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那些粗獷的北方美味之蔥包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格友們中北方人多嗎?我這個“北方”指的是差不離兒的“北” – 東三省內蒙古當然算,河北山東北京什麼的也算夠北。曾經的北方冬天在吃食上是很單調的,土豆白菜蘿蔔凍梨凍柿子… 即使這樣,大蔥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一年到頭隨時都可見。然而在我去國離鄉的n多年裡,別的就是不懷念,只懷念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蔥包肉(大蔥炒豬肉)。
蔥包肉。圖片來自豆果美食網站。
今天農曆臘月十一,按照老歷正是我老媽該辦年貨策劃大吃大喝的時候。我就格外的想念這道菜,流口水的那種想念。實際上年夜飯總得是寓意吉祥樣貌富貴的肥魚大鴨子什麼的,這樣的小菜只有在平常的日子才能吃到。
山東章丘大蔥。圖片來自百度搜索。
請注意,這個“蔥”一定要是北方的大蔥,味道足又不嗆人,清脆水靈,嚼起來有質感又“艮”(gěn, 北方形容像樹根似的堅韌嚼不動的情況)。話說北方的蔥要是不足1米長那都不叫蔥。 對南方網友們作揖 – 俺們北方的東西就是稍欠秀氣,呵呵。
扯遠了,說回我老媽飯桌上的蔥包肉。大蔥斜切成段,豬里脊切片,基本就是爆炒就成了。上桌後一定要趁熱吃那個蔥,不是肉,是蔥!被肉味浸透的蔥比肉香!照例我是配米飯吃,我爸一定要捲餅吃。此刻是沒有任何人顧得上說話的… 風捲殘雲後我爸通常會做個結語:“這菜得放辣椒。” 當時還不吃辣的我雷打不動的懟回去:“你敢!”
我記得問過我媽為什麼說“包”,蔥和肉誰也沒包著誰啊?我媽說是“蔥爆肉”叫混了。但那時“包”這個動詞已經帶著特有的蔥香牢牢的刻在了我的胃裡和腦子裡,我就從來也沒打算換過叫法。

長大以後到世界上去闖,見識過的美味就太多了。台灣朋友帶我吃的三杯雞,在導師家吃的Raclette(板燒奶酪), 法國的鵝肝香檳,西班牙的火腿 … 我讚歎,佩服。但是講真,吃不到我也不會惦記。我就是忘不了我的蔥包肉!
兒時美味總是有著超然的地位。它早已不只是食物,而是包含著思鄉,思親,懷舊等等在內的情感寄託。這麼著思念久了記憶容易走樣,腦子裡已經想不起準確的滋味,只記得自己曾是多麼的陶醉。 離開家之後不是沒試過,但是再也複製不出心心念念的那個原始的味道。
圖片來自Google搜索。
一半是因為東西變了。現今的大蔥,豬肉,西紅柿,黃瓜,都是一股工業產品的氣息,味同嚼蠟。西方產的無論是所謂的scallions(即green onions),還是chives,還是leeks,都和大蔥相去甚遠。
另一半是因為我們變了。兒時的我們是很容易被感動的,一個簡單的菜只因為是媽媽做的,兄弟姐妹搶著吃的,爸爸洗的碗,就能把我們打動到內心深處,惦記一輩子。那麼如果是一個中年人呢?他/她經歷了大江大河,見識過松露魚子,並且遭遇過故鄉巨變,親人離去,你還怎麼用一盤兒菜去感動他/她?
現今的我早已放棄了重溫兒時的許多東西。哪怕當年的實物還原模原樣的存在,兒時那個時空卻永遠的逝去了。行文到此處,我得把話說回來:逝去了又何妨?人生何處無美食,人生何處無感動。只要我媽還在我的廚房裡掌勺,我吃什麼都行。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虚中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兩年間,生活在疫情下的歐洲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從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兩年間,生活在疫情下的歐洲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國中的時候,曾以為我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的那個人。 那時候讀到歐陽修《孟子》裡的《告子下》,其中有句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我以為我的人生找到了答案,原來如此,難怪我小時候那麼倒楣……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我和弟弟對任何非人類的動物感到相當大的好奇心,常常會跑去田野中,挖泥土找蚯蚓、螞蟻,和奇形怪狀的石頭,看可不可以挖到寶石;然後在花叢間找各種不同圖案的瓢蟲、蝴蝶、金龜子;在水裡找蝌蚪、大肚魚、金寶螺;而那時候最喜歡的動物,是小狗狗,是那種剛出生的年幼狗狗。 而同學之間,也會互相交換關
Thumbnail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冠蓋滿京華,李白賜金放還,拔劍四顧心茫然。歷史如一幅落落長的卷軸字畫,一邊緩緩舒展開來,一邊悠悠說著長相思、在長安。
Thumbnail
一直認為食物是情感記憶的鑰匙,能夠煮自己愛吃的食物,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餐桌對面少了一個可以分享美味的人,不過每到周末時,還是會煮一頓好吃的晚餐,謝謝家裡的小小(小小是一隻貓)總是陪我吃晚餐。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今天吃了以前還整天待在冰店幫忙 常去吃的餐館 原本想說很久沒來吃了 想來吃一下 回味一下 若是以前,我可能就是  點 梅林牛炒飯/鳳梨蝦球 蔥爆牛肉 這三樣  而當我看到菜單上有韓式辣醬炒牛肉 就想到了去韓國旅遊時 每天吃泡菜的日子 便把蔥爆改成了韓式辣醬 你怎麼會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小時候大人總說...長大你就知道了 現在我長大了...我也總算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思念味道。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玩具博物館總監 Angela 和大兼製作導演胡志漢,和克萊兒一起暢聊疫情前和疫情後對於線上展覽與線下展覽的看法?實體展覽有什麼核心價值,是線上展絕對取代不了的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國中的時候,曾以為我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的那個人。 那時候讀到歐陽修《孟子》裡的《告子下》,其中有句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我以為我的人生找到了答案,原來如此,難怪我小時候那麼倒楣……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我和弟弟對任何非人類的動物感到相當大的好奇心,常常會跑去田野中,挖泥土找蚯蚓、螞蟻,和奇形怪狀的石頭,看可不可以挖到寶石;然後在花叢間找各種不同圖案的瓢蟲、蝴蝶、金龜子;在水裡找蝌蚪、大肚魚、金寶螺;而那時候最喜歡的動物,是小狗狗,是那種剛出生的年幼狗狗。 而同學之間,也會互相交換關
Thumbnail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冠蓋滿京華,李白賜金放還,拔劍四顧心茫然。歷史如一幅落落長的卷軸字畫,一邊緩緩舒展開來,一邊悠悠說著長相思、在長安。
Thumbnail
一直認為食物是情感記憶的鑰匙,能夠煮自己愛吃的食物,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餐桌對面少了一個可以分享美味的人,不過每到周末時,還是會煮一頓好吃的晚餐,謝謝家裡的小小(小小是一隻貓)總是陪我吃晚餐。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今天吃了以前還整天待在冰店幫忙 常去吃的餐館 原本想說很久沒來吃了 想來吃一下 回味一下 若是以前,我可能就是  點 梅林牛炒飯/鳳梨蝦球 蔥爆牛肉 這三樣  而當我看到菜單上有韓式辣醬炒牛肉 就想到了去韓國旅遊時 每天吃泡菜的日子 便把蔥爆改成了韓式辣醬 你怎麼會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小時候大人總說...長大你就知道了 現在我長大了...我也總算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思念味道。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玩具博物館總監 Angela 和大兼製作導演胡志漢,和克萊兒一起暢聊疫情前和疫情後對於線上展覽與線下展覽的看法?實體展覽有什麼核心價值,是線上展絕對取代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