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吃在台灣已不再只是讓人吃飽肚子而已,而是講究食材、吃法、場合、氣氛,以及器血的使用與擺設的美感,甚至搭配用餐的音樂也都得注意到。因此,飲食不但是生活,而且還是文化的呈現,現在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飲食應該是可以集大成的。尤其現在有越來越多人旅行只是為了某一樣地方特產或者一睹餐廳的風采,因此飲食是所謂從農業、工業、服務業晉級到體驗經濟的第四級產業。
  除了精緻的飲食文化是台灣在全球化競爭下的一個求生之道外,另外,台灣還有機會朝向有機健康發展的另一條路,包括台灣過去一直以小農小耕地的模式,轉成多樣化的生態種植相對來說是容易的,再加上自古即有的食療食補文化,若再配合養生、靈修、芳香療法等新興風尚,絕對可以形成一整個令人驚豔的健康產業。
  因此,在這樣的風潮與品質要求下,食材勢必越來越重要,人們會希望吃到當令、原地、原味的食物,不只是好吃,而且要知道是那一片土地,那個農場,甚至是那個農夫種出來的,在農人變成明星的過程中,「產銷履歷」,也就是我們吃的食品也要有身份證,已經是時代的趨勢。
  從三十年前主婦聯盟開始推動共同購買,到現在在全國各地已有非常多會買會按期訂購特約農場所生產的食物,這些年,里仁商店,棉花田..等等有機商店的成立與擴展,讓有機的食材更多元化,甚至期向更多元的保健食品與商品。
  這個時代已經可以說「有機即商機」,各個越級市場及大賣場都已經闢出有機商品的專賣區,在台灣也有許多大企業投入有機產業,以生物科技的技術投入研發與量產
  除了這些企業化經營的通路之外,有許多小村莊、小農場甚至個人,也透過網路科技的幫忙,或者一些公益團體或學術單位的協助,形成台灣另一種相當有趣的「網紅新農民」的現象。
  一旦消費者知道生產者所面對的困難,就會願意以較高的代價支持,若是生產者沒有後顧之憂,就能以對消費者最好的方式來耕種,以對抗經濟全球化下的低價競爭。
  另外在各地區也逐漸興起各種農夫市集,邀請有機種植的農人們來擺攤位,讓農民與消費者面對面,透過第一手的經驗解說,除了讓消費者了解之外,又建立感情,這些互動也能鼓勵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很需要的熱情。
  吃附近農場種的食物是一種環保節能的行動,也是鼓勵在地產業不致於在全球化市場下瓦解的方法。2005年在加拿大溫哥華發起了「一百哩飲食」的運動,希望每個人吃的東西都是來自於一百哩(160公里)之內所生產的,其實這不太容易,有一項研究指出,在美國超市貨架上的物品,每一樣平均都旅行了2400公里,實在是很浪費運輸所耗的能源以及因長途運輸所添加的防腐劑及耗費許多不必要的包裝。
  不過在有機健康食品興起的背後,我們也看到了在我們不注意之下,我們讓許多有毒的食物上桌,台灣許多農田與工廠混在一起,有許多小工廠沒有資金與設備裝置污水處理,因此許多有毒的重金屬與化學藥劑就排放到農田裏的灌溉渠道,據最保守估計,目前至少有六千多公頃(佔全國農地2%)是被嚴重污染的,麻煩的是有許多污染物是屬於長期性才會有病症顯現,也就是所謂「環境賀爾蒙」,這些化學毒物只要非常微量,就足以對我們的內分泌系統產生干擾作用,而損害人體機能(比如戴奧辛、多氯聯茶、塑化劑、界面活性劑…)。
  重金屬的污染透過食物鏈的累積,更是形成另一種恐怖的隱形殺手。據研究顯示,在台灣只要吃10公克的牡蠣,就已達到一天容許的重金屬含量,吃50公克大型魚類魚類,就已超過容許量10倍。
  這些有重金屬及有毒物質通常累積在動物的脂肪內,因此很難透過正常的代謝而排出體外。少吃肉或許是一種不得不的預防之道,同時,找到可以信賴的食物來源,甚至自己在陽台種菜,或者找個農場嘗試過半個農夫的日子,也許是這個世紀的新生活型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搬到山上後,對於一年四季的變化,感覺上具體多了,不再像都市人必須透過電視來告訴你:「大閘蟹的蟹黃大餐上桌了,所以,秋天到了!」或者是靠百貨公司換季大拍賣或春裝上市的廣告來報訊,甚至對於很多朋友來說,也許從每天一早起床,到地下室開車,然後停車在辦公大樓的地下停車場,一天24小時幾乎都在空調的人造環境
這是個令人困惑與徬徨的時代,一方面是因為選擇太多,似乎做什麼都可以,但這也讓我們更加無所適從,另外原因則是變化太快,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一切事情都在不確定中,我們相信的價值可能轉眼就破滅,也因為如此的紛亂與喧囂,人人都需要安靜的練習。 練習緩慢的思考,緩慢的溝通,最好的方法就是寫信,用文字寫下一封又
有個著名的俄國科學家柳比歇夫,每天都很仔細地寫日記,長達五十六年之久。  他的日記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不只記錄了一天做了什麼事,而且還記下了每件事情花了多少時間,精細到以分鐘為單位。  並且在月底或年底,還會分類加以統計他在什麼事情上共花了多少時間。也就因為他這麼徹底的紀錄並且有覺知地掌握時間
幾千年前醫學之神希波克拉底就曾表示,是毒還是藥,差別只在數量,的確,人體不可或缺的水,一下子喝太多也會水中毒,是會致命的。  在由人組成的社會中,數量也往往是關鍵的,「量多質變」及「關鍵少數」,都說明了人數多一人少一人,在不同情境的影響是很不一樣的。  著名科普作家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這本書裡,就
 我們學科學並不是要人人都當科學家,也不是要背一大堆知識與數據,或者是拼湊一堆物理公式或化學方程式做計算題變成工程師,而是透過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習來學會科學的思辨力。  在這個複雜的時代,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你的專長是什麼,人人都必須要有科學思辨力,用符合科學原則的科學方法來判斷事情,這也是108課綱
我相信世界上或許有雙方一見就鍾情的傳奇,但是我常常提醒女兒,在陷入愛情前,要先觀察對她有好感的男生。反正這個時代,網路搜尋功能強大,臉書等等社群軟體盛行,花點功夫,一定能掌握對方的交友情況,興趣喜好或思想言行表現。如果萬一找不到任何資料了,那就更值得懷疑,也許就直接把他列拒絕往來戶。  所有研究顯示
搬到山上後,對於一年四季的變化,感覺上具體多了,不再像都市人必須透過電視來告訴你:「大閘蟹的蟹黃大餐上桌了,所以,秋天到了!」或者是靠百貨公司換季大拍賣或春裝上市的廣告來報訊,甚至對於很多朋友來說,也許從每天一早起床,到地下室開車,然後停車在辦公大樓的地下停車場,一天24小時幾乎都在空調的人造環境
這是個令人困惑與徬徨的時代,一方面是因為選擇太多,似乎做什麼都可以,但這也讓我們更加無所適從,另外原因則是變化太快,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一切事情都在不確定中,我們相信的價值可能轉眼就破滅,也因為如此的紛亂與喧囂,人人都需要安靜的練習。 練習緩慢的思考,緩慢的溝通,最好的方法就是寫信,用文字寫下一封又
有個著名的俄國科學家柳比歇夫,每天都很仔細地寫日記,長達五十六年之久。  他的日記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不只記錄了一天做了什麼事,而且還記下了每件事情花了多少時間,精細到以分鐘為單位。  並且在月底或年底,還會分類加以統計他在什麼事情上共花了多少時間。也就因為他這麼徹底的紀錄並且有覺知地掌握時間
幾千年前醫學之神希波克拉底就曾表示,是毒還是藥,差別只在數量,的確,人體不可或缺的水,一下子喝太多也會水中毒,是會致命的。  在由人組成的社會中,數量也往往是關鍵的,「量多質變」及「關鍵少數」,都說明了人數多一人少一人,在不同情境的影響是很不一樣的。  著名科普作家葛拉威爾在「以小勝大」這本書裡,就
 我們學科學並不是要人人都當科學家,也不是要背一大堆知識與數據,或者是拼湊一堆物理公式或化學方程式做計算題變成工程師,而是透過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習來學會科學的思辨力。  在這個複雜的時代,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你的專長是什麼,人人都必須要有科學思辨力,用符合科學原則的科學方法來判斷事情,這也是108課綱
我相信世界上或許有雙方一見就鍾情的傳奇,但是我常常提醒女兒,在陷入愛情前,要先觀察對她有好感的男生。反正這個時代,網路搜尋功能強大,臉書等等社群軟體盛行,花點功夫,一定能掌握對方的交友情況,興趣喜好或思想言行表現。如果萬一找不到任何資料了,那就更值得懷疑,也許就直接把他列拒絕往來戶。  所有研究顯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當我們講到食農議題,大多從食安入手。這的確有其脈絡,台灣在發展工業的時代,由於不重視環保,因而造成許多以前未曾想過的病症。從而人們提出吃健康的訴求,由食安開始關注環境議題。進而提倡重新建立人與環境的連結。人因為鑲嵌在環境中,所食衣住行皆與環境息息相關,也因此形塑了文化。文化就是日常生活的集合。
Thumbnail
回顧食安事件史,你會發現: 「銅板美食」不再美好、 農民總會留塊田種給自己吃、 正常的通常不會出問題,會出問題都是不正常的..... 但別怕 ~ 台灣的食安環境一直在努力進化中!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食農教育的重要,不只關於健康,還有國家安全!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台灣吃素人口根據去年最新一份資料統計,全台灣共有百分之十四的人口吃素,比例高居全世界第三。事實上早在西元二零一七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CNN就曾評選台灣為十大素食友善城市。全台灣有超過六千家素食餐廳,其中不乏異國料理方式,選擇相當多元。對於吃素者者這些素食餐廳怎麼吃都不會膩、這篇就來介紹這家味萊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居民吃什麼,推敲該地的特色,例如靠海的地方漁產興盛,所以我們不會到山裡找好吃的海鮮;碼頭邊常有重口味又富含澱粉的美食,因為那是過去勞力階層補充能量的重要餐食。在外地討生活的遊子,時常說著想念「家鄉味」,其實想念的不僅僅是那道料理,而是那個飲食符碼背後所代表的地方風情與鄉土情懷。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當我們講到食農議題,大多從食安入手。這的確有其脈絡,台灣在發展工業的時代,由於不重視環保,因而造成許多以前未曾想過的病症。從而人們提出吃健康的訴求,由食安開始關注環境議題。進而提倡重新建立人與環境的連結。人因為鑲嵌在環境中,所食衣住行皆與環境息息相關,也因此形塑了文化。文化就是日常生活的集合。
Thumbnail
回顧食安事件史,你會發現: 「銅板美食」不再美好、 農民總會留塊田種給自己吃、 正常的通常不會出問題,會出問題都是不正常的..... 但別怕 ~ 台灣的食安環境一直在努力進化中!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食農教育的重要,不只關於健康,還有國家安全!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台灣吃素人口根據去年最新一份資料統計,全台灣共有百分之十四的人口吃素,比例高居全世界第三。事實上早在西元二零一七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CNN就曾評選台灣為十大素食友善城市。全台灣有超過六千家素食餐廳,其中不乏異國料理方式,選擇相當多元。對於吃素者者這些素食餐廳怎麼吃都不會膩、這篇就來介紹這家味萊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居民吃什麼,推敲該地的特色,例如靠海的地方漁產興盛,所以我們不會到山裡找好吃的海鮮;碼頭邊常有重口味又富含澱粉的美食,因為那是過去勞力階層補充能量的重要餐食。在外地討生活的遊子,時常說著想念「家鄉味」,其實想念的不僅僅是那道料理,而是那個飲食符碼背後所代表的地方風情與鄉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