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讀後感:建議客人「為冰箱買 18 條巧克力」為何能刺激購買?一則廣告背後的消費心理學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主要段落分成:
1.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分享? 2.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3. 內容重點 4. 心得

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 思考人類的行為與心理

作者想表達甚麼?
  • 錨定與調整法則,改變問題框架
  • 消費者不理性

重點內容
「為冰箱買 18 條巧克力」為何促進消費?
  • 店裡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士力架陳列架
  1. 第一個架子標示「士力架巧克力—為你的冰箱買下它們」
  2. 另一個寫著「士力架巧克力—為你的冰箱買 18 條」
  • 你可能會想:「購買數量不受限!消費者想買 100 條都可以。」
一般人都會覺得一次買 18 條士力架很誇張,畢竟這種事並不常見
  • 當標示上寫著 18 而不是「它們」,士力架的銷售量增加了 38%
錨定與調整法則,改變問題框架
  • 一個廣告寫著「它們」,你的大腦根本不會有什麼印象
  • 就算有,你也只會想:「好吧,拿個 2 條或 3 條就好。」
  • 如果換成 18 這個數字呢?
  1. 這可能會讓你的潛意識腦停下來思考,因為這個數字太詭異了
  2. 你會想:「18 條?神經病啊。我比一次買 18 條巧克力的人理智得多。我拿 6 條就好。」
  • 錨定與調整法則發揮作用
  1. 意識上,我們會擔心是否該明確寫出這麼大的數字,但它們確實能大幅刺激銷售量
  2. 人們會用自己的方式與潛意識腦對話
  • 稍微改一下問題的框架,就能引起大腦的注意
  • 使用「它們」這個詞的時候,只是把「零」這個字包裝一下而已
  1. 看起來就像是在問:「要不要買士力架?」
  2. 把「它們」換成數字「18」,則假定交易已經成交
  3. 小小的改變就能巧妙把問題變得更值錢,好比在問:「你要買多少條士力架?」
  • 改掉一個字就能加入錨定,改變框架和整個潛意識的購買經驗
消費者其實不理性
  • 消費者看到「買十送十」時,比看到「每包一元」買得還多的原因,就在於錨定效應
  • 標示「上限」會讓消費者買更多
該研究設定了三種情境:
1. 每罐便宜 10 美分!
2. 每罐便宜 10 美分!(每人限購 4 罐)
3. 每罐便宜 10 美分!(每人限購 12 罐)
  1. 在沒有限制數量的情況下,每位客人會平均購買 3.3 罐
  2. 如果限購 4 罐,每位客人會多買一些,平均會購買 3.5 罐。
  3. 限購 12 罐時,每人平均買了 7 罐

個人心得
  • 路邊攤買二罐算三罐錢的銷售方式
  • 第二件六/五折,導致消費者購買超出原先預期的數量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講究「體驗」、「感受」、「優化」等名詞?
減少消費者理性行為的發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