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304年,西晉永興元年,八月。
安北將軍王浚率領烏丸,鮮卑,晉人的三族聯軍,攻打位於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司馬穎。 司馬穎任命手下劉淵為北單于,前往匈奴請調援軍。
不料匈奴也就地造反。 北方胡亂,自此而始。
而八王之亂,也將接近尾聲。 王浚雖非親王,但他早與八王之末的東海王司馬越兄弟有同盟關係。
打敗司馬穎後,東海也興起義兵,打算反抗第七河間王。 王浚自然繼續保持著跟東海的合作關係,回返薊城,坐鎮指揮鮮卑與烏丸鐵騎支援司馬家諸王戰爭。
隨著東海勢力奪回晉惠帝,更封王浚為驃騎大將軍,成為合法的邊疆第一大指揮官。 但不久,晉惠帝就因為吃餅中毒死了。
大部分的人都相信,是東海故意下毒。 因為東海緊接著扶晉懷帝上位,大權在握,無與倫比。 王浚再加掛司空,並且一再要求加封他最要好的女婿:「鮮卑務勿塵」。
務勿塵封為鮮卑大單于,這個叫做「晉屬大單于」,在鮮卑裡面本身是沒什麼意義的。 同時按著中國人的習慣,加務勿塵之子「匹磾」為左賢王。
務勿塵有很多孩子,這邊特選匹磾,就是因為他持續配合著王浚的河北征戰。 永嘉之初,最簡單的局勢判斷就是:晉室聯合鮮卑,匈奴是為叛軍(代表漢室)。 戰亂的時代,自然能人強者輩出。
而依照勝者為王定律,這時的頭號英雄,就是羯人石勒。 石勒本來只是居住在中國境內的老外。
但由於西晉八王之亂與排胡意識的萌生,讓石勒成為了奴隸。 經過幾次死裡逃生,石勒加入了亂世,從盜賊起家。
其實東漢光武帝劉秀一開始也是盜賊的。 石勒眼光犀利,擅於避強擊虛,幫助著他所效忠的「牧民」快速壯大。
但東海手下,也有當世名將:苟晞。 這次真是苟不是荀。 都說是名將,在晉初的各種戰爭中自然該也有些表現?
很可惜沒有。 因為他的老闆,是晉初專門跑龍套打醬油,在各大人物傳裡飾演智缺反派的石鑒。
其實說真的,石鑒自己小有學識,經常在前線指揮作戰。
個性差就算了,要是沒點本事,沒有可以倚靠的將領,早就領便當了。 更別說在晉武帝司馬炎晚年,石鑒也還是當上了三公宰輔。
那是反派當權時代,沒毛病。 不過也就在晉惠帝接棒之後沒多久,八十多歲的石鑒也掛了。
剛好,避開了反派頭目楊駿遭到討伐,也算是平安下庄。 而討楊的東海,就在這時候接收了苟晞。
嚴格說起來,只是舉薦苟晞新的官職……早期的東海,並沒有與四王爭鋒的本事。 相反的,日漸為朝廷重用的苟晞,則成了齊王司馬冏的參軍,又轉尚書台。
苟晞行事一絲不苟,重法重刑。
有能力歸有能力,人緣那倒是挺差。 司馬冏被殺,牆倒眾人推,苟晞就給免官了。 不過,接手輔政的司馬乂可是懂兵的,隨即將苟晞納入旗下。
苟晞這次學得乖了,沒跟司馬乂同生共死,還參加了晉惠帝北伐……但也是保護皇上的職務,算不上指揮官。
這一戰真正的大都督,就是東海王司馬越。 然而,北伐大敗,東海逃回東海,司馬穎挾得天子,原本八王之亂的套路正要再次運行起來時,王浚打破了這個循環。 苟晞當官以來,循規蹈矩,為朝廷盡忠,卻始終浮浮沉沉,起落無常。
這一回,隨著司馬穎為王浚所敗,帶著晉惠帝撤回朝廷時,苟晞不幹了。 王浚打破八王結構,匈奴趁勢而起,大家其實都明白,擁兵自重的年代又要來了。 苟晞投向了范陽王,領了兗州刺史一職。
這不是朝廷所派--如今的局勢,跟東漢末年就是有那麼87%像。 也就在這個位置上,苟晞的成名作終於出現了。
當時河北第一大勢力,聯合牧民汲桑與石勒,提倡司馬穎應復權的大將公師藩,攻打鄴城失敗,南下轉戰為苟晞所殺。 不過,當時沒有甚麼人知道,公師藩之所以會敗,是被假同盟真內奸:石勒給算計了。
但公師藩的戰死,無論如何都迫使北方勢力重新劃分。 石勒與汲桑壯大,再次挑戰兗州。
苟晞當仁不讓迎擊,石勒又重施故技,這次出賣了汲桑。 汲桑不敵苟晞,節節敗退。
而這次苟晞也不打算堅守不動,一路追擊北上,從官渡打到鄴城,彷彿袁曹之戰再現。 當石勒意識到唇亡齒寒,回頭救援汲桑,也已來不及了。 河北叛軍遭到瓦解,完完全全就是苟晞的戰功。
苟晞更進一步,前往滎陽討伐河間王留下的叛將。 威名鼎盛的苟晞,當時甚至被人讚美可比韓信白起。 至於是兵法高明如韓信白起,還是兔死狗烹如韓信白起,也是挺難說的。 當時立刻有個名叫潘滔的傢伙,建議輔政東海,應該把兗州這樣的要地收回。 原本,東海曾經在河北吃過大敗仗。
苟晞這樣打著他的旗號,大肆掃蕩揚眉吐氣,東海是很開心的。
「東海王越以晞復其仇恥,甚德之,引升堂,結為兄弟。」 引升堂結為兄弟,可不是斬雞頭燒黃紙,或是桃園三結義的意思。
升堂就表示進入法律程序了。 魏晉的世族政治,就是多了很多這種「合法一家親」的玩法。
略懂日文的人應該也會知道,日文現在所謂的「義兄弟」,「義父母」,其實就是指法律上的關係。
不是你自己私下結成的。 但結成兄弟有甚麼意義嗎?這種事很看個人。
至少東海跟自己的親弟弟司馬騰是很好的,不過司馬騰被石勒所殺。 當東海王的義兄弟,法理上沒甚麼優勢。
可若東海王成了東海皇帝,苟晞就有資格成為親王。 當心腹當到一秒稱王,這實在太令人眼紅了。 潘滔就跟東海說:「過去曹操就是憑藉著兗州扶助天子,成就霸業。苟晞絕對不是一般人,只怕將來……還不如把苟晞調往青州,加大他的官職。至於當曹操這種重責大任,還是您自己來才是啊。」
東海想想也是,就將苟晞加「征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領青州刺史,進為郡公」。 加官晉爵蹲邊疆的意思。 大棒跟胡蘿蔔一口氣全部砸下來,苟晞也只能默默接受。
但前面說了,苟晞的性格帶兵打仗很適合,叫他治理地方? 苟晞執法極為嚴苛,動不動就殺傷人命,被當時青州人稱為「屠伯」。
誰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 苟屠伯聽說附近又有人造反,興沖沖帶了兵去打,把政事交給了他的弟弟苟純。
青州百姓還以為可以鬆一口氣,誰知道苟純更殘暴。 百姓們都說:「小狗酷於大狗。」 但這到底是不是事實?很難說。
畢竟潘滔等人在朝廷,就是不斷在東海面前說苟晞的壞話。 苟晞的這些臭名,很可能都是經過後級放大的。
剛開始,苟晞也是上書辯駁,甚至請義兄處置那些妄語之人。 但東海有疑在先,一概判苟屠伯敗訴。 這幾年,先是石勒在幽冀重整聲勢,又投效匈奴,令匈奴漢國更加強盛,劉淵進而稱帝。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海仍沒放棄權力鬥爭,發動了一次大型的清君側。 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正面意義,至少讓東海自己來得及進入洛陽,防備匈奴漢國的進攻。 但整個中原河北甚至西涼川蜀打得如此轟轟烈烈的永嘉年間,苟晞只能被晾在一旁。
終於,苟晞不爽,決定號召州郡,要除去東海王司馬越。 這個地方檄文,卻得到了晉懷帝的讚聲。 只要智商不像晉惠帝那麼弱,正常的皇帝都不會喜歡司馬家祖傳的干政方式。
而苟晞得到了皇上的密令,名正言順的成為正義之師。 不,問題是西晉朝廷皇室現在還有多少號召力?
苟晞還沒有正式出兵,東海就派了豫州牧前來挑戰。 更出兗州之兵,合徐州之力。 可苟晞這人就不怕打,反倒派出輕兵直取河南尹,欲擒潘滔等人。
結果潘滔逃了,幾個黨羽被抓。 也是老天爺幫著苟晞,東海,居然就在這時過世了。 苟晞抓準時機,大敗三州聯合。
接下來?入京? 不,苟晞直接奏請遷都。
畢竟西側已經被匈奴打得毫無招架之力,石勒更下荊州汝南,勢不可擋…… 對,來不及了。 正在朝廷爭執不下,甚至無法準備車駕護送晉懷帝離開時,匈奴劉聰打進了洛陽,俘虜了晉懷帝。
漢晉各有一帝,這時的政治局面比較像三國時代。
而非秦末新莽。 所以劉聰並不以「殺害」晉帝為優先,只是將其收編。 可話又說回來了,劉禪跟孫皓當年都是獻璽投降。
但皇帝投降了,被抓了,大家就會一起放棄抵抗嗎? 以蜀漢為例,劉禪的兒子不願意投降。
大將羅憲一開始也不願意。 同樣的,晉懷帝遭到收編後,本就分崩離析的西晉,自然也不會就此「漢化」。 大司馬王浚表示,我收到密詔,要組建新朝廷!
大將軍苟晞則收留了豫章王司馬端,直接立為皇太子。
另外一群人卻是帶著秦王司馬鄴往長安去。 一陣混亂之中,石勒已經選定了首先要消滅的對象。 苟晞,只體驗了三個月的「位極人臣」,就被石勒打敗擒獲。 兩人初次交手至今,才經過了四年四個月。
石勒沒有一刻停下腳步。 苟晞,只不過是個過場。
永嘉,也不是最後的年號。 石勒,才是真正引領著這個混亂時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