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1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瘋子?藝術家?科學家?想像力使人類勇於夢想,創造力帶人類衝破困境、飛向天空!

你知道1919年的日全蝕巧妙的證實了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嗎?而這個改變科學史的重大突破,竟來自於這個偉大科學家的想像與直覺?為什麼愛因斯坦覺得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條件?到底想像力與創造力有何異同?嫦娥奔月的神話、與萊特兄弟的光榮歷史,有什麼關聯與差別?又,為什麼談論未來世界的關鍵能力時,各方學者一定將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創造與創新能力列在能力指標中?
前一陣子去了佛羅里達避寒,疫情關係,沒安排去遊樂園,大部分時間都在海灘躺著,在暖洋洋的陽光下曬到睡著。當然也不能一直躺著,還是安排了幾個之前沒去過的地方。有趣的是,連續兩天,我在兩個不同的地方的兩面牆上看到相同一句的名言。第一次是在West Palm Beach的水族館、第二次是在Orlando的Wonderworks奇蹟工作室。這兩個地方,孩子們都超愛!進去到出來,他們驚奇的笑聲,完全沒停過,兩個地方都讓孩子們大開眼界,視覺、聽覺、嗅覺、觸覺體驗一次到位!兩個這麼精彩的地方,竟然在牆上寫著同一句話,到底是哪句名言這麼match兩個樂趣破表的地方的氛圍呢?原來是這句話: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完整的原話來自於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他是這樣說的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Knowledge is limited. Imagination encircles the world.”「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但想像力卻包含了一切。」
愛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但當時大多數科學家對他的理論嗤之以鼻、一方面是他的理論艱深難以理解,二來是因為他所提出的改念與當時大家普遍接受的牛頓力學相悖。但是1919年5月29日的日全蝕,改變了一切。英國科學家愛丁頓領導的日全食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是對的。現今,愛因斯坦的名字是天才的代名詞,
有趣的是,對於這樣的「硬科學」,愛因斯坦自己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評斷。在1931年出版的” Cosmic Religion and Other Opinions and Aphorisms“【我的世界觀】中他這樣回溯:
有時候我的直覺會告訴自己:我是對的。1919年的日全食證實我的直覺時,其實我並不驚訝。事實上,若果結果相反,我反而會很震驚。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但想像力卻擁抱整個世界、推動進步的腳步、讓改變發生。嚴格來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條件。
我們的舊有的觀念裡,想像力與科學研究縱使不是沾不上邊、最少也是不同層次的能力:一個天馬行空,一個實事求是。但愛因斯坦提供我們一個新的觀點:想像力,是驅動人類社會向前邁進的重要趨力。

想像力是加法,創造力是減法
想像力、創造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混用這兩個詞彙。這兩者有什麼異同、又有什麼關係呢?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開車在路上,坐在後排的孩子突然叫出來:「爸爸媽媽,快點看!天空有一隻熊貓騎在一隻海豚身上在游泳耶!」然後你就趕快停車,找那隻熊貓在哪裡,打電話給電視台,因為你找到世界上第一支可以離開水域生活的海豚?當然不會,你知道孩子是看到天空的雲,想像這些雲朵的形狀,好像他喜歡的各種動物。這是想像力:一種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腦中創造新形象的能力。而這些創造新形象的能力,是由創造者過去的感官經驗而來的。孩子累積足夠的生活經驗之後才會出現想像力的遊戲行為。因為他看過熊貓、海豚,所以藍天白雲就成了空中動物園。
想像力,也可以是一些很瘋狂的想法:看到鳥飛,人們就會想:如果人也能飛,那多好啊!如果人能去在時間軸上旅行,回到過去、或者拜訪未來,那會是怎麼樣呢?這個"What if?"的大哉問,成為是許多藝術作品的根源。想像人能像鳥一樣飛行,所以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有一朵觔斗雲帶著牠。許多人的童年記憶:卡通小叮噹,就是在時間軸旅行的最佳寫照。人類的文化歷史中,想像力豐富的藝術家、文學家創造出許多美好的作品。這是想像力的獨特力道。
那麼,創造力,又是什麼呢?有人是這樣定義的:一種「產生新思想、發現、必且實際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如果說想像力是在已經有的形象的基礎上加上新的元素,是加法。那麼,從某個角度來說,創造力更像是減法:是從千萬種不同的想像中,篩選想法,抽絲剝繭、找到一個可以跟現實世界的限制契合的「那個點子」,然後運用各種知識與技術,讓這個點子實現在現實生活中。

大哉問:What if?
如同想像力,創造力的初衷也是同一個發問:What if?
What if people could fly? 鳥可以飛,人如果也能飛,那有多好?創造力將這個發問從腦海裡,帶回現實世界中。就像是20世紀初的萊特兄弟,將這個人們一直以來想像著的飛行夢,帶到當時「人不能飛」的世界裡。他們要嘗試實現這個當時看起來很瘋狂的想法!想像力(Imagination)將萊特兄弟帶到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裡,但是,是憑藉創造力(creativity),將這個瘋狂的夢想實現。
我喜歡把創造力這樣定義:一種在現實世界的限制中,產生新的想法、解決問題、將夢想實現的能力。這不就是1900-1903年萊特兄弟的寫照嗎?三年的研究、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甚至研究鳥類的構造...等等,兩年內159次失敗的試飛經驗、然後在第160次終於在北卡的Kitty Hawk試飛成功!
創造力,那個由 ”What if”開始的瘋狂想法(也許還要加上提問的勇氣),乃至於後面一連串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促使人類進步的重要趨力!

創造力:21世紀關鍵能力
在此脈絡中,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過去十年來,不管是​​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P21)、歐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都將創造與創新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列為未來工作世界的關鍵能力指標。因為創造力使人類在面對危機時,可以突破框架、找到新的出路!
回到愛因斯坦的那句話。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正陪著老三在一面很大的彩色壓克力透明燈柱牆前面玩。他很喜歡這種沒有固定玩法的設施。還好我人在異鄉,有的是美國時間,我就在這面遊戲牆旁邊找了個位置坐下來,刻意不拿出手機,讓我有機會專心地觀察他的遊戲。
這個七歲的男孩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工作,搜集不同顏色的燈柱、放到他想放的地方、有時會停在牆面前想一想、有時跑來問問我的意見、又跑回去繼續工作,有時其他孩子也來,把他的次序搞混了,他也不在意,他就等其他的孩子又跑走了、他就去把被拿走的燈柱拿回來擺回原來的位置....
那個kids room裏面鬧哄哄的,但老三自成一片小天地,這些外在的聲音好像都無法打擾他。35分鐘過去,他走過來,對我說:「媽媽,你看。」原來,他用各種顏色的燈柱排成自己的英文名字。我們開心的擊掌,他笑了一笑,告訴我:「我現在想去玩其他東西了。」然後,他就開開心心的去玩水、騎恐龍。
我繼續坐著,心裡有很多的想法和感受在激盪著。剛剛發生了什麼事?一個小朋友,用壓克力燈柱排成自己的名字。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沒什麼啊?這也要排半小時喔?」但我覺得很為他高興。他完成了他的目標。孩子們的遊戲、對他們來說,不只是遊戲,而是工作!我驚訝於他可以這麼專注,在過程中不段修改字母彎曲的弧度、字母與字母的間隔距離、然後還得應付同一面牆有其他孩子在玩燈柱不斷被拿走的突發事件.....裡面的學問可多了:獨立工作與思考(Independent Working and Thinking Skills)、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 Skill)、自我表達(Self-expression)、視覺溝通的技巧(Visual Communication Skill)、還有自我肯定(Self-esteem)。這些都不提,孩子完成了他想做的事,這本身就是一個強大的回饋啊!
我想,他心裡可能有一個藍圖,想像他的名字在這個壓克力燈柱牆上看起來是什麼樣子,而在這個嘗試讓腦中的圖像實際「發生」在這片牆上的過程,就是他的工作。而在過程之中,不斷試錯、修正策略、對付路上的程咬金的過程,不就是讓想像成為現實的過程嗎?
我轉頭看著牆面那句話:“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我在心裡默默地希望我的孩子能夠保持這樣的專注與勇氣,享受成長路上各種滋味。
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 Podcast可透過各大播客平台收聽 Apple Podcast Spotify and mor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