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魚醬鹽漬熟成的-山形酒田飛島的魚醬鹽辛

使用魚醬鹽漬熟成的-山形酒田飛島的魚醬鹽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鹽辛是將魚貝類經食鹽醃漬的傳統保存食品,現在多為下酒菜或是嗜好品。山形縣酒田市的離島-飛島,有著特別的鹽辛-使用魚醬油醃漬的鹽辛。

圖片來源: ト一屋

raw-image


魚醬油與一般的醬油不同,使用的魚貝類作為原料、僅加入食鹽,經魚體內的酵素與微生物作用產生的醬油。飛島的魚醬油是使用魷魚的肝臟加上高濃度的食鹽,經過一年以上熟成而成的。不像秋田的しょっつる或石川的いしる魚醬油用於料理上,飛島魚醬油僅用在鹽辛醃漬上面。將魷魚或蠑螺經過鹽漬後洗去鹽份,切片放入深色啤酒瓶或玻璃容器內,加入魚醬油醃漬發酵數個月後完成。

圖: 魚醬油與鹽辛的製作(參考資料2)

raw-image


魚醬油的鹽份約24-25%,醃漬後鹽辛約在14-17%。另外,魚醬油不經過加熱滅菌就直接對鹽辛進行醃漬,並不易產生腐敗現象,與魚醬中含具有抗菌性的乳酸菌有關。此外,在研究中也發現到魚醬油中發現四聯球菌屬(Tetragenococcus muriaticus)的新屬細菌,muriaticus為拉丁語的醃漬。

參考資料

  1. ト一屋 www.toichiya.co.jp
  2. アサマ化成株式会社-パートナーニュース-食品衛生ミニ講座 食品加工と微生物 その19 乳酸菌による魚の発酵食品(2)https://www.asama-chemical.co.jp/PN/P96.PDF
  3. 藤井建夫, 「温故知新 ◆第15回 水産発酵食品に見る温故知新 ―微生物利用の知恵(1)― 」月刊フードケミカル(2015),12月号,70-73
  4. 藤井建夫, 里見正隆 「温故知新 ◆第37回 水産発酵食品に見る温故知新 ―微生物利用の知恵(4)― 」月刊フードケミカル(2017),10月号,84-87
  5. Satomi, M. (2016) Effect of Histamine-producing Bacteria on Fermented Fishery Products.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22 (1), 1-21.
  6. Satomi, M. et al. (1998) Tetragenococcus muriaticus sp. nov., a new moderately halophilic lactic acid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squid liver sau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48 (1), 332-332
avatar-img
wang dixson的沙龍
42會員
106內容數
塩辛是日本的傳統的發酵食物,將魚類加上食鹽醃漬而成。在魚類使用河裡的香魚,也運用到海洋中的青花魚、魷魚等,此外也運用到魚類的內臟等。由於使用食鹽醃漬關係,因此在口感上偏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ang dixs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鹽辛是使用海鮮做成的發酵食品,除了使用魚貝類外,在佐賀有明海沿岸地區有著使用招潮蟹所製作的塩辛,稱作蟹漬 (がんづけ、がね漬、がに漬、真がに漬)。蟹漬的歷史可謂悠久,在「萬葉集」中有提到蟹漬的製作方法。 筆者在佐賀購買的蟹漬 ​ 蟹漬使用的是有明海潮間帶的招潮蟹(シオマネ)與寬身閉口蟹(アリアケ
河豚卵巢米糠漬(ふぐの子漬け)是石川縣的特產,日本唯一的河豚卵巢加工品。河豚是許多人造訪日本必吃美食,如到下關一定要吃虎河豚。而河豚同時也以劇毒著名,其中以卵巢與肝臟最毒,因此調理河豚需要證照。因為河豚會中毒關係禁止食用起於豐臣秀吉,經過幾百年後由伊藤博文解禁。 圖片來源: 油与商店 ​ 河豚卵巢米
本次來介紹佐賀的珍味-鯨蕪骨粕漬,目前僅有數家仍在製作,其商品名為松浦漬、玄海漬。 圖片來源: 唐津觀光協會 ​ 日本的食物將魚貝類廢棄的部位做成珍味,如塩辛、魚醬油等。而所謂的-鯨蕪骨(かぶら骨)是鯨魚鼻子上方的軟骨,在一頭鯨魚大概有50-60公斤以上。在其他魚類如鮭魚,同樣部位稱作氷頭(ひず),
本次來聊聊沖繩的珍味「すくがらす」。「すくがらす」在沖繩方言中,褐臭肚魚(アイゴ)的幼魚稱為「すく」,「がらす」為塩漬的意思,塩辛的一種。褐臭肚魚在台灣本島的市場很少見,反而在澎湖是當地名產。因主要以海藻為主食,形成內臟具有獨特海藻臭味,且魚鰭上有毒。在日本主要在沖繩、德島、和歌山等地會食用褐臭肚魚
提到福岡博多的明太子,是大多人在福岡的必買伴手禮之一。運用阿拉斯加鱈魚的魚卵,並使用含有唐辛子的調味液醃漬而成。明太子的名稱中的「明太」來自朝鮮民族對阿拉斯加鱈魚稱法,而「子」就是日本人對於魚卵的稱呼。雖然稱作明太子,實際上是辛子明太子。 明太子作為博多名物著名,而起源上有博多說、下關說,還有韓國說
伊豆群島位於相模灣外海,離伊豆半島很近,但在管轄上卻是東京都。而伊豆群島因為與本島隔著海洋,因此在江戶時代作為流放地,如豐臣時代的五大老-宇喜多秀家也被流放到八丈島。因此伊豆群島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中有著世界上臭氣聞名的醃漬食品-臭魚乾(クサヤ)。 圖片來源: 伊豆大島ナビ ​ 在江戶時期,伊豆群島屬
鹽辛是使用海鮮做成的發酵食品,除了使用魚貝類外,在佐賀有明海沿岸地區有著使用招潮蟹所製作的塩辛,稱作蟹漬 (がんづけ、がね漬、がに漬、真がに漬)。蟹漬的歷史可謂悠久,在「萬葉集」中有提到蟹漬的製作方法。 筆者在佐賀購買的蟹漬 ​ 蟹漬使用的是有明海潮間帶的招潮蟹(シオマネ)與寬身閉口蟹(アリアケ
河豚卵巢米糠漬(ふぐの子漬け)是石川縣的特產,日本唯一的河豚卵巢加工品。河豚是許多人造訪日本必吃美食,如到下關一定要吃虎河豚。而河豚同時也以劇毒著名,其中以卵巢與肝臟最毒,因此調理河豚需要證照。因為河豚會中毒關係禁止食用起於豐臣秀吉,經過幾百年後由伊藤博文解禁。 圖片來源: 油与商店 ​ 河豚卵巢米
本次來介紹佐賀的珍味-鯨蕪骨粕漬,目前僅有數家仍在製作,其商品名為松浦漬、玄海漬。 圖片來源: 唐津觀光協會 ​ 日本的食物將魚貝類廢棄的部位做成珍味,如塩辛、魚醬油等。而所謂的-鯨蕪骨(かぶら骨)是鯨魚鼻子上方的軟骨,在一頭鯨魚大概有50-60公斤以上。在其他魚類如鮭魚,同樣部位稱作氷頭(ひず),
本次來聊聊沖繩的珍味「すくがらす」。「すくがらす」在沖繩方言中,褐臭肚魚(アイゴ)的幼魚稱為「すく」,「がらす」為塩漬的意思,塩辛的一種。褐臭肚魚在台灣本島的市場很少見,反而在澎湖是當地名產。因主要以海藻為主食,形成內臟具有獨特海藻臭味,且魚鰭上有毒。在日本主要在沖繩、德島、和歌山等地會食用褐臭肚魚
提到福岡博多的明太子,是大多人在福岡的必買伴手禮之一。運用阿拉斯加鱈魚的魚卵,並使用含有唐辛子的調味液醃漬而成。明太子的名稱中的「明太」來自朝鮮民族對阿拉斯加鱈魚稱法,而「子」就是日本人對於魚卵的稱呼。雖然稱作明太子,實際上是辛子明太子。 明太子作為博多名物著名,而起源上有博多說、下關說,還有韓國說
伊豆群島位於相模灣外海,離伊豆半島很近,但在管轄上卻是東京都。而伊豆群島因為與本島隔著海洋,因此在江戶時代作為流放地,如豐臣時代的五大老-宇喜多秀家也被流放到八丈島。因此伊豆群島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中有著世界上臭氣聞名的醃漬食品-臭魚乾(クサヤ)。 圖片來源: 伊豆大島ナビ ​ 在江戶時期,伊豆群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