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青松的家、穀東俱樂部的起家厝,曾經這塊土地是青松種下的第一片田,20年後,它長出一個有無限可能的空間。「丹夏奇蹟」象徵深溝邁出的下一步,在求得溫飽的同時,身體和心靈、城市與鄉村卻也不斷在尋求平衡,平衡的生活說起來容易,但「支點在哪裡?」青松問,丹夏奇蹟試圖解答。
共創富饒的人生
2022年1月7號,和以往造訪青松田一樣,從深洲路彎進179巷田間小路,左手邊看到當地信仰中心三官宮的水田倒影,右手邊就是青松家;不同的是,這裡從私人農舍變成一個開放空間,庭院鋪上碎木屑、房子改造成白牆灰瓦與大面積玻璃窗,對外敞開大門。
這天是丹夏奇蹟的開幕茶會,邀請來各方好友齊聚一堂,當天的主持人是穗穗念的主廚史法蘭,她的最新身分是丹夏奇蹟執行長。到底什麼是「丹夏奇蹟」?席間由法蘭、青松、心靈導師黃采薇分別詮釋了丹夏金字塔的三個層次。
「丹夏」之名源自古羅馬代表富裕與繁榮的女神Abundantia,意謂要在深溝村以多元的可能性「一起創造奇蹟豐盛的世界與人生」,而「富饒」正是丹夏的概念和期望。首先由法蘭詮釋「食材料理的富饒」,身為主廚,宜蘭對她而言是個寶地,這裡有大溪漁港、南方澳漁港,有平原、山脈,還有部落,可以取得各式各樣的食材。法蘭說她發現搬來宜蘭之後永遠都在做東西,金棗的產季做金棗果醬、金棗汁,夏天要曬豆腐做豆腐乳,宜蘭的朋友間往來總是會送些自己種的菜和米,喜歡手作的禮物,她在這裡感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由食材建立起來的連結。
食農與地方資源的富饒
接續法蘭分享的是青松,回顧來到宜蘭種稻、落地生根的因緣,他感動於台灣社會溫暖到可以去支持一個陌生人實踐夢想,穀東俱樂部可說就是現在所謂的群眾慕資,當時他只寫了一張A4紙大小的文案,開頭寫著:「相揪來種田,每個人吃自己種的米。」就此募到第一筆200多萬,開始了這趟「夢幻的旅行」。
從2013年協作發起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2019年與歸農夥伴共創慢島生活公司,2020年與法蘭合作開了穗穗念,2021年開辦慢島學堂,青松一步步讓深溝成為「眾人實踐半農半X的舞台」。他也發現其實城市與鄉村的生活是彼此吸引的,宜蘭人會上台北的大賣場購物,台北人每到週末假日就喜歡往宜蘭跑,台北和宜蘭體現了台灣城鄉之間的關係。
然而,「當大家披上了都市生活的盔甲跟面具,要花很多時間破冰,說正經的很浪費時間。」青松這麼認為,因此他想要營造一個環境和氛圍,他說這是攤牌打,「有什麼牌我們就拿出來打出一場好牌有沒有可能?」明年是穀東俱樂部第20個年頭,他領悟到不同於當農夫只要拿起鋤頭自己幹,如果想要向更多人分享這份富饒,需要一個團隊。「原來20年是一個關卡,它要轉型,原來丹夏奇蹟會長出來。」原來如此,他有點明白了,原來這個房子當初只蓋了一半,他感性地說:「我沒有想過的事情是,有一天種稻的農夫到最後會種出這樣一個美好的空間。」
樂活生命的富饒
青松依稀感覺許了一個很大的願,但是自己又好像不太會,這時候遇到一位瑜伽老師黃采薇引領他接觸身心靈成長的課程,才發現原來心靈上還必須有一些修煉和沉澱,然後慢慢找回自己。
黃采薇也是宜蘭人,長年在台北讀書和工作,因為遇到生命中的一些關卡,曾經也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後來回到宜蘭定居。她和先生吳厚葵歷經20年身心靈的學習,同時間,音樂也是她人生低潮時很大的支持力量,於是她辦讀書會,開設生命奇蹟課程,也成立了樂咖阿卡貝拉合唱團,人生一路走來見證許多奇蹟,包括丹夏奇蹟這個空間也是唱著唱著就唱出來的。
吳厚葵形容太太黃采薇是一個很有開創性的人,會去創造很多新的可能性,而丹夏奇蹟,他們想做的就是把生命更多可能性帶來深溝村,於是他成為丹夏奇蹟的出資者,想要把自己曾經受到的恩典和愛投注在這個地方。他們和執行力很強的法蘭,為深溝擘畫了藍圖的青松成為事業夥伴,可以說一切都是生命的機緣。
留白的空間期待裝填無限創意
丹夏奇蹟到底有哪些可能性?室內空間設計改造本身就是一大亮點,找來宜蘭的設計師林子偉操刀。他為這個空間做了很多「機關」,屋子的中心維持挑高設計,二樓以木圍欄保留三邊連接的走動空間;從一樓到二樓,裝設許多可拆卸推拉的門板,使得可以分成好幾個獨立的小空間,也可以整體變成一個大空間;一樓的開放式廚房方便辦料理活動、做廚藝教室;二樓預留了可能有的住宿需求。另外,音樂也是希望這個空間能發揮的重點,因此斥資添購了高品質音響,連不同編號的麥克風都代表不同音質,歌手可以從樓上唱到樓下,讓整個舞台變得立體而活潑。我最喜歡的則是戶外隔出的陽光房,兩面牆與部分屋頂皆以玻璃採光,望出去就是庭院和田園,綠意和陽光曬得人溫暖舒適。
法蘭為大家描繪富饒元素的落地實踐,可以是很實際的財務課程,可以是很心靈的藝文音樂,可以是很接地氣的食農教育、小農市集、廚藝料理、地方創生……可以整合團隊每個人不同的專業背景,更可以連結地方資源和在地達人,碰撞出新的火花。
搬開桌椅,實際上這是一個等待填入任何可能性的空白空間,當腦中還不斷跳出各種畫面,樂咖阿卡貝拉合唱團已準備登場。一直很喜歡這種無樂器伴奏、純人聲的音樂形式,純粹透過人聲的各種變化融合成和諧美妙的樂音,就好像人與人之間如果踏在同在一個韻律上,就能共創出美好的成果一樣。隨後,大家慢慢移動到陽光房,享用宜蘭在地夥伴帶來的美味手作點心,老朋友們噓寒問暖,新朋友們互相認識,許多的可能性也正在互動交流間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