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耗盡一生減肥,究竟是為了誰呢?

近日在intagram上看到圖片標題為:有一日,真係好想食薯片,但食咗會怕肥,拎起咗包薯片,踎係到喊咗一陣。 書面語意譯:有一天,很想吃薯片,但吃了又怕會變胖,於是拿起了薯片,然後蹲在地上哭了起來。 (完整長文可看sallystoy’s ig
身為一名女子,在這廿一世紀主流仍然崇尚單一審美的世界觀中,實在難以逃脫。縱使多元的聲音都在告訴我們,要解放自己,欣賞己的身體,無論是任何的體態,都應該值得被擁護,只要自己開心,又有什麼不可呢?無論如何要愛自己變成一個假命題。現實和身邊的聲音卻告訴你,腿長腰細豐滿的胸部和翹臀的女性才是所為的「標準」模範,長得醜的被遺忘在世界的角落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我們有沒有探究過這一切的真實性呢?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社會學家布希亞說:「真實的定義已經變成了:真實不僅僅是能被複製的,而且也總是已被複製的(The real is not only what can be reproduced, but that which is always already reproduced),這便是『超真實』(hyperreal),它完全處於一種『模擬』(simulation)之中。」 摘取自:大眾媒體中的擬像與現代消費美學:布希亞
在大學讀社會學時,接觸到布希亞,那時候也被他細心的洞察嚇了一跳,原來我們膜拜的影像只不過是一堆符號,而在這一切看似為真的現實當中,許多東西已被扭曲,在無形之間,假的被當以為真,而真的卻反而不被接受,符號變成一種與現實無關「擬像」。
超真實(hyperreal)的理論概念其實很簡單,以一個蘋果為例便能明白它的概念了。大家心目日的蘋果是怎樣的呢?或者說,大家到街市或超級市場挑選蘋果時,會挑一個外貌如何的蘋果呢?相信大家心目中都有一個答案。
一堆完美的蘋果
在廣告或各媒體的傳播中,我們看過許多蘋果的影像,一個飽滿鮮紅有光澤感多汁的蘋果,才是一個完美的蘋果。這個意識形態建構和入侵了我們的思想,只要說到蘋果,就自然在腦海中充滿著這樣的想像。但這個畫面,這個擬像是否真確?離真實有多遠呢?
現實的蘋果卻不一定全是完美形象,它們可以來自不同的品種,富士玉林艾菲,有著偏差的外型,高矮肥瘦;有著被蟲蛀過的痕跡;甚至不只單一的顏色,大紅棗紅淡紅或青綠色。這是不是有點熟識的感覺?我,究竟是一顆靚蘋果還是一顆爛蘋果?

減肥的營銷手法是貶低人的自我價值

現在的瘦身纖體廣告無孔不入,除了在橫街大巷或交通工具的展示板上,還鑽入你手機應用應用程式,一旦搜尋有關減肥的關鍵字,廣告如海水湧進你的手機內,覆水難收。每每提醒著你:肥胖是萬惡的,減肥才是出路。這種二元對立的標籤,其實只不過是他們一種消售慣用的手法,先讓你感到無限的自卑內疚(我真的這麼胖嗎?很不好看嗎?),一旦出現這種情結,就會想解開,解開的方法就是去消費商家的產品和服務,什麼減肥藥、各式各樣的減肥療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減至理想效果(要的只是錢)。他們灌輸你的邏輯是:那用了產品,對自己不滿消除了,就變成一個更美的人,更好的自己了(bullshits!!!!)。我也是深受其害的一份子,有時候即使知道明明是陷阱,也會笨得把自己牽扯進去,真是要「撼頭埋牆」(把頭撞在牆上,書面語為自討苦吃)。 現代的營銷手法除了將肥胖標籤化外,還將所有責任推向當時人本身,肥胖完完全全你個人導致的問題,卻沒有審視這個社會對美和瘦的標準是從何而來或是否合理的。所有定義或潮流並非在盤古初開就定下的,而是會隨著不同的時空地域文化演化改變的。唐朝美人楊貴妃也是偏胖的豐滿身形,唐朝的女性並沒有如今瘦就是美這個觀念,審美觀一直在演化。另一方面,其實早有醫生和科學家指出,先天遺傳影響肥胖的因素約占40到70%,後天生活型態是另一項重要的影響。是的,我們就應該深深地明白到,從降生之時起,世界便沒有什麼是公平的。對,世界本是不公的,我們必需承認這個事實。

減肥於我的自我吞噬

於是拿起了薯片,然後蹲在地上哭了起來。(完整長文可看sallystoy’s ig) 這種心情,這個情形,我也經歷過,因為想乎合大眾對美的想像,誰不想做一顆靚蘋果?有一段時間,不喜歡運動的我靠著節食減了好一陣子的肥,每餐吃得十分清淡,而且硬性規定自己要在八小時內完成所有用餐,16:8的節食方法。可是我每天都過得不開心,面清口唇白,像一隻孤魂野鬼在人間各處游走,精神狀態直達西天。我會為了自己吃了垃圾食物(摯愛)——即食麵而哭,那種孤立無援愧疚卻又無用地破了戒的絕望心情,只有同志能明白。
我們有時候想要進食的心,除了是因為求生本能的飢餓感外,往往或更大的因素是情感上的空虛,想吃更多東西去以形補無形的寂寞與不被理解。被食物填滿的飽足感的確偶爾能取代心靈的空洞,但能維持的時間卻不多,越大的缺失感換來的只是越多不必要的口腹之慾,沒有節制的話那將會是一個無底洞。親愛的,你要認清當下的狀態,究竟自己是為何而進食。停一停,想一想。若是因為寂寞難受,可以嘗試找別的活動取代嗎?或許泡一壼熱茶,手沖一杯咖啡,播放喜歡的音樂,拿出一本久久未讀的書或雜誌,甚或看一齣影集,出外走走也好,問問自己,除了吃以外,還有什麼東西可以令自己快樂。若你的答案仍是想吃東西,那就吃吧!只要不讓自己吃太撐,那些卡路里,我們還是可以慢慢消解的。

肥減乃是接納自己的過程

丹麥有一個有名的兒童電視節目名為《終極脫》/《超級脫衣》(Ultra Strips Down)。有一集「人體探索」的性教育單元,邀請膚色不同的志願者男女全裸一排站,開放給現場11至13歲的小孩直接詢問問題。
該節目的製作人賈尼克·舒夫(Jannick Schow)製作這集節目的用意,主要是想培養孩子對自己身體的自信,而且用健康的方式面對它,也要讓孩童知道,世界不會只有完美身材的帥哥及美女,而是充滿不同的身材體格。 暫且不談論這節目引來保守人士的反對,作為一名成年人,若我童年能夠有這讓的一個節目讓我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身體,對潮流灌輸的所有符號提出疑問,釋解我對世界的好奇心,那該有多好?該死的,華人社會絕不可能(至少我還在生之時)在大眾媒體中進行這一些教育或批判,身體政治和性教育確實需要更大的進步和解放啊!!!
我們現在談的不單單是減肥,而是要重新塑造對這個社會和自己身體的理解,擴闊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世界上有形形式式的人存在,蘋果也不只得一款品種或顏色。不是排除了在螢幕中我們看到的完美人類之外的,就是等於全是醜,我們應當摒棄這樣的二元對立。美可以有不同的定義,胖也不一定等於不美。
以正義接納自己的存在才是活得舒坦的究竟辦法。不是喜歡,而是接納。我求瘦求美求上進為的是在均質化社會裡過上安心日子,但安心追到後來,始終要面對自己這一課。
愛自己也就是,儘可能記得這個性格彆扭處處瑕疵的自己,是我的生命,嘆息碎念翻白眼免不了,但別那麼全面且堅定地扼掐自己,儘量運用當下的智慧、餘裕、甚至慈悲,接納這幅德性,成全自己用最接近真實和健康的模樣活著。儘量。 因為很難,每次能做到一點「儘量」,都有一種「我長大了會自己吃飯飯了」的驕傲。感覺很好。 ——《俗女日常》江鵝
親愛的,愛自己這三個字雖然很俗氣,有些人也會覺得令人作嘔,可是我們無法逃過這個難關,人生到頭來還是屬於自己的,自己必須陪伴自己走完一生。減肥誠實也殘忍一點的話,就是一段人生的長跑,如影隨形伴你一生,少一點堅持和自律都不行,為的是健康,也為了接受自己的能與不能,而不是乎合別人眼光生活。終生也不情願去接受這個不完美的自己,會不快樂也不會安心。就如江鵝所說的愛自己,每次能做到一點「儘量」,已經很好。
願大家都安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