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產品經理如何找工作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太過自傲,然後接到了一個兩個不錯的offer,後來沒有去拿到offer的公司,然後不斷的找公司、不斷的換公司,自以為行情不錯,結果後來offer越拿越低,到最後在一個地方做著很瞎的規劃,看著沒有資源的環境,三個月不斷的在同一份ppt上修修改改,規劃沒有能推展成服務模式的一絲曙光,領著莫名其妙的低薪,我終於醒悟了要好好挑工作的態度(汗)。
    其實這個情況也跟自己愛探險、愛冒險的個性有關,因為自己常常是看一些荒山野嶺,或是造景特別的巷弄就會鑽進去,在外兜風想回家時,直覺指引我的方向常常都是回家的反方向,潛意識希望我多去冒險,我也是後來學習了心理學才知道,哈哈。
    所以由於這種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性格,上天給這種磨練倒也是理所當然的了。但確實這樣一段時間的四處漂泊面試流浪,確實也讓我在產品路上有了相當的醒悟,對於產品人應該具備的心態、眼光、技能都跨越了自己原來狹窄的眼界。
    我認為產品人在還沒有成為大神等級的情況下,應該要先從環境開始注意起。
    以環境來說,他的商業模式是否有強大的護城河?舉例說:Airbnb的網絡效應,他的租房數和用戶數形成一個魚幫水、水幫魚的效應。或是舉國內的例子PresssPlay在網路的付費訂閱上形成了一個相當巨大的護城河,即使其他公司想做可能都要動搖國本,還不一定能夠撼動用戶的遷移成本。
    我認為更簡單一點來說,直接看這個公司的產品、職缺數,如果產品的功能上非常多人使用、或是甚至是討論區是非常熱絡的,那它至少在ToC上可能是有相當多產品人可以探索、學習的方向,畢竟用戶就是產品人的命。用戶的流量型態是產品人的戰略價值觀、用戶的心態或行為是產品人關注思考甚至拿來變現的一個北極星指標。但是如果一個產品只是一個殼,它可能上架了,但是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幹嘛,那這個產品的公司連想都不要想去。
    簡單說有太多產品根本都走不到PMF(Product Market Fit),然後就倒了。我們也不是大神根本連丟履歷過去都不要,因為這樣的公司我們根本無法拯救。它也不會是能夠提升我們技能的地方。
    另一種方法是可以去App Store上看用戶評價,尤其要看一星評價的,如果那種一星評價一直在罵一樣事情的,那這公司可能就是一直招不到好的人來迭代,更可怕的是他們根本招不到RD來做產品,不要覺得扯,外面很多公司真的就是這樣的狀態(汗)。如果平均顆星數極高,當然也不一定好,因為有可能是洗評價的公司,但至少他們還有錢可以洗,我們可以去領乾薪(誤)。如果屏除了洗評價的公司,那我認為這樣的公司很可能是有真正打中用戶的痛點,所以用戶在產品的評價上給了極高的盛譽。而這樣的公司,我認為背後一定有眼光非常精準的產品人或是老闆在操盤。如果還菜的情況下,那這種環境基本上是Jr必去不可的環境,因為產品人不缺領薪水的地方,但非常缺有優秀產品人帶領你的地方!
    另外一點是直接到104上去看這個公司到底都在招什麼樣的人,以一般互聯網的產品人來說,不外乎就是前端(APP、網頁端)、後端(資料端、服務端、API端),稍微有些經驗的會知道這些端大概在幹嘛,然後看一下這間公司的產品,思考一下甚麼東西給前端、什麼東西給後端,然後它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再回頭看一下他們招的人,心裡可能有一丁點底了,然後如果不知道,就直接去面試看看,擬好心中要問的問題,我們看公司履歷的眼光會更火眼金睛。這種方式也可以省掉面試在那邊騙來騙去的功夫,很快就知道哪些公司是真功夫的運營(這樣的公司在104找人的可能不多,哈哈),那些是新成立進去可能一堆坑的,哪些是看了就知道這個倒掉是唯一的路的。
    另外一個方式是把104媒合的信持續每天收,你就兩三天看一次,久了你就會知道,奇怪這家公司怎麼一直在招PM,再去確認一下這家公司的評價或是產品,可能就知道為何了。
    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去看這家公司成立多久、戰略是什麼,那這個是不是新創部門,還是一個新創公司。是新創部門背後老闆有沒有獲得好的支持來發展產品,新創公司背後有沒有一些商業、營運模式在運轉在嘗試。如果是一個新創公司,但是背後有相當不錯的戰略在運作,產品在一定程度也獲得市場的信賴,但這樣的公司只要賭對了,別人15年當高階主管,你可能只要3年就能躍升龍門了,不過這件事前提是背後有很屌的老闆、你也是能夠強勁成長的潛力股,缺一不可。新創、互聯網這個世界很美妙,同時卻也很殘酷。只要你夠厲害,一定有很多公司捧著錢來找你。但是你只要沒有一些好的產品思維、戰略思維,只是不斷的在比較高薪的公司之間當個工具人,不開心就又離職,產品人經驗可能六七年,但都沒在一個戰略上收割、或是拓展的環境下成長,那其實也就跟一個一年的產品人經驗差不多而已。
    用好一點點的視野和思維來看產品、看公司,我覺得真的能夠得到特別的人生感觸,有些原來你覺得不怎樣的推動產品的人,突然你可以看到他背後的深意,而有些原來汲汲營營追求的方向,卻能夠提早發現那是條死路。
    有些東西雖然抽象,但希望能夠給看的人一些感觸和啟發。(前提是要有看的人ㄏ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