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理念也需要轉念

疫情之下,醫療資訊滿天飛,為什麼你的專家和我的專家說的不一樣?最重要也最不平等的資訊,就存在於醫病之間。兩年前有一個醫療資訊平台,叫做美的好朋友(Med Partner),以專業醫療團隊為編輯著名,破除了許多常見的醫療迷思,大力抨擊各種市售的美妝保養產品。我不僅是該團隊的粉絲,更期盼自己能成為一份子,為減少醫療資訊落差做出努力。
後來該團隊自行研發了葉黃素,創下群眾募資的新紀錄,兩小時就集資超過730萬元。後來卻因為網路上各種質疑,包含定價高、成分不透明等,導致產品下架和團隊解散。很多評論說美的好朋友自詡為公正第三方,踢爆各種不實廣告,卻跳下來自己做產品,必然會被放大檢視待。其實,很多以理念起家的企業,在商業化的過程需要轉念,才能讓商品成為理念的延伸。

當議題成為創業主題
一支手機背後的剝削,是那些在原料產地冒著高風險的礦工們,因為製造手機會需要各種金屬。試想你的便利背後,是由低廉的血汗與高獲利的製造商組成,你的消費與選擇是否促成了某種惡性循環?那年,荷蘭青年們高舉白布條抗議著不公的手機製造,卻發現市場上沒有更公平的選擇存在,於是Fairphone誕生了。
從社會運動出身的團隊,第一步便是增加議題的關注度,他們形容自己是社運者、社會企業、NGO,比起創造產品更想大聲說出願景。然而隨著群眾募資增加,他們的定位出現了模糊空間,Fairphone是一個手機製造商嗎?團隊要往哪裡走呢?當議題訴求成為消費需求,理念如何化作產品?

聚焦於階段性任務
「我們需要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原來專注於倡議的團隊自然有框架,想要改變卻看不見關鍵。新來的技術長說服團隊開始營運一間有品牌的公司、專注做出一支能乘載理念的手機。社運讓該團隊清楚了解到公平來自於透明,如同創辦人Bas van Abel說的「如果你不能打開你的手機,你就不曾擁有他」,團隊致力於「打開」手機的內部,讓製造流程透明化。他們親自走到與礦工對話,並拍攝紀錄片;他們想改善生產線的工作環境,讓手機收益能回到員工福利;他們使用物理性的連結,讓維修與回收更容易;為了降低空運造成的溫室氣體,他們提供了海運方案。
Fairphone第一支手機上市就售出六萬支(以高售價的新創產品來說並不容易),但隨著銷售量增加,領導團隊陷入另一層次掙扎:我們如何讓消費者購買我們的產品又同時關注手機的公平議題?感覺就像是球員兼裁判。原本打算從外部倡議影響手機製造商,情況卻轉變了,要從內部改善他們所關注的議題需要重整自身定位,融合議題精神與產品價值。

每一次消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擁有一件Patagonia的夾克、一雙Rothy’s的鞋、定期採購鮮乳坊的牛奶……就好像在告訴大家,我在乎環保與永續,也關注動物議題。當產品成為某種意義的「象徵」,能夠彰顯個人立場與支持的議題,產品就不只是產品,而是承載意志的標示。在手機競賽中,每個消費者都是裁判,而Fairphone致力於讓賽制多一條公平永續的評分標準,讓裁判們的給分引發正向的公平交易循環。
在價值的等號上,一邊輸入理想,一邊輸出產品,會涉及團隊定位的轉換與整合,企業唯有懂得轉念,專注於每一個階段性目標,才能讓口號落地,兌現消費者所期盼的價值。

參考文獻
Cornelissen, J.P., Akemu, O., Jonkman, J.G. and Werner, M.D., 2020. Building character: the formation of a hybrid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in a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黃育徵,2016,《循環經濟/你的手機「公平」嗎?》,天下雜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