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革命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錄片《時代革命》成為全球關注香港的人的熱話,先後於台灣、英國及世界各地上映,引起熱話。基於國安惡法打壓,身處香港者仍未有機會觀賞電影,更令海外港人有感需肩起時代責任、見證歷史。
然而不斷堆砌、包含在港及離港者的期待,能否疏導成你我前行的動力,不免有些懷疑。
無疑,《時代革命》有推向國際的作用——就如《Winter on Fire》一樣,譜出可歌可泣的抗爭故事。不過假如只想要做外宣,或讓身在香港的大家仍能欣賞電影,大可在網絡上發行串流。那為何要花費時間功夫,只辦實地放映,變相拒絕留下來的人?
我相信周導及電影團隊自有用意。獲得最佳紀錄片提名、在網上平台串流的紀錄片《Joshua: Teenager vs. Superpower》有多少港人看過、討論過?反觀留下來的人都沒看過的《時代革命》,卻熱切關注導演訪談和觀影後感,紛紛呼籲離港朋友觀看,營造出香港人、同路人一定要看這部電影的氛圍。某程度上,《時代革命》可說是電影界的公關宣傳範本。
然而離港的人,又抱着甚麼心態去觀看《時代革命》?
假如只為所謂責任而去觀看電影,務求讓香港朋友看見有多記掛香港,又有何義?又或許,得知一些朋友心中陰影未除,在無形的群眾壓力下決心觀看,反而更感苦痛,看不見香港的未來和希望。
我想製作團隊及被訪者參與電影的初衷,都不願意傷害同路人,也不是為了取光環,而是要讓世界看見香港人、抗爭者的勇氣。導演也說,起初他打算拍給外國人看的,後來才發現香港人更需要觀看電影:
「因為他們經歷了創傷,他們需要去面對,創傷收起來就是沒有解決,創傷是要去面對、梳理、宣洩,才有化解的可能。」
電影放映的目的,不就是讓香港人可以彼此療傷,直至足以堅強地面對傷痛、與瘡疤共存,繼而開創我們的未來嗎?
即使是同一部作品,讓不同人去觀看,都會產生各異的感受。就像《理大圍城》吧,有人會感到憤怒、重拾抵抗強權的鬥志,有人會泣不成聲、一蹶不振,甚至有人可以無知無覺、平淡得尤如看着千篇一律的新聞發布會。末了,《時代革命》不過是一個載體,承載我們對香港抗爭的看法,對自身有何參與、如何參與的看法。
無論放映方式如何,若然欠缺可以一起討論、交流的同行者,那麼電影可能只會淪為二次傷害,而非撫慰創傷、重拾初心及意志的工具。就像過往香港舉辦過不少放映會,除了可以更靈活地傳播訊息,亦期望可以創造溝通、引發創意。即使不少觀看者理所當然地認為放映是免費的,組織者都願意蝕底一點(吃虧),只求讓更多人觸碰現實,於交流中喚發新的可能性,一同守護珍愛的香港。
《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中,一位手足說:
「痛苦可以讓到香港人團結起來,我認同,但我覺得如果香港人可以再進化的話,無論是痛苦或其他,我們都應該要一起去面對。」
不管身在何方、看不看電影也好,憑藉這個契機,或許我們都需要學習何謂團結 Solidarity,建構屬於我們的共同體,一起開拓我們的未來。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茶🍵
https://ko-fi.com/sarenechan(無手續費平台)
已開設Patreon,歡迎支持我繼續書寫香港、支援同路人
如這篇文章有幸接觸到你,願你可以行動抵抗遺忘,捍衛真相與公義,一同見證我城的未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1會員
158內容數
觀看電影後的所思所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慕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日,《誌》傳媒發出文章,坦誠經營困難的局面。一年前,《誌》傳媒推出會員制,賭香港人對新聞、獨立記者的支持。撐了一年,開始撐不住了。 眼見《誌》一直以來的努力和成績,著實於心不忍,在此呼籲大家訂閱會員,一同撐起真相:https://hkfeature.com/joinus
遊歷過世界,才發現香港比不少知名大城市更發達、龐大,有繁榮的一面,山水又在可望可即的距離。百多年功夫建造出首屈一指的城邦,卻在主權移交的廿多年間急速退化,迫令無數人離開安樂窩,教人感慨萬千。但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認識歷史、掌控話語權《空白的一百年》值得我們細閱,感受前人如何建構香港,思考如何開拓未來
可那又如何呢?我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存在於那個時空,卻無法證明存在的意義。當呼喊聲回復成熙來攘往的汽車聲,便是虛無。每一次我們都在輪迴,虛無、行動、復歸虛無,像西西弗斯。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對抗滾下來的石頭,不知何時才能脫離徒勞無功的命運。
每個關心香港、關心為信念奉上前程的人,會有內疚感是很自然的。要承認、正視、以至處理這份感覺,卻毫不簡單,尤如要觸碰到心底很敏感、脆弱的部分一樣。
「孤獨感使人擱淺,連結是救贖,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
我常常做同一個夢,一個被人追趕,必須逃跑的夢。有時遠遠望到,我就能謹慎地快步離開,幸運地逃脫了。有時以為自己已逃離了,一個閃身,就碰個正着。逃也好,逃不了也好,感覺都會殘留到夢醒。追趕我的那位是乾癟矮小的女性,是我的母親。 我想,我終於懂得如何跟恐懼共處了。
昨日,《誌》傳媒發出文章,坦誠經營困難的局面。一年前,《誌》傳媒推出會員制,賭香港人對新聞、獨立記者的支持。撐了一年,開始撐不住了。 眼見《誌》一直以來的努力和成績,著實於心不忍,在此呼籲大家訂閱會員,一同撐起真相:https://hkfeature.com/joinus
遊歷過世界,才發現香港比不少知名大城市更發達、龐大,有繁榮的一面,山水又在可望可即的距離。百多年功夫建造出首屈一指的城邦,卻在主權移交的廿多年間急速退化,迫令無數人離開安樂窩,教人感慨萬千。但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認識歷史、掌控話語權《空白的一百年》值得我們細閱,感受前人如何建構香港,思考如何開拓未來
可那又如何呢?我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存在於那個時空,卻無法證明存在的意義。當呼喊聲回復成熙來攘往的汽車聲,便是虛無。每一次我們都在輪迴,虛無、行動、復歸虛無,像西西弗斯。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對抗滾下來的石頭,不知何時才能脫離徒勞無功的命運。
每個關心香港、關心為信念奉上前程的人,會有內疚感是很自然的。要承認、正視、以至處理這份感覺,卻毫不簡單,尤如要觸碰到心底很敏感、脆弱的部分一樣。
「孤獨感使人擱淺,連結是救贖,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
我常常做同一個夢,一個被人追趕,必須逃跑的夢。有時遠遠望到,我就能謹慎地快步離開,幸運地逃脫了。有時以為自己已逃離了,一個閃身,就碰個正着。逃也好,逃不了也好,感覺都會殘留到夢醒。追趕我的那位是乾癟矮小的女性,是我的母親。 我想,我終於懂得如何跟恐懼共處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樹大招風》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犯罪電影,它通過真實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90年代香港的社會現實和人性複雜。電影的緊張敘事和深刻的人物刻畫,使其成為一部不僅僅是娛樂觀眾,更是讓人反思的佳作。對於喜愛犯罪片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無疑是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口碑甚好的港產片《年少日記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引起我的注意。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樹大招風》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犯罪電影,它通過真實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90年代香港的社會現實和人性複雜。電影的緊張敘事和深刻的人物刻畫,使其成為一部不僅僅是娛樂觀眾,更是讓人反思的佳作。對於喜愛犯罪片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無疑是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口碑甚好的港產片《年少日記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引起我的注意。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