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科技的「行星邊界」,是倫理問題|觀點

前言:全球變遷的終極問題––––人類何時掉下懸崖?

近兩年來,人們從「病毒無處不在」的恐慌心理,直至近期,因權衡致死率降低與經濟產能復甦之效益,紛紛轉為「學習與病毒共存」。早先各國為了防堵人群、物品在移動下可能協帶病毒,而開始了嚴格的邊境管制及入境隔離政策,目的是為了觀察病毒潛伏期,降低感染風險。
而隔離政策的祭出,在過去人們鑄造地球村的願景下,連帶影響諸多合作的不確定性,包括貨款交付期、各地缺工、貨運塞港、邊境貨車無「工」而返、農產品賞味期限大打折扣等,也因為如此,至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盛行以來,以高效率、低成本為訴求不斷擴張的全球化供應鏈,在後疫情時代則開始出現了「反全球化」浪潮。

一、優養化的「厭氧」環境,如同人類把自己關在充斥著二氧化碳的大氣層裡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