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與錯綜

互文與錯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錯綜修辭

1.交錯語次(語序變換)

將原本正常順序的句子,故意調整先後次序的修辭。

Ex: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陟V臧N罰V否N

2.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始得西山宴遊記〉→ 岈然若垤,洼然若穴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4.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黃州快哉亭記〉

→連山絕壑,振之以清風,長林古木,照之以明月。

2.抽換詞面(詞 的變換)

把下一句中原本該繼續沿用前一句中的詞語,換成其他近義詞,使文句不繁複。

Ex:1.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不卒;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榖,我獨何害。〈詩經、蓼莪〉

2.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典論、論文〉

3.伸縮文身(字數變換)

將原本應該相同長度的句子,增減字數後,使文句產生長短變化、參差不齊的效果。

Ex: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

〈上樞密韓太尉書〉

4.變化句式(句式變換)

1.變換原先的肯定語氣為否定語氣,直述句變為疑問句。

2.把肯定句、否定句,直述句和詢問句等穿插使用 。

Ex: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諫齊王〉

互文

1.句中互文

一句之中的前面與後面各有互相補充彼此涵義的詞語,而作者分開來寫,而讀者須合併一起讀。

Ex:1.岸芷汀蘭。〈岳陽樓記〉

→岸:河岸 汀:水邊平地 芷:一種香草。蘭:一種香草。 河岸邊的香草

2.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以魚蝦麋鹿為侶為友

3.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將軍征夫皆白髮落淚

2.單句互文

前後兩句互相補充對方的意義。

Ex: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不以物喜己悲。

2.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詩經、蓼莪》→父母生我、把我養大

◎錯綜、互文的差異

錯綜 句子中意義皆完全,只是故意改變字句,交錯有變化。

互文 句子中意義不完全,得需要互相補充才能完備其意義。

引用修改自:高雄女中【錯綜】、【互文】修辭辨析

http://w3.kghs.kh.edu.tw/UploadDocument/6376_錯綜互文辨析.doc

avatar-img
安咕醬的沙龍
77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8. 「昔人未見麟,問嘗見者:『麟何類乎?』見者曰:『麟如麟也。』問者曰:『若吾嘗見麟,則不問子矣。而云麟如麟,寧可解哉?』見者曰:『麟者,麇1身牛尾,鹿蹄馬背。』問者豁然而解。」根據這則故事,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麇1,ㄐㄩㄣ,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外形似鹿,但比鹿小,無角。性機敏,善跳躍。
  因果句是由單句或兩句組成,用來說明或推論事物間因果關係的文句,句子前後具有原因和結果的關係。本課「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即為因果句。因為「月色入戶」,所以作者「欣然起行」。因果句中常用的連詞有「因為(由於)……所以(因此)……」、「既然……就……」。 ●例 句 ⑴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雙關是指一個詞語同時關涉到兩種事物的修辭技巧。本課「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中的「閑人」,即「一語雙關」,一方面點出蘇軾當時謫居黃州,是個無實際職事的「閑人」,另一方面則指自己心情閒適自在,這是運用了一詞多義的雙關技巧。語文中運用這種「詞義雙關」,往往饒富趣味,以下列舉文學作品中的例子:
8. 「昔人未見麟,問嘗見者:『麟何類乎?』見者曰:『麟如麟也。』問者曰:『若吾嘗見麟,則不問子矣。而云麟如麟,寧可解哉?』見者曰:『麟者,麇1身牛尾,鹿蹄馬背。』問者豁然而解。」根據這則故事,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麇1,ㄐㄩㄣ,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外形似鹿,但比鹿小,無角。性機敏,善跳躍。
  因果句是由單句或兩句組成,用來說明或推論事物間因果關係的文句,句子前後具有原因和結果的關係。本課「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即為因果句。因為「月色入戶」,所以作者「欣然起行」。因果句中常用的連詞有「因為(由於)……所以(因此)……」、「既然……就……」。 ●例 句 ⑴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雙關是指一個詞語同時關涉到兩種事物的修辭技巧。本課「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中的「閑人」,即「一語雙關」,一方面點出蘇軾當時謫居黃州,是個無實際職事的「閑人」,另一方面則指自己心情閒適自在,這是運用了一詞多義的雙關技巧。語文中運用這種「詞義雙關」,往往饒富趣味,以下列舉文學作品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