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晚期女性主義(下)

女權主義的源頭在於基督教的一夫一妻制;其基礎哲學在於對於兩性對稱性的強調,進入現代性時代後與平等主義思想結合,將傳統兩性關係視為男上女下關係並由此形成的一股思想運動,主要目的在於挑戰所謂「不平等」的社會文化。
原始女權主義的訴求不是已經完成,就是因被視為不可能完成而被放棄,到了今日女權主義的基本訴求在第一世界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舊的目標因完成(如爭取女性選舉權、兩性平等教育)導致了運動能量的無以為繼,而新目標(如幫助LGBT、少數群體權力,只要心理女性就算是女性)又會在某種程度上反過來打擊到過去女權主義所完成的目標。
現代社會的女權主義始源於十九世紀,是啟蒙主義思想的繼承者之一,從最初探討兩性之間真平等的模式,到十九、二十世紀交界時的政治與學術權力的爭鬥達到了其實質上的巔峰,之後就是逐漸向下的趨勢,二十世紀後期的時候就抵達了解構大於建構的階段,在伊麗莎白一世的時代,口紅與高跟鞋是女權主義者們的合法武器,用來表現女性如何與男性不同;但是大概到了1970年代之後上述裝扮就被視為「男性對女性的壓迫」,是必須從社會中清除的要素,有趣的是塔利班有類似的看法。
黑火星的亞馬遜,左邊是1951年的初版封面,右邊則是2022年的70周年版封面,可以看出許多要素的改動。
黑火星的亞馬遜,左邊是1951年的初版封面,右邊則是2022年的70周年版封面,可以看出許多要素的改動。
若是對比歷史上的敘述,從二十世紀後期開始,這種前一波女性主義把上一波女性主義的象徵視為「壓迫」,並試圖「摧毀」這些象徵的行為構成了每一波女權主義的迭代,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中期的「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實際上是女權主義從開始到高峰並走到第一波衰退前的過程,而後面幾波每隔二十年就會改朝換代的「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女權主義則是對女權主義衰退的反動、而每一波女權主義創造出來的價值通常會比前一波還要少、而對自身的解構則通常會高於前一波,這通常會導致辨識與認知能力的下降(通常是透過濫芋充數的方式指定需要攻擊的「陋習」),譬如把言語騷擾等同於輪姦的metoo運動。最戲劇性的則是後一波女權主義通常會把上一波女權主義當成攻擊對象,這是因為運動本身不在有根本上突破的結果,所以只能把過去的結論(即使比新結論合理)當成錯誤來進行攻擊,以產生「進步」的錯覺。
女權主義思想上的高峰期已過,現在還存在的只是不具思想創造力的破壞性運動,自二十世紀後期,女權主義就已經抵達了我稱為「晚期」的階段,其最有可能留在世界傳承的大多數結論/文化/藝術影響絕大多數是其於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的產出,也就恰恰是「後現代」女權主義者們急於攻擊的目標,也是「現代」保守主義者們保護的目標。
女權主義在過去曾經創造了許多文化典範,其結束後一些仍然會存在於世界上,而剩下來的則會透過冷漠與計畫性攻擊被清除(照現代文明的現象,大部分的清除會是最後幾波女權主義者們自己幹的),但這不能否定女權主義實際上已經接近其終結的結果。
我認為女權主義與現代性一樣,作為一種運動只剩下不到一百多年的歷史壽命;事實上真正的女權運動已經結束了,剩下來的只是改革者為進步而進步的自我解構罷了。隨著二十一世紀繼續前進,女權主義中較舊的,不可喪失的部分會被保守主義所吸收;而較新的,可以被消滅的部分則會被遺忘。女性主義作為一個流派,會變得越來越像是一個教條,而非探討女性的思想體系。最後變成一種類似「生活態度」的指示,並融入到後起的宗教與意識形態中,並「不再重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史賓格勒哲學介紹、台獨與台語思想的宣傳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