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媽咪的愛不是pizza媽咪的愛是燭光】

    #手足爭寵 只要家裡有手足 「爭寵」大概都會是個很有得講的議題吧? 『媽咪為什麼燁可以吃那麼多???』 『媽咪為什麼翎有3顆蓮子、我只有2顆???』 『媽咪為什麼翎可以買新襪子,為什麼妳不幫我買???』 『媽咪你剛才窩窩心翎幾件?我要窩比翎多件、或一樣多哦!』 … … … 我總是試著與孩子說明「公平」與「平等」並不相同 讓孩子知道媽咪沒辦法「公平」 就像媽咪沒辦法在分紅豆湯時 一顆一顆地數 是否兩碗有一樣數量的紅豆 媽咪可以做得到的是平等 兩個人都有得喝 兩個人都是3勺
    也帶著孩子換位思考,讓他們發現 他們自己很可能也不會想要「公平」的 我:「燁,你不喜歡吃紅蘿蔔、翎很喜歡 那麼是不是翎吃了3塊紅蘿蔔 你也應該要「公平」地吃3塊紅蘿蔔呢?」 燁搖頭:『不要不要、我不要』 「那你還想要公平嗎?」 燁搖搖頭 我「翎妳不喜歡吃青椒、燁很喜歡 那麼是不是燁吃了5塊青椒 我也應該要要求妳「公平」地吃5塊青椒呢?」 翎也搖搖頭:『不要,我只要吃一小塊就好』
    顯然,這時候孩子並不想要「公平」。
    我們只能「平等」地對待孩子 兩個"都有晚餐可吃" 孩子可以依照自己當餐的飢餓程度 決定自己要吃多少飯 喜歡的菜就自己多夾一點, 不喜歡的菜,為了營養均衡,至少也要吃一塊
    做到「平等」 每個人都能吃飽,也吃得開心 若要追求「公平」 每個人公平地吃一模一樣的份量和菜色 恐怕...有人吃不飽、有人卻飽到吃不下了 公平的結果是:沒有人開心、也沒有人贏
    隨著老木我舉例說明的次數越來越多 孩子理解能力越來越好(當然也一直在長大) 慢慢地時間久了 兩個孩子比較不會什麼都要求和對方「一樣」了! 雖然如此, 孩子還是會有爭寵的時候 例如 翎跑到我背上,燁就跑來也要我背他 例如 看到燁和我在抱抱,翎也擠上來要抱一個
    上週未找了個空檔,邀請孩子們坐下 我把(1年前就準備好的)蠟燭拿出來 請燁和翎,一人拿著一根 我:「每一根蠟燭代表一個人,這是我、你、妳、爸比。」 這個火,代表愛 我點燃了代表自己的那根 「當我愛自己、好好照顧自己了,我才有愛,能夠來愛你們」 接著我點燃了代表爸比的那根 「我也很愛爸比,我給爸比我全部的愛」 「然後我生了燁,我給燁燁我全部的愛」 「你們看,媽咪自己的愛有變少或不見嗎?」 『沒有』 「然後我生了翎,我給翎我全部的愛」 「你們看,我還是有著自己原本的愛。爸比、燁、翎,也一樣擁有我的愛。所以媽咪的愛,有因為分給了爸比,就給你們比較少的愛嗎?」 『沒有』 「那有因為我愛翎,所以媽咪給燁的愛,就變得比較少了嗎?」 燁:『沒有』 「是的,媽咪的愛不是pizza,分一塊出去給燁後,翎的愛就會變少、被分光,愛就沒有了。不是的。媽咪的愛,像是燭光一樣,不會越分越少,而是越分越亮。當我愛越多的人,我點亮了更多的蠟燭,所有人都有愛,世界就越亮」 「你們看,只有一根蠟燭點著的時候比較亮? 還是現在4個蠟燭都點著比較亮?」
    孩子們望著蠟燭的這一幕... 好動人的一刻!
    「再給你們一人一根,你們也有能力愛別人哦,試試看!」 孩子們從我手上接過蠟燭, 有點期待、有點小心、有點躍躍欲試地伸出手來 點著了火,感受著 自己也有能力給予愛、讓家裡充滿愛的光芒
    . 隔天,孩子又出現了爭寵行為 燁跑來問:「媽咪,為什麼翎有…我沒有?」 我只是問:「燁,你還記得我們昨天點的蠟燭嗎? 媽咪的愛像pizza還是像蠟燭的光?」 『記得啊…』 我說明了一下關於燁的疑惑,及我為何這麼做 接著又回到公平與平等的問題: 「媽咪沒有能力做到公平,但我會盡可能做到平等。雖然媽咪沒辦法公平,但媽咪還是給你我全部的愛,就像那天的燭光一樣,你能明白嗎?」
    燁愰若所思,有點不情願地說 『哦…』 但是沒再argue他一開始追著我問的事情了。
    我想,孩子還需要一些時間慢慢理解和內化 但是那晚孩子們的眼神讓我相信 這個蠟燭點亮代表「愛」的畫面 會在孩子心裡慢慢發酵的
    溫馨提示:建議孩子夠大了,能理解火的危險性、也能合作遵守常規時,再帶孩子做這個活動喔!以免孩子對火很好奇想玩火...而演變成災難一場哦X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