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這是我的名字

如果你也曾經看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那麼這一本書,也推薦你讀一讀。一樣是非自願性交的作品,她們呈現的樣子大不相同,選擇也大不相同。唯一共通的,大概是滿滿的情緒,而這些情緒,不僅激起共感,也帶來一些改變。
會知道這本書,是聽法學教授的X話群組提到,對於性評問題也有點興趣,於是就買了一本。這個轟動西岸的非自願性交案,雖然鑑定是指姦,但也造成了許多傷害。加害人是常春藤名校校隊的選手,被害人則是剛畢業有工作但跑趴喝到爛醉的女生。而這過程從女生在醫院中醒來,突然被告知疑似遭到性侵開始說起。
崩潰的過程,並不在清醒的當下,從震驚開始,到進入司法程序,最後結案後的平復和轉變,紀錄了一個受害者可能經歷的各樣情況。那些其實編輯過的情緒性表述,仍然相當的強烈。而她的勇氣,確實令人敬佩,能把程序走完並且記錄整個過程不斷整理,更是令人難以想像的精神力。
大學生活大家都過得挺荒唐的,沒事喝點酒跑個趴都是能夠理解的。但醒來的時候在已經被撿屍送醫這經驗顯然可能就脫離常軌,或者說這是件少數能夠進到法院為人週知的案子。在還在驚慌中,發現自己的內褲不見,接著做一堆疑似性侵的採證,絕對是人生衝擊波,但整個司法程序走完,作者才發現這是惡夢的開始。
網路上不堪的評論從來不會少,那種孤獨、生氣和罪惡感不斷的侵蝕著生活,在司法程序中,不斷的經歷各種證據提示,且這樣的證據提示還是必須在許多人面前以投影、放大的方式檢視,那是極度的不堪。所有的證言、具結都是一種傷害,必須不斷的重複那些其實並不清楚的經歷,各種行為也會被放大檢視。
詰問的過程,對造可能為了勝訴不擇手段,而這些都是再次的傷害。為受害者貼上不檢點、醉酒等標籤,並且將錯誤推到喝醉上。不夠誠實的面對非自願性行為的後果,並且在輿論上,造成形象的傾斜,都會讓被害人更覺得拖不開被害的感受,傷口不但再度撕裂,並且撒上雙氧水。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過程可能短則幾年。
背負著情緒的重擔,缺乏受害者的支援系統,學校的卸責,都是作者清楚記錄過程中難以理解、忍受的。而這些情緒更可怕的是還會外延到身邊的人,所有的崩潰和經歷司法審判的過程,都像是漩渦可能捲入整個家庭甚至還有其他親友。整路顛簸之外,媒體、程序甚至還不友善的進行各種報導。
為了保護自己的匿名,像是雙面刃。一方面儘可能避免判決後生活遭受影響,另一面則是讓被害人連名字都失去。當加害人的形象不差,那麼被害人背負的道德檢視就更多。作者指出,這並不公平,因為不論雙方的身分形象,妨礙性自主都應該是犯罪行為,也不該因為各樣身分上的差異,給予不同的刑罰。畢竟對被害者來說,這些刑罰部分滿足了傷害對等的想像。
女性在歷程中真的頗為劣勢,而被害者的標籤也很難撕除。除了四面八方不認識的攻擊力量,被害者還有另一個大魔王—自己。對抗自己的各種情緒,並且找到跳出被害者地位的可能,可能是最難,但也最重要的。她的法院陳述被翻譯成許多語言,也間接使得Me too運動得以開展。
最終的判決是勝訴了,但緩刑最後導致了法官被罷免。復原的過程很長,作者做了許多的嘗試讓生活回復,也開始透過生活中的其他觀察、學校提供的藝術治療找到支持生活的力量。要接受自己曾經被性侵是一件辛苦的事,藉著書寫她找到了抒發的空間,同時也希望有類似經驗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向前的力量。
推薦給所有當父母、當老師的朋友,也許這樣的人會在你身邊,希望你能對她們伸出援手,另外,也希望每個學校都可以考慮買一本,幫助那些說不出口的受害者,給他們一個找到出口的機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就是碎念一般的讀書心得。同時具備教育、法律專業,支持討論,歡迎留言。立場上支持臺獨、多元成家、廢死以及每個人都應該用不影響別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喜歡喝酒、看書、運動,對電影、繪畫及音樂沒有研究。其他的想法、電影、活動之類的另外發表在臉書粉專「專業的粉絲專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