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虎媽的戰歌》有感二(12.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可以第一,為何第二?
已經過了九年多了,可是人們似乎仍未忘記虎媽和她那兩個似乎受盡虐待的混血女兒,因而隔段時間就有人想了解一下她女兒的近況,有沒有像多數人所預期的: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與母親的關係疏離,甚至怨恨母親。
這一切都源自2011年那位美籍華裔的耶魯法學院教授所出版的關於她如何教養兩個女兒的自傳式作品《虎媽的戰歌》。此書一出,連續數月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吸引了數十家外媒的跟蹤報導;「虎媽」本人還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她的教育模式引起了無數不同意見,各方爭論不休,是非對錯莫衷一是。(Credit,2020)
虎媽為兩個女兒設定了十條家規,除了專注學業與練琴外,要求孩子力爭第一,社交娛樂根本不在她認定的名單之一,書中描述的對要求的嚴格執行和落實,令人印象深刻;生日賀卡不夠盡力,直接扔掉;數學競賽拿第二,逼著做題,直到奪回第一;練琴不准休息,甚至旅遊也得持續…這在強調尊重下一代個性化發展的美國,幾乎是無法想像的專制和迫害。自然引發反應與憤怒。(有意思的是:連續數月的暢銷書榜首,代表什麼?是不是表示雖然不滿也不解,但又心懷畏懼,如果她是對的呢?)
事實上,所有的看法和意見,對虎媽並沒有任何影響?別人的贊同與否也不在她考慮之列,那些人的反應其實只是反應自己的內心。或羨慕,或嫉妒,或自卑,或自大,或許為知己,或恨如仇敵…重要的是:她的女兒,她的教育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呢?
各方調查的結果竟然發現:兩個女兒都優秀到不行。她們都畢業於哈佛大學,兩人同為頂級長春藤學校精英,對自己的未來也有清晰的規劃,是不折不扣的「天之驕女」,是充滿希望的人生勝利組成員。那麼當初人們所猜想的「心理疾病」與「母女關係破裂」呢?很遺憾,這些都未曾發生,恰恰相反,女兒們都聰明開朗、努力認真,大學生活過得多姿多彩,時常在各種party上現身;而且兩人都對母親充滿感激和愛意。換句話說,虎媽對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成功的。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往往受到她書中描述的實例所影響,或者只注意到她在這些實例中所展現出來的嚴苛和專橫,而疏忽了她在執行這些要求或規範時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所展現出來的為了兒女的未來,不惜一切的犧牲和奉獻;我不知道那些自認為對兒女管教有成的家長有沒有注意到,他們在談及與之相異的教法中,其實都含納著此點:全心關注著兒女的一切,並且想方設法為其打造和培養他們認為重要的課業和技能。換句話說,養兒育女是個長年累月細針密縫的艱辛工程。成效難明,只能盡力-花費諸多的時間和精力把注意力放在兒女身上,想方設法希望能拉他們一把,推他們一程,希望他們的未來更為順利光明,也許方法不一,路徑不同。
虎媽之所以受到注意,乃因,如果虎媽教養方式正確且有效的話,那麼崛起中的虎寶們,將會使得崇尚自由和個性的美國家長在震驚和批判之餘,恐怕也會懷有著深深的擔憂和恐懼吧?
沒有兩個孩子是相同的,因此教養方式也不必求同,但你要針對孩子擬出適切的教養策略時,花時間觀察、了解乃是必要的功課吧再者,成就絕對來自努力和堅持。這點也可以從Dr.Phoebe (2020)《美國名校迷思,Top 1% 的代價:就算不考 SAT/ACT,99% 的你也難「躋身上流」》中看出。
文中指出:在美國想進大學很簡單,但是想進名校-那些頂級的大家擠破頭的名校-,對不起,你可能得做足準備,她說:「想要進這些名校,成績好是基本要件,但更多的必須向學校證明自己是具有領導能力,且各方面都傑出的優秀人才(英文說法是 well rounded)。這裡不是叫你每種課外活動都沾一點,而是聚焦在少部分的課外活動,且在這些地方做出成績來──無論是參加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得獎、拿下全州舞蹈競賽的冠軍、球類運動校隊的傑出運動員 MVP,還是去療養院義工團隊的隊長,或是坐飛機到非洲幫忙蓋學校等,總之就是讓學校看到你除了成績之外的與眾不同。但說白了,履歷的打造在不造假的情況下,需要時間金錢甚至是人脈來經營。
虎媽的批評者中,有人提到她的文化背景,經濟實力等等,然後呢?大家都認為只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有選擇和發展個性的機會,孩子就可以茁壯長大,對,可以茁壯長大,但要進入頂尖名校,躋身上流,家長的付出和堅持,可能就是虎媽那一套的翻版了。你看看上面所說的做出成績來的優秀人才,奧林匹亞競賽得獎,舞蹈競賽冠軍,傑出運動員,義工隊長,對不起,不是父母有錢供你發展這些才能,沒有嚴格要求你、堅持你必須做出成績,你會花費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達到嗎?
我在上文中提到教養可依照要求的高低和關懷的高低分成四個象限有高成就的成功子女大概都來自高要求,高關懷的權威型父母,虎媽的女兒是如此,美國名校的學生其父母也是如此。之前提及的在家自學成功的那個十個子女全部十三歲前進大學的美國家庭,如果細究之,你會發現:一樣是高要求和高關懷。
如何教導子女?你說呢?
Credit(2020) 她曾因「折磨」混血女兒火遍全美,9年過去,她的女兒還好嗎?2021.12.5.摘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HawaiiChineseNews/posts/3435912203098603(檀報)
Dr.Phoebe (2020) : 《虎媽的戰歌》出版 9 年再掀論戰:「教育到底怎麼做才對?」一個「虎寶」的告白 .2021.12.5.摘取自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3724
Dr.Phoebe(2021):美國名校迷思,Top 1% 的代價:就算不考 SAT/ACT,99% 的你也難「躋身上流」?2021.12.5摘取自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476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虎媽養大的,她的方法是成功的。lulu 兒女幼小,還不懂好壞優缺時,我們應該給予一定的要求和指導,培養其心志和觀念;但在他有能力做出選擇時,我們也應調整自己做法,給予適當的尊重和支持。太早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和機會,有時反而害了孩子;然而當孩子有了選擇的能力時,則應適度放權,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不管是在家自學或者學校教育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小孩,觀看過多個視頻,感覺上,「在家自學」的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優缺大概都很了解,之所以毅然採行在家自學,乃是相信如此做法對孩子更為有利,更為有效。而學校教育的家長則:要嗎對在家自學不很了解;又或者雖然了解但認為自己無能做到;又或者是從眾心態:大家都這樣,我最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看邵建的《二十世紀的兩個知識份子-胡適與魯迅》,心情沈重。 網路上有許多有關於這兩個知識份子的文章,或比較,或論述,或批判,或沈思,可說各抒己見,各有說法,只是都無法讓我心服。基本上,我個人認為:魯迅,破壞的能手,建設的侏儒,胡適反是。
實驗三法通過後,自學學生及實驗學校都有大幅增加的趨勢,針對實驗孚校畢業生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對現況感到滿意,並且表示如有機會選擇仍會選讀實驗學校;研究也顯示實驗學校所遭遇的困難有三:師資,經費,校地。實驗學校因為與傳統學校的理念和運作差異極大,因此加入前應多方考量和比較,在家自學亦然。
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依據《周刊王》的報導:美國有一個「天才」大家庭,全家10位小孩全都在13歲前跳級上大學,令外界驚奇,不過現年53歲的母親哈丁(Monalisa Harding)堅稱,自己的小孩絕對不是天才,其優異的學業表現,全都要歸功於「高效」的家庭教育。(吳哲宜,2021)
嬰兒安全座椅,以前連車子都沒有,那來的安全座椅,我還記得一台摩托車載著全家五口出遊的畫面,兒女們也都記憶猶深哩。我也還記得泡奶,什麼量好的奶?那有那麼考究?大概是兩個湯匙,然後200cc的開水,我還記得冬夜,抱著奶瓶到室外的水籠頭,一面頂著寒風,一面沖涼奶瓶的鏡頭
我是虎媽養大的,她的方法是成功的。lulu 兒女幼小,還不懂好壞優缺時,我們應該給予一定的要求和指導,培養其心志和觀念;但在他有能力做出選擇時,我們也應調整自己做法,給予適當的尊重和支持。太早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和機會,有時反而害了孩子;然而當孩子有了選擇的能力時,則應適度放權,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不管是在家自學或者學校教育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小孩,觀看過多個視頻,感覺上,「在家自學」的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優缺大概都很了解,之所以毅然採行在家自學,乃是相信如此做法對孩子更為有利,更為有效。而學校教育的家長則:要嗎對在家自學不很了解;又或者雖然了解但認為自己無能做到;又或者是從眾心態:大家都這樣,我最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看邵建的《二十世紀的兩個知識份子-胡適與魯迅》,心情沈重。 網路上有許多有關於這兩個知識份子的文章,或比較,或論述,或批判,或沈思,可說各抒己見,各有說法,只是都無法讓我心服。基本上,我個人認為:魯迅,破壞的能手,建設的侏儒,胡適反是。
實驗三法通過後,自學學生及實驗學校都有大幅增加的趨勢,針對實驗孚校畢業生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對現況感到滿意,並且表示如有機會選擇仍會選讀實驗學校;研究也顯示實驗學校所遭遇的困難有三:師資,經費,校地。實驗學校因為與傳統學校的理念和運作差異極大,因此加入前應多方考量和比較,在家自學亦然。
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依據《周刊王》的報導:美國有一個「天才」大家庭,全家10位小孩全都在13歲前跳級上大學,令外界驚奇,不過現年53歲的母親哈丁(Monalisa Harding)堅稱,自己的小孩絕對不是天才,其優異的學業表現,全都要歸功於「高效」的家庭教育。(吳哲宜,2021)
嬰兒安全座椅,以前連車子都沒有,那來的安全座椅,我還記得一台摩托車載著全家五口出遊的畫面,兒女們也都記憶猶深哩。我也還記得泡奶,什麼量好的奶?那有那麼考究?大概是兩個湯匙,然後200cc的開水,我還記得冬夜,抱著奶瓶到室外的水籠頭,一面頂著寒風,一面沖涼奶瓶的鏡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傳記的故事,記錄了作者在豪門家庭中當家教的經歷。書中描述了在富人圈中,家長們注重孩子的教育,並為他們提供各種教育資源以為其爭取入讀常春藤聯盟。這種教育模式雖能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但也對其帶來巨大壓力。文章提出了關於教育與成功的思考,讓人深思。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兄妹兩人周一到周日滿滿的學習行程,晚餐和學校功課都在車上完成,「日睡6小時」換能力超前是否值得引起各界看法不一。在丁宣智老師的觀點中,虎爸虎媽式教育被視為一種對孩子過度要求的教育方式,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Thumbnail
最近,「姨媽內力」美語補習班分享一位虎媽為子女設計的每日行程,遭到炎上。當然,如果孩子是超人,承受得起這種高壓訓練,我也無話可說。但身為教育工作者,不應該推崇並公開讚揚這種極端「可望而不可及」的學習方式,應該為學生和家長樹立一個「可望而可及」的目標。
Thumbnail
開始閱讀吳曉樂的《那些少年沒有抵達》。這是一本沉重的書,其實不適合在過年期間閱讀,不過借了回來總得看嘛。 我暫時只是看了不足20%,女主角是一個教師,除了面對學生突如其來跳樓身亡外,還被迫回顧自己悲傷的童年往事。 她的母親是一個控制狂,即使在女主角長大結婚依然受到母親控制,連婚姻對象也是母親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傳記的故事,記錄了作者在豪門家庭中當家教的經歷。書中描述了在富人圈中,家長們注重孩子的教育,並為他們提供各種教育資源以為其爭取入讀常春藤聯盟。這種教育模式雖能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但也對其帶來巨大壓力。文章提出了關於教育與成功的思考,讓人深思。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兄妹兩人周一到周日滿滿的學習行程,晚餐和學校功課都在車上完成,「日睡6小時」換能力超前是否值得引起各界看法不一。在丁宣智老師的觀點中,虎爸虎媽式教育被視為一種對孩子過度要求的教育方式,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Thumbnail
最近,「姨媽內力」美語補習班分享一位虎媽為子女設計的每日行程,遭到炎上。當然,如果孩子是超人,承受得起這種高壓訓練,我也無話可說。但身為教育工作者,不應該推崇並公開讚揚這種極端「可望而不可及」的學習方式,應該為學生和家長樹立一個「可望而可及」的目標。
Thumbnail
開始閱讀吳曉樂的《那些少年沒有抵達》。這是一本沉重的書,其實不適合在過年期間閱讀,不過借了回來總得看嘛。 我暫時只是看了不足20%,女主角是一個教師,除了面對學生突如其來跳樓身亡外,還被迫回顧自己悲傷的童年往事。 她的母親是一個控制狂,即使在女主角長大結婚依然受到母親控制,連婚姻對象也是母親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