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無限公司行動提案日-被拒絕的美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情提要〉
這兩天,我想著,我好像默默的做對了什麼。
「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影響了大家生活許多。所以,我們想要趁疫情趨緩的時候,發起一個美好提案計畫,提醒大家不要忘記生活中仍然有許多美好。希望您聽完我們的提案,也可以與我們一起將這份美好傳遞下去……。」
這是孩子們上街頭行動時,對接受我們提案的每一位叔叔阿姨們的開場白,更是美好無限公司的每一個小成員自己發想、團隊拼湊出來的共識。兩班,13位高年級的孩子,我覺得他們為自己、為他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這項街頭提案計畫,一開始,雖然大膽但難免有些不確定性。帶著孩子們從零開始的發想,當初只是一個信念:「我想讓他們體驗一堂更有意義的生命教育。」一直以來我總是打著表達練習的名號,竭盡所能的在教室裡探索世界、探索自己,甚至盡可能的正向美好也竭盡所能的揭露現實殘酷。原本這學期玩提案,單純只想讓孩子們練習提案的同理技巧與說服能力,從沒想過「玩這麼大」,僅僅三週的發想討論、籌備一切,第四週我們真實地完成了這項任務,至今我仍不確定這個過程突如其來的美好,好像…對了吧?
幾週前的某天,我在課堂中進行了荷蘭青年斯拉特發明海洋吸塵器的專題。我問:「除了地球暖化、空氣污然、海洋汙染這些大家熟知的議題,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呢?」大家陷入短暫的思考,然後女孩在全班面前分享了一個想法:「老師,我們的生活現在只有讀書、考試、補習,哪有什麼時間發現什麼問題?」果然,話說出口又引來一陣心心相惜的共鳴。我說:「好,那老師發現一個最大的問題了。」於是,這個大膽的街頭提案企劃,就在自己的腦海中發酵、實踐,「沒錯!該讓他們體驗一堂更有意義的生命教育。」我當初只是這樣想的,然後有了美好無限公司。
我以公司理念「傳遞美好」為主題,要孩子們自行設定內容、發起活動,成為踏踏實實的美好無限公司員工。這次的行動提案計畫,我們全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與步行進行(註:節能減碳要環保是老師我對孩子們在活動中許下的心願)。兩個團隊除了都有傳遞美好的一句話這件事之外,他們各自選擇了兩種不同的提案方式來加強這份美好、賦予更大的意義。一是進行街頭訪問,蒐集相遇的每個人一天中的美好小事,然後告訴大家我們的發現就是:「只要你打開美麗的眼睛觀看生活,美好永遠都在身邊」。另一團隊想進行募款,從流浪動物、老人、兒童、弱勢家庭發想,在蒐集了許多資料之後,他們決定為兒福聯盟的「逆境家庭翻轉計畫」進行募款,這些發想、思考的過程,都是孩子們「自己決定」的珍貴,但關於他們的成長蛻變我一一記在心裡。
兩個團隊的出發日,我仍不放心的婆媽式耳提面命。注意安全、注意禮貌、注意規矩、注意你所傳遞的重點、注意不要走丟了、注意團隊合作、注意彼此加油打氣,然後,我最後玩笑補上:「注意會被拒絕,而且我希望你們真的被拒絕。」立刻引來一陣譁然,但當時,還有個孩子自信滿滿的說:「不會吧!老師,我們是在做一件帶給大家美好、有意義的事耶!怎麼會被拒絕?」
活動結束了,我依舊會在空閒時想起帶著孩子們的這兩天行動日。其實,整個過程比我想像的更加心驚膽顫、更加難以掌控、更加驚喜連連、更加有所收穫、互動更加動容、過程更加美好。

若是說這過程中是否有個未知的力量引領著我們前行,我完全相信!因為這堂生命教育課,太完整了!
〈記錄一〉
老師設定每個員工得要主動找到兩位路人,親自向他進行提案與互動。過程中除非有緊急、危險的狀態發生,否則老師一律旁觀只有打從心裡給予滿滿力量支持(假裝淡定按耐住、放手不幫忙,對我來說真是一場天人交戰,不容易!)。第一批行動的團隊,在公園的第一輪提案,令我感到十分詫異。過程順暢無比,來自許多天使路人們的參與。所有的叔叔阿姨專心聆聽、參與互動,甚至給了這群勇敢與人交談的孩子們許多正向回饋。我很驚訝,因為這樣的力量感染,連平時較為害羞、內向寡言的孩子都勇敢的跨出了那一步,讓老師我不得不回過頭再一一向所有的天使們道謝。

就在孩子們具足自信,往第二輪陣地-文心秀泰廣場邁進後,情況竟是天壤之別了。他們接二連三接收到最殘酷的拒絕,連平時表現一向自信的女孩也吃了四次閉門羹。老師我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臉都垮下來了,然後開始慌張漫無目的的找尋下個提案目標,我還是只能先安撫自己蠢蠢欲動的心,捏緊拳頭、不插手,對他們說:「我知道你們很失望,但大家臉不可以這麼臭,提起精神來!被拒絕很正常,而且就算被拒絕還是要有禮貌的跟對方說聲謝謝,沒關係!把握時間,不要放棄,每個人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務才行!你們可以的!」這時,一個小變化發生了。孩子們先是聚在一起彼此對談,然後重新出發。他們換了人主導(一個換手氣的概念?),然後只要夥伴上前說話時,大家便一起靠近然後幫忙補充說明,這就順利完成了一個成功的提案,最後彼此給了對方一個肯定的眼神,繼續尋找下個提案目標。在距離十步遠,拿著手機拍照的我,其實眼眶泛淚、很感動。我不知道他們彼此溝通了什麼,但他們似乎找到平時上課時團隊合作的默契,於是成為了彼此的力量、凝聚前行。接著,即便有再次被拒絕的時候,這群孩子們展現出來的已經不是失望,而是面對的勇氣。
第一組孩子的提案行動任務完成了,當時,已經日落。一同步行回程的時刻,孩子們開心的談著自己「被拒絕」的累計成績。當然,還是不時的抱怨:「怎麼會有人寧願滑手機也不想聽我們說話!」「對呀!他明明也沒在幹嘛,為什麼不聽!」「這根本就是科技冷漠嘛!」哈哈,老師我邊走邊微笑,一邊表示認同他們的想法,拍拍他們受傷的心靈。然後,停在捷運月台等車時看著顯示到站時間6分鐘,我總算找到機會問:「你們為什麼覺得別人一定要聽我們的提案?不想聽不可以嗎?」「如果是你遇到了我們,你會不會也拒絕?為什麼會想拒絕?」「還有,你們有發現為什麼有一些人拒絕了你們嗎?例如你們去訪問一個媽媽,他嬰兒車裡的寶寶正在調皮、哭鬧,你們覺得當時適合找她互動嗎? 還有,你們也問了當下沒有顧客的店家,但為什麼還是被拒絕了呢?這些關於『被拒絕』的問題,老師希望大家想一想,下禮拜我們課堂可以好好的來討論一下。」
「不過,今天我覺得很驕傲,你們都負責任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每個人都為自己突破了一些事,很勇敢、很美好。不過今天老師收到最美好的一件事就是,你們都被拒絕了!哇哈哈哈!」然後女孩被老師激得跺腳,男孩怨聲載道。我拿起手機,拍下美好無限公司員工下班的樣子,問:「今天好玩嗎?」
「很好玩!」大家給了老師最欣慰的語調與聲情。
「被拒絕的學習」與「試著理解並接受他人的不配合」,我想是這次孩子們在提案過程中最大收穫的美好,這也是我在這次提案行動中第一個想記錄的美好發生,當然還有許多美好,我們慢慢說。
#專題表達的一百種可能 #被拒絕的勇氣#美好無限公司提案行動日
avatar-img
48會員
55內容數
我們是一, 我們都是獨特且美麗的一, 我們也集合成為一。 分享我的教育想法,一起感受世界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ela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帶孩子們一起挑戰任務,其實我的想法是?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想法,所謂的「自我價值感」究竟為何?一個人,該怎麼在自我生命的學習中以至於群體裡,感受所謂「我是一個有價值的個體」這個學習。而這個「有價值」,若是只有社會世俗的條件供給與賦予,那在社會群體改變不了的無形階級下,難免讓許多人陷入自我迷失與自
剛剛整理相簿,想到一件想說,但卻又忘記說的事。雖然身為一個表達教師,但有的時候,心裡一大包感受想吐出,但未經梳理還真無法成為清楚的思緒、明白的一絲一縷。 上週,我與友人來到南投的這間咖啡廳。其實,這不是計劃中的事(計畫也不是我們旅行會有的事),只是一路前往埔里的路上,我們飛馳經過在路邊泰然自在的它。
「回程路上順路回去看看,阿嬤還有沒有賣。」一開始,只是這樣的一個念頭。認識阿嬤,始於電視節目《綜藝玩很大》的一個小專題。記得那天,我正好回台南邀請爸媽一起當「玩粉」,印象深刻那天的內容,是六週年的特輯與任務,其中一個任務便是來到南投草屯,和阿嬤一起準備、一起賣紅薯餅。 平常爸媽看綜藝節目都是配飯、配
九月一號,疫情趨緩。告別了將近三個月的線上學習,孩子們戴起口罩、揹起書包回歸學校。從臉書上,紛紛看到眾多爸媽好友們如同慶功般的文章,喜悅生活回歸正常,多了一些喘息。新學期,好像大家不約而同有個期盼,那就是回歸正常,一如往常。 八月,因為自己線上課也少了許多,反倒是我與男孩最緊密相處的時光,嗯!從上次
表達與學習,到底有沒有關係? 表達力,是一個聲音、內容、思考、展演甚至是內在許多能量聚積的集合。學習力,更是在各種表達方式的作用、牽引下,逐漸誘發出的感受、理解與思考。 從事教育工作與口語表達教學十幾年來,我知道,表達力之於學習的歷程,是台灣現今體制內教育孩子們最欠缺的一環。其實,我理解家長們不
疫情之下,教學的一切轉換也形成一團忙碌,好久沒好好記錄生活。今天,適逢父親節,除了祝福家鄉的老爸平安快樂之外,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想到我身邊的另一個父親,是我心中的一個未知的沉重。 那天下課前,男孩對我說:「老師,你知道我父親節送我爸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嗎?」我還來不及反應,他接著說:「就是我去找媽
關於帶孩子們一起挑戰任務,其實我的想法是?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想法,所謂的「自我價值感」究竟為何?一個人,該怎麼在自我生命的學習中以至於群體裡,感受所謂「我是一個有價值的個體」這個學習。而這個「有價值」,若是只有社會世俗的條件供給與賦予,那在社會群體改變不了的無形階級下,難免讓許多人陷入自我迷失與自
剛剛整理相簿,想到一件想說,但卻又忘記說的事。雖然身為一個表達教師,但有的時候,心裡一大包感受想吐出,但未經梳理還真無法成為清楚的思緒、明白的一絲一縷。 上週,我與友人來到南投的這間咖啡廳。其實,這不是計劃中的事(計畫也不是我們旅行會有的事),只是一路前往埔里的路上,我們飛馳經過在路邊泰然自在的它。
「回程路上順路回去看看,阿嬤還有沒有賣。」一開始,只是這樣的一個念頭。認識阿嬤,始於電視節目《綜藝玩很大》的一個小專題。記得那天,我正好回台南邀請爸媽一起當「玩粉」,印象深刻那天的內容,是六週年的特輯與任務,其中一個任務便是來到南投草屯,和阿嬤一起準備、一起賣紅薯餅。 平常爸媽看綜藝節目都是配飯、配
九月一號,疫情趨緩。告別了將近三個月的線上學習,孩子們戴起口罩、揹起書包回歸學校。從臉書上,紛紛看到眾多爸媽好友們如同慶功般的文章,喜悅生活回歸正常,多了一些喘息。新學期,好像大家不約而同有個期盼,那就是回歸正常,一如往常。 八月,因為自己線上課也少了許多,反倒是我與男孩最緊密相處的時光,嗯!從上次
表達與學習,到底有沒有關係? 表達力,是一個聲音、內容、思考、展演甚至是內在許多能量聚積的集合。學習力,更是在各種表達方式的作用、牽引下,逐漸誘發出的感受、理解與思考。 從事教育工作與口語表達教學十幾年來,我知道,表達力之於學習的歷程,是台灣現今體制內教育孩子們最欠缺的一環。其實,我理解家長們不
疫情之下,教學的一切轉換也形成一團忙碌,好久沒好好記錄生活。今天,適逢父親節,除了祝福家鄉的老爸平安快樂之外,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想到我身邊的另一個父親,是我心中的一個未知的沉重。 那天下課前,男孩對我說:「老師,你知道我父親節送我爸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嗎?」我還來不及反應,他接著說:「就是我去找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關於小我的奇蹟之旅 參加教育部的生命教育種子教師培訓已超過4年了,我自己對生命教育的推廣有自己的想法,我比較傾向於推動心法,讓每一個人從內在去體驗自己的生命,啟發內在的生命力,然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他們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 不過這個想法可能跟教育部的團隊不太一樣,他們比較傾向給老師主任
Thumbnail
【進階上課二】 經過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了以下的收穫和體悟: l   昨天開始看孩子們的作業,班上有近1/3的孩子沒有交,負責的秘書垂頭喪氣地來跟我報告後,我肯定秘書認真的態度同時,也在思考要如何處理剩下的孩子,經過我的詢問,發現大多的孩子都是沒有帶到,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會進一步責問「為什麼沒有帶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案是我們展現能力、爭取機會的重要方式。然而,許多人都曾有過提案被拒絕的經歷。面對提案被拒絕,我們難免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自我懷疑。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提案會被拒絕呢?是我們的想法不夠好嗎?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夠清晰?其實,提案被拒絕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Thumbnail
歡迎光臨「遊睦市中心」。我們是一個努力了三年卻還沒有任何有影響力行動的社會議題關注團隊。因為現實的無奈,讓創辦人決定放棄堅持這麼久的事情。並且想在最後,記錄下從決定放棄,到放棄後,生活及工作上的轉變。歡迎點進來,聽聽我的「放棄日記」。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
Thumbnail
現在常常有人說要給孩子信心,可是信心不是你可以給他們的東西,而是必須由他們自己建立。實際上只有一種方法: 交給他們一件他們做不到的任務,讓他們努力練習,直到做得到為止,然後持續不段重複這項過程。 我們讓孩子參與組織化的運動,通常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渴望他們精通那樣運動,而是間接學習。我們希望孩子學
Thumbnail
表達意見,本就是一件理應要被接受的事。 但錯過了表達意見的時機,等於默許別人替自己做決定,既然默許,那之後的不滿,又有什麼立場說出口呢?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那年寒假,我在大觀國小帶寒假營隊,當時想說除了固定的日常作息(寫功課、運動放風)外,可以帶他們做點有趣的事。 這一班上起課來不是很好帶,因為年級差別有點大(混齡),而且還有幾個幾乎沒有學習能力或學習風格非常特殊的孩子。低年級和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師比較多的介入......
關於小我的奇蹟之旅 參加教育部的生命教育種子教師培訓已超過4年了,我自己對生命教育的推廣有自己的想法,我比較傾向於推動心法,讓每一個人從內在去體驗自己的生命,啟發內在的生命力,然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他們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 不過這個想法可能跟教育部的團隊不太一樣,他們比較傾向給老師主任
Thumbnail
【進階上課二】 經過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了以下的收穫和體悟: l   昨天開始看孩子們的作業,班上有近1/3的孩子沒有交,負責的秘書垂頭喪氣地來跟我報告後,我肯定秘書認真的態度同時,也在思考要如何處理剩下的孩子,經過我的詢問,發現大多的孩子都是沒有帶到,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會進一步責問「為什麼沒有帶
Thumbnail
在職場上,提案是我們展現能力、爭取機會的重要方式。然而,許多人都曾有過提案被拒絕的經歷。面對提案被拒絕,我們難免會感到沮喪、失望,甚至自我懷疑。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提案會被拒絕呢?是我們的想法不夠好嗎?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夠清晰?其實,提案被拒絕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Thumbnail
歡迎光臨「遊睦市中心」。我們是一個努力了三年卻還沒有任何有影響力行動的社會議題關注團隊。因為現實的無奈,讓創辦人決定放棄堅持這麼久的事情。並且想在最後,記錄下從決定放棄,到放棄後,生活及工作上的轉變。歡迎點進來,聽聽我的「放棄日記」。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
Thumbnail
現在常常有人說要給孩子信心,可是信心不是你可以給他們的東西,而是必須由他們自己建立。實際上只有一種方法: 交給他們一件他們做不到的任務,讓他們努力練習,直到做得到為止,然後持續不段重複這項過程。 我們讓孩子參與組織化的運動,通常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渴望他們精通那樣運動,而是間接學習。我們希望孩子學
Thumbnail
表達意見,本就是一件理應要被接受的事。 但錯過了表達意見的時機,等於默許別人替自己做決定,既然默許,那之後的不滿,又有什麼立場說出口呢?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