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計畫趕上變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了妥善應對緊急事件,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接受各種危機訓練,像是防災演習、心肺復甦、救護專線等,主要是訓練個人的處理能力,但在組織內部,要臨時動員一個團隊並不容易,包含判斷動員時機、指派人員、執行方式等。以前在醫院實習時,曾經聽過一則廣播:「999,地下一樓左側電梯」,重複了好幾次,一個個醫護人員接連奔出診間,衝向電梯的方位,記憶特別鮮明的是一名護理師,她提著急救箱在走廊上狂奔的,大家似乎都明白發生什麼事,馬上讓出一條路。
「999」像是一個明確的指令,當意外發生時能讓大家從原本的崗位迅速反應,集合成一組急救團隊。醫護與警消背負著生命的重量,必須盡力減低時空的阻礙,在第一時間抵達現場。而新聞業者必須為閱聽人掌握最新資訊,譬如各地災情、交通事故等,像是今年太魯閣號事發時,如何透過媒體讓大家瞭解事態嚴重性,降低花東車流量並提高醫療能量,過程不僅要判斷事件的時間長度與重要性、調度適當人員,還要給予現場記者播報相關資訊,讓全台觀眾能盡快得知現場情況並了解支援方式。

以計畫建構期望框架

每天早上九點,美國地方新聞電台會開晨會,每個員工會拿到兩張紙,其中包含十五則是已經決定好的主題,會議中會討論播報形式與先後順序,而後大家就依據這個計畫去執行。其實簡單兩張紙並沒有太多的細節,員工也表示只有10%會和紙上完全一樣,意味著他們雖然遵循計畫,但知道計畫中永遠充滿變化。
那為何要計畫呢?以策略面來說,因為決策段永遠無法預測當日事件在何時何地發生,而且突發事件不一定比預定的內容更值得被播報;以規則面來說,播報時間是有限的,需要適當的安排,讓觀眾得到他們真正想要的資訊;以執行面來說,有既定的框架,可以讓執行者掌握重點與方向,讓內容更符合期望。

讓變化也能標準化

變化需要被發現,發現了要有相對應的作法。在新聞台裡,指派中心會負責監測突發事件,他們坐在電話與傳真機後方,高處掛著兩台電視,播放競爭電視台的新聞。一有事件發生了,資深製作人會進行一連串的判斷:有多少人受影響?會影響多長的時間?我們的觀眾也有被影響嗎?這是傳聞嗎?需不需要記者?派遣多少人和車輛?要多快要抵達現場?這時候計畫又派上用場了,可以得知哪個記者離現場最近,進一步做人員調度。
舉例來說,三點發生了挾持人質的搶劫案,若趕到現場,事件還在發生嗎?能否五點播報?或是紅十字會的缺血情況真的有這麼嚴重嗎?是不是跟以往一樣的播報時間就足夠了?以播報價值與時效性來判斷是合理的,讓投入程度能與新聞熱度成正比,但有時也可能因為資訊不足而有判斷的偏差,高估或低估了新聞價值,因此資訊輸入也是標準化的重要因子。

在計畫中有彈性,在變化中有定性

《與成功有約》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時間規劃,Stephen Covey將事件以重要與緊急區分,會有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且不緊急四類。我在讀這篇文獻的時候,一直聯想到這個規劃方法,若進一步把原則納進來,就會形成一個事件與時間的判斷雛形。
關於原則,最近看了一齣美劇,內容講述一名女作家,有時在既定的主題中找不到出口、寫不出主管指派的題目,但最終總能以自己獨特的觀點下筆;有時發生了重大事件卻存在太多利害關係人,只好用更比較柔軟的方式去執行。在這些計畫與變化之間,唯一不變的就是她「告訴觀眾真相」的原則。
原則可以讓人有衡量與判斷的基準。在變動之中還能堅持原則的人,才能讓計畫趕上變化,讓變化豐富生活。

參考文獻

Patriotta, G., & Gruber, D. A. 2015. Newsmaking and sensemaking: Navigating temporal transitions between planned and unexpected events. Organization Science, 26(6): 1574-1592.
avatar-img
20會員
24內容數
藥學生的實習工作經驗,還有一些醫藥個案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ry L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知識流動受限於經驗與權限,唯有懂得用人的領導者,才能讓團結之力越過專業邊界。
知識流動受限於經驗與權限,唯有懂得用人的領導者,才能讓團結之力越過專業邊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計畫和實施之間,總會有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影響進程。為了能夠應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兩個關鍵策略:預留足夠的餘量和準備B計畫。 ▋計畫的靈活性 許多人在制定計畫時,往往會追求完美。然而,無論計畫多麼詳細周全,實施過程中總會有意外發生。當遇到這些意外時,我們需要一個備用方案,也就是所謂的B計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1. 完善計畫與靈活應變: - 很多人在做計畫時,會把一套計畫做得非常完美。然而,實施計畫時,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使計畫無法順利執行。這時候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留下足夠多的餘量,可能是時間,可能是資源。另一個辦法,就是事先準備好B計畫,當局勢發展不如預期時,你可以依據這個替代計畫來應對。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權變 (Contingency),簡單說是見機行事,要懂得因時因地,有所區分地解決問題。」 「權變領導,就是要在領導行為,追隨者特徵,環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達到有效影響他人,完成組織任務的目的。」 這兩句話節錄自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的內容[1],引發我的思考。 Contin
Thumbnail
我是個很愛做計畫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上網查詢並作功課才會行動。但,最近聽Podcasts節目中有一集提到:「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麼網路世代的方便下帶來的隱憂,因為很多人變得因此不敢冒險因為一定要掌握事情的全貌才敢行動,反而被科技控制。」這段話很有趣,也讓我這幾天我也反思了很多事情。確實我好像也有一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企劃為一種商業性的服務業,對象可以是政府單位、商業合作夥伴、一般民眾。最主要的工作軸心為時間和金錢,熟悉這兩大要素才能開始執行一個完美的企劃。企劃發想要擁有強大的創意以及精神力,在短時間內生成出所有的項目,並確保細節能夠完善執行。【時間與不確定性】【溝通與壓力排解】【明確性、敏銳度、文字掌握】
生活上舉凡一切大小事都會有計劃及執行的時候,不論是家庭或是職場,甚至延伸到其他事情上,在計劃的過程中,會分析各種發生的可能性,進而去規劃出最佳的結果,而在執行的過程中若出現不是先前分析過的結果,就可再次分析執行中發生的與規劃不同結果,而分析後,如果不會偏離原先的最佳結果,那就選擇靜觀其變吧。 根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計畫和實施之間,總會有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影響進程。為了能夠應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兩個關鍵策略:預留足夠的餘量和準備B計畫。 ▋計畫的靈活性 許多人在制定計畫時,往往會追求完美。然而,無論計畫多麼詳細周全,實施過程中總會有意外發生。當遇到這些意外時,我們需要一個備用方案,也就是所謂的B計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1. 完善計畫與靈活應變: - 很多人在做計畫時,會把一套計畫做得非常完美。然而,實施計畫時,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使計畫無法順利執行。這時候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留下足夠多的餘量,可能是時間,可能是資源。另一個辦法,就是事先準備好B計畫,當局勢發展不如預期時,你可以依據這個替代計畫來應對。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權變 (Contingency),簡單說是見機行事,要懂得因時因地,有所區分地解決問題。」 「權變領導,就是要在領導行為,追隨者特徵,環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達到有效影響他人,完成組織任務的目的。」 這兩句話節錄自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的內容[1],引發我的思考。 Contin
Thumbnail
我是個很愛做計畫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上網查詢並作功課才會行動。但,最近聽Podcasts節目中有一集提到:「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麼網路世代的方便下帶來的隱憂,因為很多人變得因此不敢冒險因為一定要掌握事情的全貌才敢行動,反而被科技控制。」這段話很有趣,也讓我這幾天我也反思了很多事情。確實我好像也有一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企劃為一種商業性的服務業,對象可以是政府單位、商業合作夥伴、一般民眾。最主要的工作軸心為時間和金錢,熟悉這兩大要素才能開始執行一個完美的企劃。企劃發想要擁有強大的創意以及精神力,在短時間內生成出所有的項目,並確保細節能夠完善執行。【時間與不確定性】【溝通與壓力排解】【明確性、敏銳度、文字掌握】
生活上舉凡一切大小事都會有計劃及執行的時候,不論是家庭或是職場,甚至延伸到其他事情上,在計劃的過程中,會分析各種發生的可能性,進而去規劃出最佳的結果,而在執行的過程中若出現不是先前分析過的結果,就可再次分析執行中發生的與規劃不同結果,而分析後,如果不會偏離原先的最佳結果,那就選擇靜觀其變吧。 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