找到,我也不怪乎我們的思想有青少年的快樂,還有老大人的憂愁。
生活屬於三享生活本身呢?還是不屬於那本身?端看你怎麼定義生活意義的本身,我沒有辦法說,你屬於哲學思考範疇,每天都在思考人類的意義,還是什麼意義,看看以前的東方哲學家,哪像我們每天面對外來太多的「誘惑」,他們看天,看雲,看人,看水,甚至看樹,看儒學思想,待人之道,想著「空」,想著「道」,想著那種佛學或是靈學之類的那種深奧的理論,還是文言文,我們要說得明明白白,讓那些人懂我們在想什麼,還真是雞同鴨講。
現代人有太多的刺激,電視的,網路的,你手機上的,你最關心的,最想要的,藝人的動態,新開的餐廳,新口味上市的食物,特惠商品,你等待的電影,想要的戲劇,想知道的所有他們的一切的一切,外在的東西那麼多,誘惑太實在,我們怎麼能夠不抵擋內心想要的渴望?
性事可以公開說,在 YouTube 上討論,你可以穿著露肩,露整雙美腿的短褲趴趴走,即使你對自己身材不滿意,你也勇於嘗試。在古代,女性們不是長裙,就是過膝的裙子或是褲子,我們對於性的大解放,可以看出男女在尺度上有不同的進展,甚至不會拒絕你女性露胸,只要在准許之內。
人類對於赤裸這件事,大概只有外表的裸露沒什麼之外,大概就是屬於內心的裸露很難坦蕩蕩說明出來。因此,當我們來看赤裸這件事的本身時,你才明白,外表的皮膚其實讓你很一表人才,內心呢?就是外面所鋪張好的世界,所反過來穿衣服內襯的那種樣子。
因此,當我們看到真意義與偽意義的同時,你都會明白,偽意義反而是我們要的一種存在樣,而非意義,而真意義就是在偽意義本身的一種包膜之下所脱去的一種軀殼,一種看起來的模式雛形樣,因此,當褪去外表的皮膚之後,原來真意義也隨之改變了什麼,因為你只想到要有良好的意義模式,保留對偽意義的一種像樣子。
然後你又把它合理化,所以你才老是覺得存在。要學烘培,是要了解不是烘培很難,而是模式下的意義,你想學得什麼,也就是器具與熱忱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在習得意義下的了解,你看到什麼,而轉換什麼。
其他呢?找工作,當然要抱持著學,以及一技之長,還有可以在事情中了解什麼,不是職位本身,而是每一種事,你認識什麼上的意義。你沒有去創造,而是你去了解,偽意義首先要去創造出來,這是真意義與偽意義最大的不同點之一,但是偽意義有可能在創造的一點上,去看到在習得的那一刻,你也變相創造什麼出來。
因此,變相創造,也是偽意義的一種,當然也可能屬於真意義的那樣所包裝好的樣子,在了解什麼,反思什麼。所以,我才會說,偽意義有可能與真意義混淆。
有些人覺得那又如何?什麼偽意義,什麼真意義並不重要;的確是。那不重要,只是會讓你陷入循環的過程中,你都以為活得快樂,有意義,結果是偽意義的寫照。
想想你有了另一半之後,你變了什麼,想想你有了新玩意之後,生活真的有變好,更方便嗎?想想在合理化之後,你覺得空間有變得比較合理?
泛意義呢?更不用說了。只要極度去意義化,合理化,自然泛意義就會存在,所以真意義不提也罷,反正什麼偽意義,真意義與泛意義之間實在太過複雜,我無法說明得一清二楚,只能要你每次回家想一下,你到底習得與學到這之間有什麼。
你當然不會想過這個問題,或是你生活上的本身快樂與矛盾,對你而言,生活不是生命,生活就是怎麼吃,怎麼玩,怎麼與朋友相處,與家人同樂,還有怎麼工作等等相關事情,你自然不會想到,喔!你要生命有快樂,也一種意義上的特質,你當然不會仔細考量過,對於你而言,對那些還在為經濟考量的人而言,賺錢與生活,還有我們體面上所度量的任何所有,勝過私下的意義的一面性。
人之間的相處,是應該考慮到人之間上的連結,事情上的連結,與社會之間的連結,而有了泛意義之後,這更沒有錯誤,在泛意義的途中,很容易意義上的確實考量,因為你知道為了什麼意義而有的想法,而在我們之間迴盪與盤旋,但是有如直升機吹起的風,總是打亂了意義上的任何連結之間的盤旋意義——就是每一刻所思考,可能隨著時間或是空間,讓我們生活有了一種新的思考,想想你有了另一半之後,你變了什麼,想想你有了新玩意之後,生活真的有變好,更方便嗎?想想在合理化之後,你覺得空間有變得比較合理,還是更加奇特,又不耐呢?
確認偏誤讓我們去證明什麼,反證明什麼,歸因謬誤,更是不合理化自己的歸因,竟然如此荒唐,任何在沈入成本,以及我們所相信的投入之上,都因為自己的兩種行為在左右搖擺,這不關理性與感性的缺憾問題,而是越是相信人在行為與意義之間,有一種合理上的連接通盤,你就會更加擁抱你到底是對的,還是一種不確定而引起的自卑與缺陷。
自信的背後是自信,還是因為想要怕別人欺負,而裝作如此呢?或是在意義之中,我們在了解偽意義給我的真意義的那種,到底是偽意義本身,還是你真的以為的真意義所看到某種優點在裡面呢?因此,我定義什麼名詞不重要,而是為了意義去尋找意義,根本就只是讓你在生活之下,活得更加受苦,反倒是想想你生命的那頭,原來才是有「真正」的意義光輝所在,所以一般人沒有想到我到底想表達的真正意思是什麼,這大概也是我的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