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剃鬚,然後撿到女高中生》談青少女的心理與情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pakutaso

劇情大略:

離家出走來到東京的女高中生沙優(17歲),未成年又無處可去,她提供做愛與男人交換住宿,直到他人覺得風險大於利益時,沙優就必須再流浪尋找下家。
被稱為大叔的吉田(實際上26歲),在告白失敗後那晚撿到她,帶回家住,展開一連串的普通生活。原以為是搞男女曖昧的故事,結果是勵志成長類,逼近(心靈上的)寫實。
《剃鬚,然後撿到女高中生》
沙優為什麼走向流浪?故事還沒講。不過她選擇逃避過去創傷,然未成年無法謀生,為了生存,養成了利益交換原則。這是身心分離的,她不只要假裝享受性愛,還要察言觀色房屋主人的喜好(一種人格面具),以免自己太快被拋棄。
但演得再好,也只是慢一點被拋棄。
所以當沙優發現吉田什麼都不要,只讓她留下來住,以類似監護人身份企望她恢復普通高中生的笑容時,沙優就傻了(沒想到原則被破壞),不敢相信,不斷試探:「你真的不要我的身體嗎?那到底為什麼會留下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呢?」
這是漫畫的第一個議題:『無條件的溫柔以待,真的有嗎?』
《剃鬚,然後撿到女高中生》
故事沒有停在此過於浪漫的設定。
吉田雖然是堅守信念的好人,但是他也得問自己,孤男寡女同處一室,難道都不會衍生感情嗎?到底是誰利用誰?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不是感情那還會有什麼?人的關係是牽絆的,逐漸會變成「你需要我,而我也需要你」。不是純粹地誰照顧誰,而是互相地,變成「類家人」的關係。
這是第二個議題:『類家人是什麼意思?』
後來喜歡男主角的女生太多了,且每個女生都很睿智、聰明,都反過來教男主角「何謂女生間的察言觀色、表面演出」,也幫忙提點沙優的內在狀態使其成長,每個人都很坦率溝通內心想法,很好看,只是很神奇,這種發展有點脫離現實。
《剃鬚,然後撿到女高中生》
第三個議題:『高中生如果沒有成熟大人的協助,在生理及心理都很難成長』
每個角色都渴望親密,但有的用奇怪的信念達成目的,在本故事裡沒有絕對的壞人,而這些人幾乎(因為都比沙優年紀大)又能接納、提問與回饋沙優這個孩子,讓她逐步獲取支持的力量,準備面對未來。
人們,尤其女生,特別敏感「被需要」(很多愛的意思),被他人肯定才能做自己。在現實裡,好像也是這樣。
離家出走的少女加上青春期,「性的感覺」又與「被需要」類似,再跟情慾相混,常令人搞不清楚,而容易走向「我好想你需要我(的身體)」。
成長中有太多需要釐清的情緒、價值觀,青少年才能確認「我是誰」、「怎麼了」,此時就需要成熟大人從旁協助,讓她把生理感受及心理認知歸建進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經歷許多後,沙優在23話已經可以接納自己「不想要又難以拒絕的恐懼」,隔天能對他亂來的前輩警告「再有下次,我會發火」。
《剃鬚,然後撿到女高中生》
故事裡最常見沙優自問:「我是可以被需要的嗎?」
被需要是一種無條件的關懷,那不是身體被需要、不是功能被需要(這都是工具人而已)。「被需要」與「需要」,或者「愛」與「被愛」是一體兩面,青少年學習進入社會的階段,外表看似自主,其實她仍然要有「被需要」及「被愛」作為後盾,支援她無論成就如何、衝突多少,她可以永遠是那個她,不用人格面具。
「被需要」與「需要」,或者「愛」與「被愛」既是一體兩面,最後兩人會變成彼此需要也就是牽絆。在此前提下,青少年才能啟動自我改造與成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6會員
223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父親缺席了,或者父性心理缺席了,孩子雖然可以被母愛無限包容,但難以長大,因為沒有人催促他脫離母體,向前邁進成為大人,可能就此成為「媽寶」。梶原千遠在《拒絕長大的男人》書裡說道:『會培養出「什麼都不想做」的男性的家庭,一定是父母雙方都缺乏父性,而且是嚴重缺乏。』
男人的親密是感官、情慾與情感的混成。 ──這是《香水》要說的故事。 對於感情,通常是「男人感官、女人感覺」,男人靠上床確認親密,女人靠浪漫氣氛確認關係,其實,他們要的就是:親密關係。每個人都需要親密關係,建立連結,這是人存在的基本,然後才能獨立也好,表達依賴也行。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父親缺席了,或者父性心理缺席了,孩子雖然可以被母愛無限包容,但難以長大,因為沒有人催促他脫離母體,向前邁進成為大人,可能就此成為「媽寶」。梶原千遠在《拒絕長大的男人》書裡說道:『會培養出「什麼都不想做」的男性的家庭,一定是父母雙方都缺乏父性,而且是嚴重缺乏。』
男人的親密是感官、情慾與情感的混成。 ──這是《香水》要說的故事。 對於感情,通常是「男人感官、女人感覺」,男人靠上床確認親密,女人靠浪漫氣氛確認關係,其實,他們要的就是:親密關係。每個人都需要親密關係,建立連結,這是人存在的基本,然後才能獨立也好,表達依賴也行。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少女漫畫單行本《戀愛生存論》的創作心路歷程與靈感來源。漫畫融合了作者的個人經歷,探索愛情與自我選擇的主題,並透過兩位主角的故事展現了對於自由與真實意願的追尋。本作在少女漫畫的範疇中,呈現了一種不同的面貌,強調個人選擇的重要性。透過輕鬆幽默的筆觸,讓讀者感受到成長與抗爭的趣味。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學生住宿宿舍時經常會面臨共用衛浴的清潔問題,本文描述了一名學生對於宿舍衛浴的困擾以及衛浴清潔的周而復始,解決之道仍未見成效,最終選擇搬離宿舍。不過,困擾卻並未就此結束,夢中仍然被髮絲纏繞著。鮮明的對比和描繪就宿舍清潔問題的困擾,對當事人的影響和矛盾心理都有一定的展示。
Thumbnail
日本電影--青春,半生不熟 電影簡介 玉子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經營運動器材店的離異父親住在一起。玉子把時間花在睡覺、吃飯、看電視、看漫畫和玩電子遊戲上。她父親會養她,但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工作。 影片中的玉子,就對每件事都缺乏熱情,這故事可能是許多年輕人可能面臨的現實縮影。大部份的人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紅書包女孩》某程度上是承接了半年前的《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嬌憐外出妹》,是由梓川楓變回梓川花楓後(人格轉換)所衍生的新劇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少女漫畫單行本《戀愛生存論》的創作心路歷程與靈感來源。漫畫融合了作者的個人經歷,探索愛情與自我選擇的主題,並透過兩位主角的故事展現了對於自由與真實意願的追尋。本作在少女漫畫的範疇中,呈現了一種不同的面貌,強調個人選擇的重要性。透過輕鬆幽默的筆觸,讓讀者感受到成長與抗爭的趣味。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學生住宿宿舍時經常會面臨共用衛浴的清潔問題,本文描述了一名學生對於宿舍衛浴的困擾以及衛浴清潔的周而復始,解決之道仍未見成效,最終選擇搬離宿舍。不過,困擾卻並未就此結束,夢中仍然被髮絲纏繞著。鮮明的對比和描繪就宿舍清潔問題的困擾,對當事人的影響和矛盾心理都有一定的展示。
Thumbnail
日本電影--青春,半生不熟 電影簡介 玉子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經營運動器材店的離異父親住在一起。玉子把時間花在睡覺、吃飯、看電視、看漫畫和玩電子遊戲上。她父親會養她,但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工作。 影片中的玉子,就對每件事都缺乏熱情,這故事可能是許多年輕人可能面臨的現實縮影。大部份的人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紅書包女孩》某程度上是承接了半年前的《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嬌憐外出妹》,是由梓川楓變回梓川花楓後(人格轉換)所衍生的新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