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平行母親》:濃於血的不凡之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997 年在《顫抖的慾望》(Live Flesh)中,阿莫多瓦用一部電影的時間帶領觀眾在佛朗哥政權跨台前後,看一個榮譽市民如何被擁戴、被加冕,又是如何淪為永不得翻身的階下囚,而隨著人與人關係間情感的碰撞與時間的流轉,最終我們看見的是: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父親,滿懷期待地準備向即將出世的兒子,訴說一個嶄新的西班牙。
西班牙佛朗哥獨裁政權結束時,阿莫多瓦正值 26 歲。70 年代後的西班牙電影終於有了重生與舒展自身的機會,乘上了馬德里文化復興運動的浪潮,迎來大鳴大放的時刻,背負起內戰的幽靈,將過去被壓抑、過度沉澱的能量累積,釋放成為衝撞時代的一聲聲巨響。阿莫多瓦拍片也逾四十年之久了,期間他狠狠地青春恣意過,近年則明顯感受到他收斂了以往生猛的力道,但不管是 1980 年的首部長片《佩比、露西、朋》(Pepi, Luci, Bom)灑在一個良家婦女臉上的尿,還是年邁之後的《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展現出對心之虛無的自我懷疑,從猛烈抨擊到沉穩針砭,保持一貫的真摯,都是他對於時代的回應與憂心。
阿莫多瓦看待人與生命,甚至政治與歷史的視角從不扁平,早期快且重的步伐過渡到近期的緩、慢,顯示年歲的增長帶給他看待世界不一樣的思維,而其中最為可貴的更是他與他的電影中,亙古不變的真誠與寬容之心。這次,仍然挾帶希區考克味道、詭譎神秘的弦樂配樂入耳,以及蘊含濃濃西班牙色彩的華麗片頭躍上銀幕,我們便知道阿莫多瓦又帶著他的新作來了。
《平行母親》(Parallel Mothers)的故事將關注的焦點擺在 1930 年代西班牙內戰時期那些被消失的生命,至少在內容上,阿莫多瓦第一次如此正面直視歷史,所以它不如以往的作品那麼個人化。但就算阿莫多瓦先前的作品常常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其中卻總不乏對西班牙政治情勢的看法:暴力、亂倫與遍體鱗傷的變性者⋯⋯反傳統、反宗教的精神隨處可見,常見的「慾望」命題更是對過去佛朗哥時代的質疑與反動──即慾望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噤聲、毫無慾望──近期作品如《沉默茱麗葉》(Julieta)、《痛苦與榮耀》,筆調的猛烈逐漸轉為溫柔,不只反映阿莫多瓦對於生命態度的轉變,更是顯示他在思辨西班牙文化上,依著歷史的更迭,作出不同手段的選擇。
相較以往,現在他更著眼於「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珍惜」,對於這樣的改變我並不感到可惜或是念舊,因為正是這樣的進程,才得以讓觀眾在阿莫多瓦的電影中辨識出他潛在的獨特印記,無論在形式與內容上帶勁或溫順,他對生命變化萬千本質的認識,對女人生來千頭萬緒的觀察,以及對母親角色韌性的景仰,在他對這些人事物細微的理解裡,始終藏有一份黏膩的柔情。
《平行母親》中,由潘妮洛普克魯茲(Penélope Cruz)飾演的嘉妮有著攝影的眼睛以及紀實的使命,面對國族血脈的遺失,她迫切想查明與了結無名屍家族成員們心中的缺憾,可對於「真相」的執著,在涉及個人私慾之時,她極其正常地、不令人意外地,因為害怕同時失去兩個孩子,而退縮了──她渴望掘墓,又同時眼睜睜看著沙土逐漸掩埋坑洞卻無動於衷的矛盾心理,是阿莫多瓦「誠實」的流露。劉宇昆的短篇小說集《摺紙動物園》提到「面對特別難的抉擇時,我們都只是普通人」,嘉妮的作為是大家都會選的,卻同時也是眾人會加以抨擊的選擇,在這個世界,同樣的決定於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視角切換,評斷的標準便會如此迥異。若說藝術家的職責是探問與找尋那些人類不真、不善,或不美的時刻,阿莫多瓦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擅於揭開那片人類總自認為可以巧妙避開,實際上卻幅員廣大、無人可倖免碰觸到的灰色地帶。但正因他瞭解人性,甘於角色、故事主場景的平凡,自誠實淬煉出極其真摯的情感,才成就了《平行母親》的不凡。
然而,即使這樣的灰色地帶囊括了人類的原罪與最黑暗的敗壞道德,阿莫多瓦就是有本事運用通俗荒謬的情節或反定型的角色設定,敦促觀眾對既有的道德規範或人物刻板印象進行「再理解」,勇敢向觀眾揭示法外之法的存在──「我們以為的生母」和「真的生母」發生關係,其中謊言是真的,關愛與陪伴也是真的。嘉妮和安娜的羈絆不只超越社會對性別的認知,更搭建起「親緣」的一種新穎的可能樣貌。在《平行母親》裡,甚至是以一種既肅穆平淡又幽默的口吻,讓我們透過嘉妮和安娜兩位母親與孩子的遭遇,去重新認識自身與歷史、國家的關係,並娓娓道出內戰帶來的沉痛及不堪。
血固然濃於水,水卻使這份悲憤被稀釋得輕盈。
孩子被抱錯的疏失,鑄成了大人們的錯誤決斷與種種「不得不」的痛苦,可不管我們怎麼責怪嘉妮懦弱的隱瞞、怎麼難以諒解安娜得知事實後一走了之、一時的無情,絕無法被忽視的是:母親是誰、家園該如何被組成,要怎麼定義?她們確實已為那孩子建立起一個溫暖厚實的家庭;小鎮的人們非親非故,也攜手度過、圓滿了戰後待解已久的遺憾;參與馬德里文化復興運動的那群人,包括阿莫多瓦,不是同一代人,在他們之中甚至不存在一個共同、具體的意識型態,卻都因為對佛朗哥掌權時期的西班牙存有許多不得不說的無奈,便集結起來,終為西班牙掀起了一道文化巨浪。這股超然的力量來自人與人間的惜情,在阿莫多瓦深情的凝視下,關於國與家的形式、意義被溫柔重建,可貴的是,它仍然能夠穩穩地庇護著無數我們所愛之人。
全文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𓏬 感謝閱讀!離開前別忘了在方格子按下「追蹤」與「喜歡」🖤
𓏬 也歡迎追蹤我的 InstagramFacebookLetterbox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由頭嚟過」就像是一句通關密語,成為兩人走下去的動力,它既不是迴圈也不是反覆,而是一種溫習。黎耀輝深知無能從這段關係中重生,自己又不甘承認耽溺。他總說害怕何寶榮撂下這句話就想重修舊好,而其實是他完全淪陷於對這句話的過度依賴,放任它成為對自己毫無抵抗的必殺技。
金凱瑞詮釋的「喬爾」可以在影史上記上一筆,那簡直是正值秋天的夏花之美,一步步凋謝。「失去」在此片中綻放了新生命,於現實中的失去,卻在生命裡重生。你若深愛著誰,即使對方離開或死去,你光是活著這動作就不會失去他。
在這短短不過五分鐘的開場,《失去的女兒》已經置入故事中最重要的意象與象徵──高傲謎樣的教授、連結女兒童年的柳橙、代表不願面對自我的黑夜、以及照亮內心深淵的燈塔。由此,我們也可以預期,整個故事將會是挖掘孤高女教授過往秘密的心靈之旅。
日常(《日常》)的終結,在於死亡。死亡帶來的終結,不僅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那難以接受的荒謬成為人們認知的新常規,一種不正常的常規。經歷了兩年下來,數不清的,無可疑的死亡,他們的屍首與環境彷似裝置藝術,回應了片首和片尾的兩段行為藝術,置於公眾地方的字卡和死屍。這些死屍既是可見的,也是不可見的,真假亦然。
這般相互欺瞞雖然建構於虛無飄渺的世界,帶來的情感卻再真摯不過,穿越意識形態重重對抗,人性終究是共同語言。母親真正放不下的一切,其實不是社會主義,不是哪個領袖,而是她相信的世界,她活過的一生。在冷戰結束後三十年的現今,《再見列寧!》這部電影巧妙得像是亞利亟欲重塑的空間,提醒我們上一代人類曾經歷過的荒謬
導演以近乎「單純」的形式,接連地拋出關於慾望的多種可能,不見得只有性愛才能滿足角色不安於現狀的模樣,透過肉身與汽車之間的衝撞,或者為縫合過的肌膚與疤痕癡迷,亦是抵達內心渴望的途徑之一。
「由頭嚟過」就像是一句通關密語,成為兩人走下去的動力,它既不是迴圈也不是反覆,而是一種溫習。黎耀輝深知無能從這段關係中重生,自己又不甘承認耽溺。他總說害怕何寶榮撂下這句話就想重修舊好,而其實是他完全淪陷於對這句話的過度依賴,放任它成為對自己毫無抵抗的必殺技。
金凱瑞詮釋的「喬爾」可以在影史上記上一筆,那簡直是正值秋天的夏花之美,一步步凋謝。「失去」在此片中綻放了新生命,於現實中的失去,卻在生命裡重生。你若深愛著誰,即使對方離開或死去,你光是活著這動作就不會失去他。
在這短短不過五分鐘的開場,《失去的女兒》已經置入故事中最重要的意象與象徵──高傲謎樣的教授、連結女兒童年的柳橙、代表不願面對自我的黑夜、以及照亮內心深淵的燈塔。由此,我們也可以預期,整個故事將會是挖掘孤高女教授過往秘密的心靈之旅。
日常(《日常》)的終結,在於死亡。死亡帶來的終結,不僅是生命的結束,而是那難以接受的荒謬成為人們認知的新常規,一種不正常的常規。經歷了兩年下來,數不清的,無可疑的死亡,他們的屍首與環境彷似裝置藝術,回應了片首和片尾的兩段行為藝術,置於公眾地方的字卡和死屍。這些死屍既是可見的,也是不可見的,真假亦然。
這般相互欺瞞雖然建構於虛無飄渺的世界,帶來的情感卻再真摯不過,穿越意識形態重重對抗,人性終究是共同語言。母親真正放不下的一切,其實不是社會主義,不是哪個領袖,而是她相信的世界,她活過的一生。在冷戰結束後三十年的現今,《再見列寧!》這部電影巧妙得像是亞利亟欲重塑的空間,提醒我們上一代人類曾經歷過的荒謬
導演以近乎「單純」的形式,接連地拋出關於慾望的多種可能,不見得只有性愛才能滿足角色不安於現狀的模樣,透過肉身與汽車之間的衝撞,或者為縫合過的肌膚與疤痕癡迷,亦是抵達內心渴望的途徑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避開了烏克蘭戰爭的衝擊、挺過了疫情的考驗,《梵谷:星夜之謎》團隊再度呈獻驚艷動畫佳作——《農民:愛慾情謎》,這次動畫師們分別在波蘭、塞爾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工作室作畫,總共投入超過25萬小時的工時,向觀眾呈現出更加華麗的過場效果以及更寫實的動作畫面。這次的故事風格也和《梵谷:星夜之謎》截然不同
Thumbnail
《The Father父親》是由弗洛里安澤勒擔自編自導,於2021年上映的驚悚劇情電影。由安東尼霍普金斯、奧莉薇亞柯爾曼等人主演,講述了一位老年人迷失在失智症幻覺中的故事。本片日在日舞影展全球首映,獲得普遍好評,其中兩位主演的演技,以及電影對失智症的表現獲得高度讚賞。在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六項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穿越20年的跨性別電影,包括1999年西班牙電影《我的母親》和2017年巴西紀錄片《雷厄提:真實自我》。文章探討了電影的內容,並指出了跨性別議題的時代演變。
Thumbnail
啊~~終於又等到愛情文藝片了!!!!不得不說,安海瑟薇即使到了不惑之年還是能勝任這種高甜度的愛情片。而尼可拉斯則是繼《王室緋聞守則》後又帶來一部會讓人姨母笑的愛情片啦!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雅各不斷地忽略妻子莫妮卡的需求,進而侵蝕家庭的和諧性。文章述說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糾葛,父親雅各的過度執著如利刃一樣刺破家庭和諧的畫面。他的夢想和固執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受損,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Thumbnail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經典,雖然設定在19世紀,但故事裡的愛情、婚姻和家庭問題仍然觸動著現代讀者的心弦。 故事一開始,有一句經典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見每個家庭獨特的不幸,也讓我們思考著現代社會中家庭的多樣性。 主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避開了烏克蘭戰爭的衝擊、挺過了疫情的考驗,《梵谷:星夜之謎》團隊再度呈獻驚艷動畫佳作——《農民:愛慾情謎》,這次動畫師們分別在波蘭、塞爾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工作室作畫,總共投入超過25萬小時的工時,向觀眾呈現出更加華麗的過場效果以及更寫實的動作畫面。這次的故事風格也和《梵谷:星夜之謎》截然不同
Thumbnail
《The Father父親》是由弗洛里安澤勒擔自編自導,於2021年上映的驚悚劇情電影。由安東尼霍普金斯、奧莉薇亞柯爾曼等人主演,講述了一位老年人迷失在失智症幻覺中的故事。本片日在日舞影展全球首映,獲得普遍好評,其中兩位主演的演技,以及電影對失智症的表現獲得高度讚賞。在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六項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穿越20年的跨性別電影,包括1999年西班牙電影《我的母親》和2017年巴西紀錄片《雷厄提:真實自我》。文章探討了電影的內容,並指出了跨性別議題的時代演變。
Thumbnail
啊~~終於又等到愛情文藝片了!!!!不得不說,安海瑟薇即使到了不惑之年還是能勝任這種高甜度的愛情片。而尼可拉斯則是繼《王室緋聞守則》後又帶來一部會讓人姨母笑的愛情片啦!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雅各不斷地忽略妻子莫妮卡的需求,進而侵蝕家庭的和諧性。文章述說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糾葛,父親雅各的過度執著如利刃一樣刺破家庭和諧的畫面。他的夢想和固執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受損,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Thumbnail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經典,雖然設定在19世紀,但故事裡的愛情、婚姻和家庭問題仍然觸動著現代讀者的心弦。 故事一開始,有一句經典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見每個家庭獨特的不幸,也讓我們思考著現代社會中家庭的多樣性。 主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