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完結的親子課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的母親,離開人世了!

就在上個月月底、過年前一週,她離開了;而我們上一次見面,是在二〇二〇年的五月,在這時隔一年多的日子裡,我斷開了與她的聯繫,但沒有中斷已經維持了十年、持續療癒內在小孩的慣性。

在與她斷開聯繫的日子裡,我會想到她,但卻不會想念她。

想念,在我的理解中,是懷揣著「想要再一次」的念頭,而這來自於對曾經擁有的時光、經驗感到喜歡或開心。
與此相對,在開始療癒內在小孩、辨識從原生家庭而來的創傷之後,我帶著「深深愛著她,但卻不喜歡與她互動」的強烈糾結緩慢地踽踽而行;甚至,曾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希望自己的緩步前行,可以等到她的迎頭趕上⋯⋯在那裡,我們可以再次有所連結;但事與願違。
十年過去了,我在一次又一次療癒童年創傷的過程中,慢慢地長出力量地與內在真實的感受在一起,然後才找到「深深愛著她」與「不喜歡與她互動」之間找到切割的可能性,讓自己掙脫「孝順」的枷鎖,用持續拓寬深度和廣度的原諒和不再責怪,一遍又一遍地梳理自己與她之間的課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2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內在小孩轉大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請求協助,是人的自然。 但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驗,讓人對於「請幫忙」有了創傷性的情緒感受,於是會無法信任他人、無法不卑不亢地發出協助的訊號,甚至養成了「凡事自己來」的行事作風,無法健康地與他人合作。
我的答案是:是的!是需要努力的! 聊 這份努力,不是努力於讓對方愛上自己,而是努力於讓自己回到「愛」的狀態。我們都曾因著人際互動而受過傷,而那些沒有好好修復、療癒的傷,會讓我們在不經意的狀態下去傷害別人。
親密關係中的雙方會需要溝通的時候,通常都是在爭論「行為/行動/方法」的不同,很少人知道~真正需要核對的是「想法/心意」。所以當我在引導學員(們)沿著「行為—想法—自我認知」的路徑,更深一層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心意」時,很容易會發現~自己和對方其實根本不需要爭吵,因為彼此都是出於「愛」的。
三歲前,我曾經在中壢的大阿姨家、屏東的奶奶家各待過一段時間;三歲時,雖然是被母親帶回身邊,但就是要被送去上幼稚園小小班。那時的我,因為要去幼稚園,哭了整整一個禮拜,甚至讓母親一度萌生辭職、在家帶小孩的念頭。 可想而知,分離對當時的我來說,已經超過可以承受的範圍。
上週,高嘉瑜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新聞,引起軒然大波;接下來好幾天,出現許多「切勿檢討受害者」、「辨識潛在加害者」、「暴力零容忍」⋯⋯等等的聲援文章,更有人寫下自己親身的被害者經驗。 我也不禁思考,是否來談談:我的親密關係暴力經驗。畢竟,我是加害人,不是被害人。
這次陪大女兒買相機的事,我是在整個事情都結束後,才想起自己當年買相機的經驗,也才回頭挖掘出當時沒有意識到的孤單。 這讓我重溫與「相機」有關的經驗,於是有機會覺察到「因為從來沒有被給予過,所以不知道自己其實很需要」的心理需求。
請求協助,是人的自然。 但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驗,讓人對於「請幫忙」有了創傷性的情緒感受,於是會無法信任他人、無法不卑不亢地發出協助的訊號,甚至養成了「凡事自己來」的行事作風,無法健康地與他人合作。
我的答案是:是的!是需要努力的! 聊 這份努力,不是努力於讓對方愛上自己,而是努力於讓自己回到「愛」的狀態。我們都曾因著人際互動而受過傷,而那些沒有好好修復、療癒的傷,會讓我們在不經意的狀態下去傷害別人。
親密關係中的雙方會需要溝通的時候,通常都是在爭論「行為/行動/方法」的不同,很少人知道~真正需要核對的是「想法/心意」。所以當我在引導學員(們)沿著「行為—想法—自我認知」的路徑,更深一層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心意」時,很容易會發現~自己和對方其實根本不需要爭吵,因為彼此都是出於「愛」的。
三歲前,我曾經在中壢的大阿姨家、屏東的奶奶家各待過一段時間;三歲時,雖然是被母親帶回身邊,但就是要被送去上幼稚園小小班。那時的我,因為要去幼稚園,哭了整整一個禮拜,甚至讓母親一度萌生辭職、在家帶小孩的念頭。 可想而知,分離對當時的我來說,已經超過可以承受的範圍。
上週,高嘉瑜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新聞,引起軒然大波;接下來好幾天,出現許多「切勿檢討受害者」、「辨識潛在加害者」、「暴力零容忍」⋯⋯等等的聲援文章,更有人寫下自己親身的被害者經驗。 我也不禁思考,是否來談談:我的親密關係暴力經驗。畢竟,我是加害人,不是被害人。
這次陪大女兒買相機的事,我是在整個事情都結束後,才想起自己當年買相機的經驗,也才回頭挖掘出當時沒有意識到的孤單。 這讓我重溫與「相機」有關的經驗,於是有機會覺察到「因為從來沒有被給予過,所以不知道自己其實很需要」的心理需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我對養母的記憶雖然稀少,但她給我的影響卻深遠難忘。透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家庭暴力所造成的嚴重問題,並反思家庭中成員之間應有的愛與尊重。讓我們從養母的遭遇中學習如何更好地珍惜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Thumbnail
2022.1.3 從12月初媽媽離開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放手 不管是走路、吃飯、和阿波羅玩、和朋友聊天,在做每一件事的同時都一直想著:現在做這些事已經跟過去都不一樣了,因為媽媽已經不在這個物質世界、已經不再跟我在同一個世界裡了…。雖然心裡知道她只是意識離開了身體,但怎麼都無法接受這件事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我對養母的記憶雖然稀少,但她給我的影響卻深遠難忘。透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家庭暴力所造成的嚴重問題,並反思家庭中成員之間應有的愛與尊重。讓我們從養母的遭遇中學習如何更好地珍惜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Thumbnail
2022.1.3 從12月初媽媽離開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放手 不管是走路、吃飯、和阿波羅玩、和朋友聊天,在做每一件事的同時都一直想著:現在做這些事已經跟過去都不一樣了,因為媽媽已經不在這個物質世界、已經不再跟我在同一個世界裡了…。雖然心裡知道她只是意識離開了身體,但怎麼都無法接受這件事
前陣子整理東西,翻到一張幾年前隨筆記下當時的心情,看筆跡,大概是以相對平靜的心態在敘述著那時發生的不愉快,因為與媽媽的摩擦而產生的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